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龙门
面向中产阶层,探讨和传播提升生活品质、创造精彩生活的人生智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ONE文艺生活  ·  比被绿更可怕的,是前夫哥的强制爱 ·  19 小时前  
青年文摘  ·  长大其实也很好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龙门

找到贸易战破局点?中日关系突然变暖大有深意

龙门  · 公众号  ·  · 2018-05-16 11:31

正文

广受推崇的微信公号,点击上面蓝字“龙门”一键关注
龙门聚集了一批在事业、生活等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精英人士。他们已经获得了财富自由、身心自由,或者正努力行走在追求自由生活的路上……
关注龙门,就是关心您的生活品质!
龙门:Longmen518

◎智谷趋势Plus(ID:zgtrendPlus) |  路口大爷

中国官方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中美贸易战的严重性,并且已经在积极谋求破局。

这从中国最近的一系列落子可见一斑。

其中最容易被人忽略、但未来的意义足够重大的,

在中美贸易关系紧张的关键时期,中国总理李KQ突然访日,参加中日韩三国首脑会晤。

虽然,总理访日被众多热点冲淡了,但这次出访释放了诸多中日走出对立的信号,无论如何不应该被低估。

中日关系在政治层面回暖的时机颇有些微妙。

01


对于2018年中国经济的乐观情绪,仿佛突然间就消失了。在中美贸易谈判步履维艰的大背景下,经济下行压力陡然出现。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未来几年不成为拖累也许就是天大的好消息了。

中国出口在2015年占全球份额达到13.8%,这似乎是一个小极限,预示着如果没有产业升级,则下降难以避免。

贸易战加速了这一结果,如今,出口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拖累。

面临外需高度不确定性时,中国已在调整战略,应对贸易摩战带来的冲击。

今年4月下旬的的政治局会议释放出新信号,高层时隔3年再提扩大内需。

结合此前央行意外降准,缓解了市场上的资金短缺压力,以及贸易摩擦升级带来的恐慌情绪,流动性环境比起2017年要乐观一些了。不少分析机构认为,今年可能还有0.5到1.5个百分点的降准空间。

这是国内的未雨绸缪。

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中国外交形势也出现了重大转向,中国更密集向往释放友善信息。其潜在的针对性,有很大可能瞄准了特朗普“美国优先”的软肋。

这是一个关键的信号:在贸易冲突的背景下,中国正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对冲风险。

02


最近,中国的外交动作令人眼花缭乱,特别是在受到贸易战火影响的地区:

(1)“中国始终把东盟作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

这是总理5月8日在出席雅加达“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庆祝活动”时讲的。

东盟方面,就连一向和美国亲近的新加坡在此次贸易战中也转向中立,在4月8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访华时,表示继续支持多边贸易体制。

(2)     印度对华态度180度大转弯

4月27日韩朝首脑会谈当天,还有另一个大新闻是莫迪突然访华,在武汉东湖与中国最高领导人举行了一次“心对心的聊天”。

这是最出乎全球意料的一件事。2017年中印两国几近战争边缘,没想到这么快就翻篇了。

更有意思的是,两国领导人“围绕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行战略沟通”,不是为了解决领土等具体问题的分歧,而是达成“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共识。

(3)中国和韩国关系回暖

去年底文在寅访华后,中韩关系一直没能摆脱“萨德”阴影。但近几个月,回暖的迹象开始显现。

贸易战也让韩国惶惶不安。彭博预计,如果中国对美出口出现任何下滑,韩国对中国出口量或将下降约一半。

在中日韩首脑会谈发表的共同声明中,自由贸易和开放市场是三国最大共识,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也在加速,中韩之后的经贸合作今后只增不减。

(4)  最大看点:冰冻7年之后,中日关系出现重大转折

一个标志性的政治象征是,中断8年之后,中国总理再度正式访日,开启“破冰”之旅——

在5月8日至11日,总理的三天访日行程中,值得留意的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做出两个此前从未有过的举动:


