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规划#
77年 不变的奔赴 !
1958年,德国专家雷台尔受邀来到安徽省会合肥,为这座年轻的省会城市的首版城市总规出谋划策。此版总规中,提出用三个方向的田园、绿地,向城市中心楔入,犹如风扇的叶片,让城市的功能区得以透气平衡。
在合肥市第二版“1979版总规”中,为合肥创立了“一核三翼、风扇布局、绿环绕城、田园楔入”的城市空间发展形态。作为典范之作被写入中国城市规划学科教科书《城市规划原理》。“风扇形”结构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立基,也为合肥赢得许多殊荣。
从1958年到2035年,77年的时光跨度带给合肥无数的巨变,但也坚守着一些“不变”。
在新版总规中,绿色的“三楔”被升级重塑,严格保护和创新利用董铺-大房郢水源地绿楔、滨湖湿地绿楔、紫蓬山绿楔,再现经典“风扇布局、田园楔入”。
致敬经典的内核是“以人民为中心”,这便是合肥不变的执着。
在全新规划里被“致敬”的经典,还有被誉为“翡翠项链”的环城公园。
这座“园在城中 城在园中”的敞开式公园,曾经作为一座城市的梦想,由全市人民共同建设而成,也助力合肥成为“全国首批园林城市”。
全新的总规中,明确将构建“三环三楔”。其中,“三环”包括城市休闲内环、城市活力绿环、田园游憩外环,重现升级“绿环绕城”意向。
城市休闲内环由逍遥津公园、杏花公园、包公园等城市公园及联系水系构成;城市活力绿环由南淝河、十五里河等主要水系,以及大蜀山、骆岗公园、天鹅湖、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等重要生态节点构成;田园游憩外环由环巢湖湿地、引江济淮生态廊道、江淮分水岭及周边生态空间构成。
依托南淝河、十五里河等主要河流和城市廊道,重点打造的合肥80公里新“翡翠项链”将串联城市主要中心,融入科技创新、文化旅游、公共服务等复合功能,成为未来城市一条靓丽的风景线。增设高品质的休闲娱乐场所,结合新“翡翠项链”和湖泊水系塑造魅力交往空间,营造城市创新交流网络。结合整治河道、廊道连通、城市更新,进一步释放公共空间,提升环境品质与城市功能。
1958年,德国专家雷台尔受邀来到安徽省会合肥,为这座年轻的省会城市的首版城市总规出谋划策。此版总规中,提出用三个方向的田园、绿地,向城市中心楔入,犹如风扇的叶片,让城市的功能区得以透气平衡。
在合肥市第二版“1979版总规”中,为合肥创立了“一核三翼、风扇布局、绿环绕城、田园楔入”的城市空间发展形态。作为典范之作被写入中国城市规划学科教科书《城市规划原理》。“风扇形”结构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立基,也为合肥赢得许多殊荣。
从1958年到2035年,77年的时光跨度带给合肥无数的巨变,但也坚守着一些“不变”。
在新版总规中,绿色的“三楔”被升级重塑,严格保护和创新利用董铺-大房郢水源地绿楔、滨湖湿地绿楔、紫蓬山绿楔,再现经典“风扇布局、田园楔入”。
致敬经典的内核是“以人民为中心”,这便是合肥不变的执着。
在全新规划里被“致敬”的经典,还有被誉为“翡翠项链”的环城公园。
这座“园在城中 城在园中”的敞开式公园,曾经作为一座城市的梦想,由全市人民共同建设而成,也助力合肥成为“全国首批园林城市”。
全新的总规中,明确将构建“三环三楔”。其中,“三环”包括城市休闲内环、城市活力绿环、田园游憩外环,重现升级“绿环绕城”意向。
城市休闲内环由逍遥津公园、杏花公园、包公园等城市公园及联系水系构成;城市活力绿环由南淝河、十五里河等主要水系,以及大蜀山、骆岗公园、天鹅湖、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等重要生态节点构成;田园游憩外环由环巢湖湿地、引江济淮生态廊道、江淮分水岭及周边生态空间构成。
依托南淝河、十五里河等主要河流和城市廊道,重点打造的合肥80公里新“翡翠项链”将串联城市主要中心,融入科技创新、文化旅游、公共服务等复合功能,成为未来城市一条靓丽的风景线。增设高品质的休闲娱乐场所,结合新“翡翠项链”和湖泊水系塑造魅力交往空间,营造城市创新交流网络。结合整治河道、廊道连通、城市更新,进一步释放公共空间,提升环境品质与城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