专栏名称: 小白不菜
我们是小白,但我们不是菜鸟。杨姐告诉你我们应该知道、有权知道、必须知道的事。我们的口号:一定要幸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技美学官方  ·  小米双Ultra来了 ·  昨天  
陕西工信数字化转型  ·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2025年工业互 ... ·  昨天  
陕西工信数字化转型  ·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2025年工业互 ... ·  昨天  
昆明警方发布  ·  假期余额不足?昆明公安免费赠送“大礼包”! ·  2 天前  
昆明警方发布  ·  假期余额不足?昆明公安免费赠送“大礼包”! ·  2 天前  
成都日报  ·  破100亿!成都全国第三! ·  3 天前  
成都日报  ·  破100亿!成都全国第三! ·  3 天前  
晋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新春佳节 ... ·  3 天前  
晋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新春佳节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小白不菜

如果我是瑞幸,下一步:蚕食星巴克!

小白不菜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9-05-19 09:47

正文






在传媒分析师眼里,江南春那家赚钱的分众已经是“上一个时代”的产物,无需过度关注。新媒体尽管亏损,却春意盎然,充满勃勃生机。

然而媒体的标尺则还停留在更早的时代,总是以是否盈利来衡量一家公司的健康与否。其实,他们只是还没有理解,互联网的本质,就是“复制”——不是复制别人,而是复制自己。


撰文:杨阳

版式:山相

5 17 日晚,瑞幸咖啡正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开盘价 25 美元,比发行价 17 美元上涨近 48% ,市值接近 60 亿美元。瑞幸 CEO 钱治亚持股比例为 19.59% ,身价超过 10 亿美元。

瑞幸在 18 个月里 登录资本市场 的事实,再次刷新中国创业公司的速度极限——如果说此前拼多多三年 IPO 和趣头条两年上市已经令人咋舌,那么瑞幸则给所有创业者又上了一课:华尔街更喜欢讲规模的故事!

当然事实上不止于此,华尔街其实看中的,是瑞幸那种可以改变格局的锐利:在 18 个月里能够创造那么多线下店“入口”和线上 APP 大数据的公司,未来能做的显然不是单纯的咖啡。

对于目前亏损 22 亿每天要亏 400 万的担忧,瑞幸 CEO 钱治亚显然早有自己的计划:她公开表明还会继续亏下去,抢占市场份额。

左一:瑞幸咖啡创始人、CEO钱治亚


杨姐此次前的文章曾经分析过瑞幸的商业模式——亚马逊亏了 20 年,估值却达到 2 万亿,在这些年里亚马逊将所有业务布局扎实,各项领域居于首位,甚至被指有“垄断”之嫌,这一切都为亚马逊的江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互联网时代的瑞幸,只不过在浓缩亚马逊的经历。

60 亿的估值,来自于截至 2019 3 31 日,瑞幸开出了 2370 家门店、咖啡销量超过 9000 万杯、用户规模近 1700 万人的数据。

如果继续这样的逻辑,那么接下来瑞幸将会怎么做呢?

第一, 开店方面:继续下沉、扩张,以获取更大的规模优势。

快只是表象,华尔街并不是因为快给了瑞幸咖啡高估值,而是因为其最大的实力:规模!

我们看这个现实: 5 17 日,新浪的总市值 34.15 亿美元, google 的市值是 3499.75 亿美元!就算是百度,市值也达到了 448.27 亿美元。

这三家公司的主要收入都是来自于广告。可是为什么新浪那么低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新浪的主要广告客户都是品牌广告——品牌广告即可以投首页、置顶 banner 那样广告的顶级广告主。中国能投得起狐首、浪首的被称为“品牌”客户,大概就只有 2000 多家大公司。而 google 和百度的广告客户是中小企业,长尾的力量让百度和 google 这样的公司赚的盆满钵满,市值是新浪的 100 倍。

我们再看咖啡,瑞幸主打的就是中小客户(即求实惠的客户),跟百度和 google 的客户群体一样,瑞幸走的是 质优价廉的 小米模式,目标人群基数最大。而星巴克在中国的价格导致其客户都是高端人士,买一杯超大星巴克,可以买两杯瑞幸。