1.    全程陪同外国首脑到东京之外的地区考察;

2.    最后亲自把外国首脑送到舷梯口告别。

这是一种罕见的破格礼遇。

日本最大通讯社共同社评论称,日本对华政策发生重大转向,从“制约”走向“融合”。



日本政府的姿态不止于此——


去年5月,安倍主动派出秘书官访华,发出改善两国关系的信号;

和美国对“一带一路”持高度怀疑分道扬镳,日本转而对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倡议转向合作;

据TheDiplomat报道,随后安倍政府在多个场合表达两国首脑互访的愿望;

日经中文网称, 日本政府正在寻求2019年前实现中国最高领导人访日 ,2019年正值东京举办G20 峰会。

自2012年中日矛盾因钓鱼岛“国有化”、历史问题激化后,双边关系急转而下,骤降到冰点。


如今在朝核问题、中美贸易问题充满悬念的特殊时间点,中日关系突然顺畅起来。

这是当下中国外交布局中最大的看点。

作为美国的重要盟友,日本为什么在此时突然调整对华战略方向?

中国高层对日本的考量是什么?

此次总理访日取得哪些成果?

中日对彼此的认识是否出现了重大调整?

对此,我们有四个判断。

03

第一个判断,日本已经适应中国是“世界经济第二”。

2000年的时候,日本方面曾作出预测,中国经济规模追上稳坐老二地位四十多年的日本,要到2030年。

不料2010年中国经济规模就超过了日本,这让在亚洲独大四十年的日本非常不适应。

那时节“中国经济奔溃论”在日本最是流行,出版社有一堆的畅销书都是这个题材。

与此同时,美国重返亚太,孤立中国的外交政策也令日本大为振奋。

这些都是日本对中国崛起的不适应。

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国经济不但没崩溃,规模超越日本的速度反而更快了。

现在日本精英阶层,特别是经济界形成另一种声音,合力促成日本对华关系从敌视、竞争朝着对话、协调回归。

共同社4月16日报道称,据首相官邸消息人士透露,日本政府已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以经济规模早晚超越美国的中国为对手,在所有领域都进行对抗难度很大。”

04

第二个判断是,安倍从未放弃过让日本成为“正常国家”的梦想。

安倍有一个伟大的“复兴梦”,而这个梦想本质上却是要挑战美国的。

他曾经在《走向新的国家》中写道:

“如果一个人举出日本面临的所有问题,他们都源自一个根本原因。和我五年前担任首相时相比,我的立场没有任何变化。我仍认为,日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要摆脱战后体制。”

在安倍看来,日本的问题都应归咎于“战后体制”,他的梦想就是修正美国主导的战后东亚秩序,让日本拥有海外军队,成为一个“正常国家”。

安倍积极谋求修改和平宪法,解禁集体自卫权,都是出于这个愿望。

但在美国的钳制下,安倍的这个愿望恐怕很难实现。

而伴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对国际秩序带来的挑战,日本看到了机会。

05

第三个判断,特朗普的“单边主义“助攻中日关系改善。

特朗普这只全球最大的黑天鹅做出了很多出乎日本意料的事情。

第一件是任性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虽然在今年4月特朗普又突然宣布已下令研究重返TPP,但是特朗普发出的推特态度也很明确:一份更好的协议,对双边贸易更感兴趣。

(特朗普:“仅会在比奥巴马总统当时拿到的那份协议要真正更好的情况下才会加入TPP。我们已经同TPP11国中的6个国家有双边协议了,而且正在努力同这些国家中最大的一个——日本缔结协议,日本在贸易上狠狠地冲击我们很多年了!”)

