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瞭望东方周刊
有思想的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特区报  ·  明起,正式恢复! ·  13 小时前  
新京报评论  ·  3人调研10人陪,“层层陪同” ... ·  2 天前  
求是网  ·  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看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  2 天前  
CHINADAILY  ·  World丨African leaders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瞭望东方周刊

杭州大举西进,想从南京手上“抢人”?

瞭望东方周刊  · 公众号  ·  · 2020-11-24 11:25

正文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ID:urban_evolution),原文首发于2020年11月23日,原标题为《杭州西进,从南京手上“抢人”?》,不代表瞭望东方观点。


杭州都市圈即将迎来第七位成员。


11月20日,在杭州都市圈第十一次市长联席会议上,安徽宣城成为杭州都市圈合作发展协调会观察员城市。


当地媒体报道指出,经成员城市一致同意后, 最早明年,宣城将正式获得杭州都市圈“圈籍”。

杭州都市圈 图片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而早在2013年,宣城就已成为南京都市圈一员。加入杭州都市圈后,其也将成为南京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唯一一个“跨圈”城市。


两大都市圈同处长三角城市群,“左右逢源”的宣城,愈加凸显二者微妙的竞合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不止杭州、南京,聚焦长三角内部,各中心城市似乎都在忙着与周边城市“抱团破圈”。


宣城“入圈”

图片来源:摄图网


宣城加入杭州都市圈,其实早就有迹可循。


至少在2018年,杭州都市圈就已将目标“锁定”宣城。当年公布的《杭州都市圈新一轮规划前期思路研究》提出,

安徽宣城是新一轮规划的“西进”区域之一,指出其“与湖州市接壤,是杭州都市圈乃至长三角南翼的天然生态屏障。”

紧接着,宣城连续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及杭州都市圈。2019年,宣城提出要“深化与上海及南京、杭州、合肥都市圈城市合作”;2020年,更进一步将“力争全域加入杭州都市圈”写入其中。


宣城是一座怎样的城市?有知乎网友犀利提问: “宣城是不是安徽最没存在感的城市?”


实际上,宣城是长三角27个中心城市之一,也是G60科创走廊成员。不过,即便头顶这样的“光环”,在安徽省内,宣城也并不是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城市:2019年,宣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61.3亿元,在省内16个地市中排名第11位。


要说其最大的优势,还在于“屏障东南,襟带江淮”的特殊地理位置——宣城素有皖东南门户之称,是唯一一个同时与江苏、浙江接壤的安徽地级市。


正是因此,多年来,宣城一直坚持“东向发展”,向江浙沪靠拢:早在2001年撤地设市之初,宣城就开安徽全省先河,提出“融入苏浙沪经济圈”。


此后,又先后喊出“不靠一江靠两江”(一江指长江,两江指江苏和浙江)、“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等口号。


2013年,宣城正式加入南京都市圈。不过,多年来,南京发展重心主要向北、向西,南京江北新区与滁州、马鞍山深度对接,直接带动两地经济崛起。相比之下, 位于南京南向的宣城,受到的辐射带动效应显然有限。


而坐守杭州“北大门”,也成为宣城不容错过的机会。实际上,在申请加入杭州都市圈前,宣城已先后与杭州、湖州签署友好合作框架协议。


一个被津津乐道的例子是,2015年,宣城承接杭州萧山羽绒产业转移,落地新塘羽绒产业园,被誉为“浙皖区域合作的样板”。


2016年,安徽将宣城定位为“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宣城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城提出,打造“一体化发展、多圈联动、多平台融合”的发展新格局。


杭州“西进”

图片来源:摄图网


宣城不是第一个融入杭州都市圈的安徽城市。


早在2018年,杭州都市圈首次扩容,衢州、黄山两个设区市同时加入,其成员城市从杭州、湖州、嘉兴、绍兴扩容至地跨浙皖两省的六市。


也是那一年,提出西进战略的杭州都市圈,将宣城市、江西省上饶市、景德镇市三个城市,列为考察成员。


为何要“西进”?官方定义中,这是 “基于补齐杭州都市圈经济腹地短板考 虑”——


根据城市腹地基于空间联系和交通可达性的经验划分,距离城市边界200公里(或2小时交通圈)的区域均可作为经济腹地。


上述三地土地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是杭州都市圈现规划范围的1.16倍,且具有自然资源丰富、生产成本较低、交通十分便利、腹地市场广阔等比较优势。以宣城为例,随着商合杭高铁全线贯通,两地的时间距离已缩短至50分钟。


“腹地短板”的内因之外,不少人也将杭州此举,视为 应对上海大都市圈挤压之策。


今年1月,上海发布《贯彻〈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中提出,

加快编制上海大都市圈空间规划,围绕上海和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宁波、嘉兴、舟山、湖州的“1+8”区域范围构建开放协调的空间格局。

图片来源: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


尽管早已被划入杭州都市圈范围,但嘉兴与湖州显然一心向沪。嘉兴市市长毛宏芳曾表示,“随着国家战略的深化推进,嘉兴就是要跟上海融为一体。”仅2019年,嘉兴20个开发区与上海各类开放创新平台签订15个合作协议。


东部发展空间受到挤压,无力与上海抗衡的杭州都市圈,“向西”是其审时度势后的必然选择。随着宣城“进群”,不少人猜测, 杭州的下一个目标在江西。


“跨圈”融合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对外发布的《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为如何“大力推进都市圈同城化建设”划了重点,将着重“建立中心城市牵头的协调推进机制”。


有媒体针对全国30个都市圈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进行评估,一线城市之外,杭州、南京、成都、武汉、郑州、长沙、重庆和西安8个城市,空间、产业对外扩张的趋势明显,其所在的都市圈,被认为是当前正处在外扩阶段的扩张型都市圈。


作为我国第一个规划的跨省都市圈,早在2002年南京便与镇江、扬州、芜湖、马鞍山、滁州5市启动共建“南京都市圈”规划研究。


目前,南京都市圈所辖城市包括:南京、镇江、扬州、淮安,常州的金坛、溧阳,安徽的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

这还不是南京都市圈扩张之路的终点。据报道,早在去年5月,蚌埠同时向合肥、南京两个都市圈发出“入群”的意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