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李松蔚
湖畔贩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内蒙古教育发布  ·  解码《纲要》⑩ | ... ·  1小时前  
镇江发布  ·  2025年研考国家线发布! ·  4 小时前  
镇江发布  ·  2025年研考国家线发布! ·  4 小时前  
幸福东台  ·  考试通知 ·  5 小时前  
海西晨报  ·  招募!厦门6岁到17岁孩子…… ·  昨天  
海西晨报  ·  招募!厦门6岁到17岁孩子……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李松蔚

学习与玩之间,并没有一条明确的界线

李松蔚  · 公众号  ·  · 2018-07-13 09:03

正文

「孩子不喜欢学习怎么办?」经常有家长问。

「他喜欢什么呢?」

「光是喜欢玩!」家长一副悻悻然的表情,「电脑游戏,手机游戏,扑克牌,赛车,机器人……反正只要是玩的东西,就没有他不上手的。」

这些家长可能没有意识到一件事——

他的孩子是喜欢学习的,只是不叫「学习」而已。

他们的玩,本质上就是在学。

学习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获得新的东西。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再说得长远一点,最好能从这个过程中吸收新的经验,对自己有新的理解,达到自我成长。——不正是玩耍可以达到的吗?多少孩子在玩耍中成长?可以说是学习的终极目标了。

但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这种说法并非不能理解,只是太不切实际。对啊,一个人能把斗地主打好,当然也要学习,脑子运转的速度说不定比课堂上更快。承认!问题是这种学习有什么用?能提高考试成绩吗?能升学吗?

这就是问题所在。家长被「学习」的名字束缚了。

玩耍学到的东西,当然也可以用于考试。他在玩耍中也在探索世界,也在思考,也需要用到推理和分析。这些能力的发展,难道对学校的学习毫无裨益吗?让我们功利一点说,就算一切是为了考试,也有很多喜欢玩的孩子同时也是考霸啊。有谁规定只有正襟危坐在书桌前,才是唯一正确的学习方式呢?明明不情愿,还要对着教科书和习题集磨蹭。那只是看起来像学习的「学习」,更大的用途也许只在于缓解家长的焦虑。

这个问题的背后,其实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

一件事叫什么名字,和它实际上在做什么。两件事可以是不一样的。

名字是「玩」,实际可以是学。

名字是「学」,实际也可以是以学为名的磨磨蹭蹭,浪费时间。

因为不一样,很多时候我们会被迷惑: 当孩子声称不喜欢「学习」的时候,他们究竟是不喜欢那个名字,还是不喜欢名字背后真正在做的事?

当我们过度焦虑的时候,我们更容易被表面的名字所迷惑。这些名字存在于教学大纲,课堂,练习题中。好像有一条人为划分的界限:课上没有的,你再怎么学也是不务正业。反过来说,只要为了考试,就算你不喜欢也必须熟练掌握。——这样你就理解了吧,孩子为什么会反感所谓的「学习」。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学校引入美国的STEAM教育(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五个单词的首字母缩写),在课堂上发给孩子工具和材料,让他们直接动手鼓捣?就是有意模糊掉「玩」和「学习」之间的界限: 以玩耍的形式探索未知,把不同学科的知识组合起来玩:玩积木,玩电路,玩机器人。

是在玩没错,也是在学习啊。

我们小时候不也有这样的经验吗?喜欢玩四驱车的孩子,物理都不会太差。20元一盒的四驱车,心心念念地买到了,就开始研究里面的电路和传动装置。玩过《大航海》的,一上世界地理课就两眼放光。喜欢《太阁立志传》的,学到日本战国史就如数家珍。因为是「玩」,学习就显得轻松畅快。

今天的孩子玩《Minecraft》,在他们的世界里学习各种知识,开采,种植,打猎。我认识一个朋友,带孩子一起玩游戏,前段时间沉迷于红石装置,做了自动浇水的农田,自动喂养的鸡场,还有电梯。为了实现更多的功能,终于有一天,父子俩开始对着物理书啃机械原理。

到这种程度,你还觉得玩对学习没有用吗?

今天的家长常犯的错,就是在学习时太强调「学习」这两个字了。

学习本来很快乐,但「学习」这两个字听起来就像一份苦差。为了应付考试没错,但我们总有一种迷思,只有苦哈哈地学,上课学,拧着眉头学,对着厚厚的习题集学,对课外的事物坚决抵制,这样才是应付考试。——这样把时间精力都用到「学习」的名相上了,还剩多少力气真正用来学习呢?

学当然要学,但没必要打着「学习」的旗号来学。 既然孩子不喜欢「学习」知识,他们喜欢玩,那正好,就让他们「玩」知识吧! 一个简单的认识论转化,可能就会让一个抗拒学习的孩子迸发出全新的好奇与热情。

不过,把STEAM教育变成动辄几千上万的课程,对于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有一点过于奢侈了。不是说花不起那个钱,但是我们投入得越多,心里就越把它当成一种正经八百的课程,期待它能产出一些什么成果。——比如说考试成绩能提高多少分。那样一来,就又回到「学习」的老路上。提高成绩是一个副产品,但过高的期待反而妨碍了它。为一件降低焦虑的事赋予了新的焦虑。

相比之下,不如把STEAM教育变成家庭的游戏。

这是我要推荐的 小卡机器人盒子 。▼


我说了,STEAM教育就是用玩的形式学习,这个盒子就是用来玩的玩具。

说是机器人,其实包含了不同的学科主题。每一个盒子都是一套让孩子动手动脑拼装的玩具。 没错,就是玩,绝对不强调「教育」两个字。 玩的过程中,自然就对不同学科的知识产生兴趣,进而探索:建筑为什么是这种结构?物体如何在水里浮起来?电路是什么?为什么光会照出图案?

这套盒子是订购的,如果订一年,这一年当中的每个月都会寄一个满满当当的盒子到家里。 光是这一点就足够吸引人了。有点像小时候我们每天去报刊亭问心爱的杂志。每个月快到日期的时候,都让人盼望得心痒难熬。

寄来的盒子是这样,像一盒包装妥善的礼物。▼

每个小卡机器人盒子的内容包括:

1个机器人制作的材料;

2-3个动手制作或者实验的材料;

1本好玩的绘本;

1个集制作过程教程、科普知识、玩法于一身的视频。

价低量足,而且足不出户,每月寄到家里。立刻就可以用玩耍的方式来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学、数学,还有天文……每一个盒子都是新的惊喜。

给大家看一些好玩的图片吧,图里的玩具都是用小卡机器人做出来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