4月17日安倍访美时,刚说完“日本认为TPP对日美两国都是最好的“,特朗普就迫不及待地发推表态:

“虽然日本和韩国想让我们重返TPP,但我不喜欢美国参与这个协定。TPP的意外性太高,而且效果不好的话也无从脱身。而双边协议对我们的工人来说更加有效、更有利,也更好。看看WTO对美国来说有多糟糕。“


比起TPP,在双边的日美自由贸易协定里,日本要做出更大的让步。

特朗普曾经多次敲打日本,在双边贸易协定中要防止汇率操纵。而安倍经济学有一项则是让日元贬值,以扩大出口。

第二件是出击钢铁及铝进口,并称日本也没有例外。

特朗普对日本的贸易逆差特别在意,在征关税这个事情上,对日本这位盟友也没有手软。

以致于日本学界对日美同盟关系生出忧虑。据共同社报道,日本民间智库日本国际论坛发报告时提及美国的钢铁与铝进口限制,指出“(日美)双边关系呈现一丝瓦解的征兆”。

作为一个出口导向型经济体,日本与大搞贸易保护主义的特朗普很难达成双方都满意的共识,相反,将眼光放回东亚,中国、韩国都是强调多边贸易,重新开启中日韩首脑会谈,修补中日、日韩关系,是日本必然会选择的路线。

第三件是特朗普在朝核问题跳过日本。

作为目前唯一未和朝鲜直接对话的东亚国家,日本政府是焦虑的,害怕被边缘化,也担心朝鲜绑架日本人问题的解决。

此前中国外交部长访问日本时,日本外相河野向日本媒体透露:“工作晚餐的话题几乎都是朝鲜问题“,日媒猜测他可能从中国外交部长处倾听了金正恩闪电访华的说明。

06

第四个判断,中日在双边关系中重新找到定位,走出战略消耗,认识到经济互补度的潜力。

日本需要中国买家。

虽然安倍上任5年来日本GDP扩大了56万亿日元(约合3.2万亿人民币),但是日本的经济增长与国内的居民消费指数并不相称,其增长主要依赖出口。

中日关系在近年来是政冷经热,经贸总额已逐渐从2015年“抵制日货”的低谷中走出,直到中美贸易战爆发,日本出口格局发生了巨变,中国的存在感达到新高。

按照日本的统计口径,日本2017年度(至2018年3月)对华出口时隔6年再次反超对美出口。



SMBC日兴证券的分析师对日本国内企业提出的建议是:

“由于中国经济将继续增长,出口企业需要更加积极地把握中国的需求”。

中国另一群买家则是到日本买房。

中国资金这几年加速涌入日本房地产市场,带来最重要的一个影响,也是日本经济复苏势头迅猛的因素——推动土地价格上涨。

中国则需要日本的高科技、高端制造和现代农业。

美国制裁中兴,中国体验到了芯痛。今年1-3月份,日本半导体制造设备对华出口大增,对中日贸易直接起到拉动作用。

中国半导体产业不是投点钱一时半会儿就能砸出来的,日本是半导体大国,在半导体领域,美国同样对日本也有依赖。

稳定的中日关系,就可以部分抵消美国的消极影响。

这次总理将访问地选在北海道,意味也很深长。

中国民间对北海道情绪比较正面,这里是中国电影的热门取景地,也吸引了很多中国游客,多少可以减缓国内舆论压力。

更重要的是,访问北海道也向美国释放了一个政治信号——中国在打出大豆牌时,同样在积极寻求降低粮食安全风险的渠道,不怕失去美国这一粮食进口来源国。

除了引进高质量农副产品,中国对北海道的先进农业技术更感兴趣。

本次一同到北海道进行交流的五位省长中,有两位来自东北。

在此前,中央财政已决定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实施玉米及大豆生产者补贴。5月份更是在大豆主产区紧急增种大豆。

另外,在美国指责中国侵犯知识产权、中国从美国获取高技术遭遇空前障碍的情况下,总理考察了丰田的汽车零部件厂,表示希望能学习日本在电动汽车等尖端领域的先进技术。


中国制造目前的短板太多,日本能够提供互补的空间很大。

07

中日两国在这场微妙的较量和合作中,各自都持有什么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