星巴克的粉丝是对咖啡味道非常挑剔且经济能力不低的人群,而瑞幸的客户们则是咖啡口味不那么敏感、甚至喝咖啡只是为了提神的打工仔(类似杨姐这样分不清美式和摩卡有什么区别的)——相比之下,打工仔的数量肯定是金领们的十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而越在下沉市场,瑞幸就越具有优势——甚至在三四线以下城市,瑞幸就是人们心里的“星巴克”,因为那里是星爸爸永远无法触及的市场。


第二, 继续品类扩张——获取更多的附加价值和平台价值。

继续扩品类是大概率发生的事。每个客人进店后只喝咖啡,和咖啡之外再来一份轻食,对瑞幸的收入而言具有重大差别。而附加产品的利润和数量,未来将可能成为对瑞幸非常重要的影响——未来的瑞幸不仅仅是一家咖啡店,其实是一种最经济的饮食、生活方式。

由于瑞幸已经很好地占领了线上线下两个入口,大数据对瑞幸的意义无异于盒马——当然,或许最终瑞幸也将像盒马一样,成为一个平台型公司。

在杨姐看来,瑞幸绝不会甘于做一家单纯的咖啡零售公司,一来,零售公司的利润太容易计算,没有想象空间,二来,能算出利润的,估值都不算太高。星巴克的股价虽然在上涨,但是市盈率只有 31 倍。

所以,如果你把瑞幸的所有店面、 APP 客户端都看成是“通道”的话,这个通道在建立之后,自然是往里面输送越多的产品平摊的成本就越低,创造的价值就越大,平台的价值也就越高。

第三, 低端切入的下一步:产品层面进攻高端,蚕食星巴克

根据国际汽车行业的经验,日韩企业在美国低端车市场站稳脚跟后,是一定要向高端车发起总攻的——而当美国车企让出了低利润的经济型轿车市场后,除了高档车外,已经没有了退路(所以最终才导致了美国三大车企两个被卖掉,一个苟延残喘)。

咖啡市场会不会也重演这经典的一幕?

大概率会的。只不过瑞幸抢占的经济型市场,并不是星巴克“让”出来的,而是瑞幸“创造”出来的,或者说原本存在的、星巴克“不屑”顾及的市场空白。但这并不妨碍瑞幸复制日韩车企的发展路线。

当然,为了保持品牌的持续性,未来瑞幸很可能进行双品牌运作,即在瑞幸之外再推出一个高端定位的品牌(当然,今天讲这个纯属推测,并无任何实际根据),用来跟星巴克正面竞争。

当然,届时无论是否真的走这一步,今天的瑞幸都已经取得了成功。

杨姐点评:

瑞幸此次上市筹集约 5.61 亿美元资金,按照瑞幸在 2018 2.4 亿美元的净亏损速度,不考虑它维持增长需要增加的投入,也够再维持 2 3 年——而这段时间里,瑞幸不可能什么都不做。

大家都在怀疑瑞幸“起高楼,宴宾客”,仿佛眼看着下一步就要步乐视的后尘时,却没有想过,在瑞幸迅速崛起的背后,其实隐藏着的“必然性”。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看,瑞幸其实只是向他们证明了一个自己扩张的能力,讲了一个我能用钱来做什么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服了投资人,这家公司未来会成为最大的咖啡零售商及触达人群的平台,并且有自己的利润模式。

回顾以前采访的很多公司,他们在谈到盈利问题时都不约而同提到一点:我们只要停止扩张(或者研发)和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扩大,就能盈利,但现在还不是时候——企业最安全的地带并不是盈利多少,而是占据市场最大份额。

而反例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国美一直在强调自己盈利,但是到今天为止,家电市场上已经几乎没有了话语权。

所以,利润并不代表着未来,规模才意味着优势资源会向你倾斜,才会拥有定价权,而走到这一步往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不禁让人想起贝索斯的话:他每每考虑亚马逊的决策,都是要从十年、二十年的时间长度来作为出发点!






【小白不菜】微信号:xiaobaibucai521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科技美学官方  ·  小米双Ultra来了
昨天
成都日报  ·  破100亿!成都全国第三!
3 天前
成都日报  ·  破100亿!成都全国第三!
3 天前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  ·  典型案例 | 多人签署一份合同 意味着多一个还款人么?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