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海马小姐
海外投资、就业、旅游、留学、购物…There's such a lot of world to see.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家知识产权局  ·  多地公布2024年“经济成绩单” ... ·  昨天  
知产宝  ·  综合案例 |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海马小姐

我有酒,有故事,还想有你

海马小姐  · 公众号  ·  · 2017-11-13 18:10

正文


(一杯敬朝阳,一杯敬月光,一杯敬故乡,一杯敬远方,一杯敬明天,一杯敬过往)


今天聊聊我的美国、墨西哥之行,


鉴于一周没更新,没回复工作微信 (lady_haimai) ,没回公众号留言,


所以,打算赔个罪,


文末送出一个小礼物。


这次出行,


关于海外投资的内容,我几乎没去聊,


所以,纯粹以游客的心态来谈谈这次旅行,


一些感想和见闻。


1、


好久没有呼吸到这么自由的空气了。


说自由,


主要是因为请了一周年假,


完全甩掉了工作,


没有任何束缚。


顺便唠唠嗑,


大家经常问我,我的工作是什么,为什么经常会出国跑?


统一回复,我的工作就是这个公众号。


我常有机会出国,


一是我自己比较喜欢往国外跑,所以有时候,我会自己掏钱出国看看,


二是会有一些机构让我去国外看看项目,


三是我之前做金融记者的一些资源,也可以让我有一些机会可以出国走走。


大家经常问我,写了这么多海外投资,我自己投资了什么?


统一回复,没有,我刚解决刚需,在深圳买了房。


而且不可能说我每介绍一处房产、一类保险产品,我自己都去买。


但我希望我推的产品都是我清楚了解过的,是首先可以说服我自己,我再去向大众提供信息。


在每一类产品里,我会清楚地提示收益和风险。


我也会尽可能寻找靠谱的合作方,为大家提供优质的服务。


这其实是一个挺困难的工作,


目前,所有的事只有我一个人在做,内容、商务、甚至客服……


而且大多都是非标准化的产品,每个细节都得慢慢磨。


所以也很抱歉,经常回复消息慢,或者不回复,我是真的太忙了。


很多读者建议我建微信群,开小密圈什么的,


抱歉,我真是没时间管理。


我的目标是做海外投资第一自媒体 (非机构媒体)


但这真的是个特别难的事情,甚至,前无古人。


偶尔,我自己都怀疑是否自己能够坚持,


因为这个领域关注的人相对小众,


可以看到,我的阅读量一直不高,


而且说实话,做转化做变现太难,


很多人跟我说,让我收咨询费,有人来咨询象征性地收点钱。


我想想,毕竟我也不一定能给到人家真正实质性的建议,


于是,还是算了。


目前,我最主要的精力还是在内容上,


我希望做最好的内容,


再做好内容的连接工作,


连接各种海外房产机构、保险机构、旅游机构、移民留学机构等等等等。


再让靠谱的机构来做服务工作。


2、


聊聊国外的生活。


我从前在巴黎读书,


实习的时候在当地的中文媒体,喜欢上了媒体这一行,


于是,回国之后也一直做这块工作。


回国之后,


我花了很长的时间,


适应国内快节奏的生活,


渐渐喜欢上了深圳这个城市,机会多、空间大,


但工作日渐紧张,也感觉没了自己的生活。


我的大部分时间只是在工作,


除了工作,


剩下的时间,就是睡觉和不想工作。


北美的几天,


有时间慢下来,看看不一样的风景,


感觉像回到了读书的日子,


甚至困扰我已久的失眠,也因为倒时差的原因消失了,


沾枕头就能睡的感觉真好。


我很喜欢一篇文章里说的一句话,


国外的生活,看得到下限,因而感到安全,


但也看得到上限,所以特别乏味。


其实,这样的上限对一些人来说,已经足够好。


是选择在国内闯荡,


在互联网的时代里淘金,拼个“你死我活”,杀出重围。


还是选择出国,


追求好山、好水、好轻松,


高阶版的“面朝黄土背朝天,老婆孩子热炕头”。


This is a question.


3、


聊聊纽约。


资本主义的腐朽没落,在纽约不存在。


纽约依然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


前阵子,听了个讲座,大意是,


伦敦是世界的财富管理中心,


因为这里有世界成熟的债券市场,更友好的私有财产保护机制,


因此,人们来到这里寻找巩固财富的机会。


而纽约则是世界财富创造中心,


因为这里有两个世界知名的证券交易所,


纽交所和纳斯达克,


因此,人们来到这里寻找获得财富的机会。


(BTW,这次来纽约的目的,也是见证一家公司登陆纳斯达克。)


觉得挺有道理的。


在纽约,一切向钱看。


外国人在美国,可以买楼,也可以买地。


不论是带土地的house,还是集体产权的公寓,


利益至上的美国人,觉得自己国家有的是地,啥都能卖。


30来年前,日本人号称要“买下美国”。


纽约的标志性建筑洛克菲勒中心也曾被日本人收购,


而日本的经济泡沫崩溃后,美国人又以低价买回去了。


美帝前前后后赚了日本人两遍钱。


30年河东,30年河西。


日本人从前在玩的那一套,现在是中国人在玩。


大手笔地买买买,


安邦、海航、万达……


买楼、买地、买酒店、买电影公司……


哈德逊河上的游船,


你只能听到两种语言播报,英语和中文。


而几十年前,同样一番光景,主角都是日本人,


纽约的街头扫货的是日本人,纽约商店的标配是有一个能说日语的导购。


只是,如今的中国人,


会不会重蹈日本人的覆辙?


4、


在北美几天的行程里,


顺带着去了一趟墨西哥的坎昆,


加勒比海滨的玛雅文明遗址,也是个度假胜地。


导游把坎昆比作墨西哥的上海,算是这个国家发展最迅速的地区。


目前,坎昆只有200多个中国人,


他说,这个地方很适合中国人来淘金,胆子大好赚钱,居留不难拿。


而且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这里旅游,


要消化掉这些中国游客,200多人还是不够的。


另,商机还可能在另一个层面:


导游说,墨西哥是个很腐败的国家,贫富差距很大,任何事都可以用钱来解决。


墨西哥政府最擅长的就是卖资源,每一届政府都想尽办法把能卖的资源变卖了以谋利。


中国人,和这类政府打交道比较擅长……


类似的话,我在前一周去的柬埔寨,刚刚听到过。


不知是否是我多心了,


我觉得墨西哥和柬埔寨真的两个很有缘分的国家,


我第一眼看到墨西哥金字塔的时候震惊坏了,


玛雅文明的金字塔,和吴哥窟简直太像了,


千年前,很难想象在地球的两个角落,会造出这么相似的建筑。


唯一的解释,可能就是外星人入侵了……


BTW, 关于买房,墨西哥政府规定,


海岸线50公里以内允许外国人买房买地,


因为政府认为这50公里以内的土地,迟早会被海水淹没,卖给外国人没关系……


再提一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