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BGM,《Smells Like Teen SPirit》,Nirvana
要问谁是2020年第一网红,那滚君绝对实名认证刑法小王子罗翔老师!
不信?用数据说话!
2020年3月入驻B站,两天时间粉丝破百万,一出道就是多少up主的巅峰,之后迅速成为B站唯二的千万级别up主。
每一个视频里都能看到他的散养学生们疯狂的弹幕和留言,这不是顶流那谁是?
没看过罗翔视频的人可能很奇怪,一个教刑法的老师火成这样也太夸张了吧。
其实,真不夸张,无论你是否喜欢法律,看他的课你也会有很多收获。
罗翔在视频中展现的人格极其丰富,每一个都如此吸引人,有时是骚话连篇的段子手,有时是点亮暗夜灯火的人生导师,有时又是充满智慧的哲学家。
最难能可贵的是,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流量,罗翔一直保持警惕,他说自己只是个二道贩子,荣光都属于那些伟大的先贤。
这样一个“人间清醒”,谁还能拒绝呢?
法内狂徒
2020年,张三终于脱离了李四,成为一个独立IP。
张三何许人也?
在罗翔的课堂上,他是所有犯罪行为的代名词,人称“法外狂徒张三”。
张三的犯罪行为时大时小,有时他在天安门前吐了一口痰,有时他救起落水者,一看是仇人,又把对方放回水里。
通过张三的生动演绎,罗翔老师清晰直观地给大家讲解清楚了刑法判刑量刑的背后逻辑。
在罗翔老师的课堂,你可以看到各种《故事会》和《知音》风格的故事:
“熊猫咬我,我能把熊猫打死吗?”
“二奶是男的,算不算重婚罪?”
“ 我用望远镜看女生宿舍构成犯罪吗?”
“ 冥币嫖娼,定什么罪?”
这些耸人听闻的标题都是罗翔课堂上给同学讲解刑法的生动案例。
由于罗翔老师的课程内容太过刺激和奔放,于是被学生们称为“法内狂徒”。
他毫不避讳地说出普通人最真实的反应,并且强调没有完美的受害人,大家不能对受害人过于苛求,要求ta在生死关头还保持理智,比如罗翔最爱讲的“粪坑案”。
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冬天,一个女人碰到了歹徒,意图强暴她。
这个女人发现自己打不过,于是假装同意,对歹徒说,想找一个平坦的地方办事。
歹徒同意了,于是来到了一个平地。当歹徒正脱衣服,眼睛被衣服遮住的时候,女人一下把歹徒推进了粪坑。
歹徒拼命往外爬,女人就跺了歹徒手一脚,歹徒掉了下去。
歹徒第二次往外爬,又被女人一脚跺下去。直到第三次,歹徒彻底掉下去了。
灵魂拷问来了,这个女人的行为到底是正当防卫,还是事后防卫?
当时有些学者认为,跺第一脚属于正当防卫,第二脚第三脚就属于事后防卫了。
但罗翔并不认为这是防卫过当,他的理由非常朴素,“你把你自己代入一下,如果你是这个女的,你踩几脚?我踩他四脚,老子还得拿块砖往他头上砸。”
最后,他还不忘补充一句“砸的时候别把粪溅到自己身上”。
他也毫不隐藏人内心某些见不得光的欲望,比如非常典型的“二奶案”。
1998年,深圳一个信用社主任,三年贪污2.3亿!生活很奢靡,光二奶就包了8个!
其中八奶小青,和主任只好了一年,就拿到2000多万。
罗翔真诚发问,“大家觉得这种赚钱速度,你想不想当他的二奶?老实说我是想的,尊严算什么嘛,我数钱呢!”
这样“锋芒毕露”的法学老师,谁看了能忍住不一键三连呢?
人生导师
一个除了幽默之外一无是处的老师不是一位好老师。
而一个又幽默、又博学、又真诚的老师则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好老师。
罗翔无疑是后者。
罗翔很喜欢引用古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一句话,我们登上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上,演出并非我们所选择的剧本。没有谁的剧本值得羡慕,你只能把你自己的剧本演好。
罗翔拿到的剧本是一名老师,他一直在努力演好这个剧本。
很多人喜欢看罗翔讲刑法,并非对刑法有多么深的兴趣,而是想了解他看待世界的方式,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和灵光。
他喜欢艾森豪威尔的妈妈对艾森说的一句话,即使你拿到最烂的牌,你也不能弃局。
他曾经遇到的一个学生,高考的时候没考好,有一个人就告诉他可以交钱补上。于是他就交了,之后他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开始了大学生涯。
大学四年,他有学生证,有宿舍,和其他同学一样参加考试,临近毕业还通过了法考,考上了研究生,最后却发现自己的毕业证书是假的。
于是,他所有的成绩都作废了。
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肯定崩溃了,报复社会都有可能。
但这个学生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选择从头再来,用一年多的时候通过自考拿到本科学历,然后又考了法考,考了研究生。
不知道你们听完这个故事是什么感想,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伟大的精神,用愤怒和发泄来回应不幸,最后可能走向的是无底深渊,但如果愿意换一种方式继续坚持,人才能完成心灵上的“成年”。
对于未来将要走上律师岗位的学生,罗翔经常以自己的经历来启发鼓舞大家。
刚当律师的时候,罗翔好不容易才接到一个案子。
一位老父亲的儿子被车撞了,高位截瘫。
罗翔当时年轻嘛,功利心还比较重,他觉得,如果是被奔驰、玛莎拉蒂这类车撞了那这个案子还有的做。
结果一问才知道,是被手扶拖拉机撞的,罗翔很泄气。
但了解完情况,才知道这是一个农村家庭的悲剧,最后罗翔帮这位老人写了诉讼书。
讲完这件事,罗翔感慨到,最需要法律帮助的这一批人,往往很难接受到优质的法律援助。他希望自己的学生们以后走上职业岗位,也尽可能地去帮助弱势群体。
有学生给罗翔写过一封信说,以前觉得罗翔很高大,后来慢慢发现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但正因为罗翔是普通人,才拥有感动他的力量,因为他还年轻。
当你听到这些时,你就会知道罗翔要讲的远远超过了刑法,他想用自己的知识和影响力去点亮更多黑夜中的篝火。
哲学家
有一位网友曾这么评价罗翔:
“你以为他在讲刑法,其实他在讲生活,你以为他在讲生活,其实他在讲哲学。”
确实,罗翔对哲学很有研究,在《十三邀》中和许知远交谈的时候,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各种理念他信手拈来。
甚至这期节目的标题,即罗翔说的一句话,“我们画不出那个完美的圆,但它是存在的”,也是古希腊哲学思想的沿袭。
有些记者问罗翔,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名人是不是他2020年最大的成就?
罗翔说,这就像中彩票,应该只是运气而不是成就。
他对走红这件事,一直保持审视和清醒的认知,和许知远聊天的时候,他说自己不过是“昙花一现”,很快就会被人忘记。
当然,最初他也沉迷过这种成为名人的带来的虚荣感。
某次罗翔和朋友在路边打车,马路旁有好几个学生围上来要签名,签完后罗翔的朋友说:“现在你很享受这种虚荣啊。”
罗翔听见那句话的一瞬间觉得很不好意思,随后觉得朋友说得很对。他开始提醒自己,千万不能将有人来找你签名这种事情当做自己人生价值的一种实现。
在这样的时代里,你所拥有的很多时候都是水分,就像海绵一样,看着很重,挤一挤,水全出来了。
他很清楚,人能真正影响的人,其实很少很少。很多人所谓的被你影响,只是片刻地感动了。最后还是投入到自己以前的生活。
不过,量变引起质变,坚持下去的话,也许改变就会发生。
关于罗翔,有一件颇具讽刺意味的事情不得不提。
去年9月份,他在微博分享了一篇读书笔记,其中有一句话:
“要珍惜德行,不要成为荣誉的奴隶。”
本来这只是一条普通的微博,但恰巧那天是全国新冠疫情表彰大会,于是一些人把两个文本联想到一起立即拍案而起,说罗翔是在讽刺抗疫英雄,迅速把罗翔骂上热搜。
没想到一条读书笔记会被大众解读成另一种含义,罗翔立即在微博道歉,表示自己并没有注意到当天的新闻,结果却被骂得更惨,最后以罗翔暂退微博告终。
这件事发生之后,罗翔也很闹心,有次坐车遇到了自己的好朋友。
好朋友说:
“别人对你的表扬名不副实,你很开心;对你的批评名不副实,你这不就是典型的双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