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樱桃小财女
这个是以前的【樱桃小房子】,现在的【樱桃大房子】的备用号,资讯都发在“樱桃大房子(ID:ytdfz8)”上了,如果樱桃大房子又找不到了,到这能找到樱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哔哩哔哩  ·  巨额花销,去国外旅拍婚纱照值吗? ·  21 小时前  
哔哩哔哩  ·  15万人口的小县城,办了一场最纯粹的漫展 ·  21 小时前  
哔哩哔哩  ·  懒人攻略:一周食材怎么储存 ·  昨天  
哔哩哔哩  ·  新晋百亿影帝小哪吒,要被UP主玩坏了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樱桃小财女

广东的明天在哪里?

樱桃小财女  · 公众号  ·  · 2018-11-30 21:19

正文

去年3月,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 的说法第一次出现在官方口径中。所谓大湾区,是“ 9+2 ”,即包括环绕珠江口分布的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等 9个广东城市 ,以及 香港、澳门 两个特别行政区。


不只是城市群,更要建世界级大湾区


不难看出,之前我国也有类似的 “珠三角”、“大珠三角”、“泛珠三角” 等概念,但是如今采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定名,文字上的改变,凸显了三个区域:即 广东、香港和澳门 。从地图上看,这正好是一个包括珠江口、大亚湾、大鹏湾等湾区港口在内的三角形区域。



规模不小


新的称呼,把香港、澳门和老珠三角并举,明显体现了 一体化 发展的倾向。


是什么原因,促使政府要建立大湾区呢?今天,我们就从 大湾区主要城市的问题 入手,来分析一下大湾区建立的必要性。




香港难念的经


说起粤港澳大湾区,首先就需要讨论 香港 。以经济结构和意识形态来说,香港无疑是大湾区各城市里 最特别的一个


香港地形 主要为丘陵山地 ,岛屿星罗棋布,建设用地不足,自开埠以来, 填海造地 成了香港寻求土地供应重要的途径。截至2013年3月,香港 填海总面积超过67平方公里 ,占香港土地总面积7%, 容纳了27%的香港人口和70%的商业活动


建设中的半山坡


填出来的香港国际机场


建设用地的缺乏,以及对开发的限制,造成了 香港房价奇高 ,导致香港的年轻人买不起房。据2018年1月数据,香港低于40平米的房子,均价在17万港币以上。 香港房产均价,连续八年位列全球第一


高密度


高密度+1


为了解决住房问题, 特区政府只能增大居屋供应量 ,填海建房。


但房屋供应量猛增,就会造成香港房价回落,这对于已经高价买房 ,并 按揭还款的香港中产来说,当然也是一种不公平 。房价缩水,他们还要按照原价还款,相当于他们必须为资产缩水买单,事后还得不到补偿。



近段时间, 香港东大屿填海造人工岛项目,受到一些香港民众反对 ,表面上反对的理由是污染海洋和巨额财政开支,背后原因是利益之争。因为东大屿人工岛开发下来,总计会释放约1700公顷土地,可兴建26至40万个住宅单位, 供70万至110万人口居住 ,其中七成为公营房屋,可以解决香港1/8人口的居住问题,这将会明显拉低香港的整体房价。


对于寸土寸金的香港来说

东大屿人工岛真是巨大的土地增量


这就是一个两难的抉择了: 过快解决住房问题,会受到大量香港中产的反对 ;不填海造地,香港没有土地可以利用,年轻人和外来移民,难以在香港生存。高房价,造成的是香港新一代年轻人看不到希望,人才北上内地,整个香港社会失去了发展源动力。


有兴趣的可以看下这部片子


不过恐怖的房地产价格也只是香港经济衰败的一个表象。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更为复杂。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通过服装制造和贸易发家的 香港就逐步放弃了实体经济,完全走向了服务业 。香港金融、旅游等第三产业长期占比90%以上,制造业占比不足2%,而内地经历的则是全面的工业化进程。


一面是服务业的香港


一面是残存的制造业的香港

(香港-元朗)


地产和金融两个行业在香港的发展也已经到达了天花板 ,进场又需要高昂的基础成本和资源量。别说年轻人,就是一般的香港商人,也驾驭不了这样的生意,更多的赚钱机会都转到内地了。香港商业界早有不成文的规定: 不管是咨询,还是制造业、贸易,做生意只有北上才有发展前景


来,过了河就是深圳


而站在国家层面来说, 如何建立与港人的互信 ,也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


当今的香港人每当遇上国家喜事(例如申奥和中国 人获得了诺贝尔奖),就会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但当涉及到制度的差异、未来的发展等,部分人又自觉和内地有别 。这样的认同差异,只能通过文化和经济的交流逐渐消除,而作为前锋的粤省,更是必须和香港加强联络。


北上


家家都有难念的经


香港在大湾区各大城市里的问题是比较复杂的, 但与之隔海相望的另外几座城市也有很多困难


改开早期的 深圳 ,享受到了政策和地理位置的红利,隔着深圳河成为了香港的制造厂。著名的 “前店后厂” 模式,为深圳带来了巨大的制造业利润和就业岗位,成为了 南方的资本、人才洼地 。大量新兴企业也借着深圳的政策和资本积累,拔地而起。


深圳夹在中间完成了身份的转换


但如今的深圳,已经不再是那个初生牛犊,而是面临着 土地有限、资源短缺、环境承载力透支等中年危机问题


深圳建设用地面积在2015年已接近控制目标上限9.76亿平。 每年用地只能从农用地和棚改方面挤占 。在长期的产业竞争力培养上,深圳也 缺乏与之相匹配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


虽然状况比香港好很多

但深圳同样是多山的


2017年,深圳爆出大量制造业企业迁出深圳 ,一方面是因为深圳腾笼换鸟,制造业升级,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深圳低端制造业的红利期将尽, 地价、人力成本节节攀高 ,科研人才紧缺,逼迫着这些企业不得不迁走。


广州的问题也与此类似 ,只是广州作为老省城,政治地位保证了其人才梯队建设。但同样也是因为政治地位高, 广州在改革上步子不能像年轻的邻居迈得那么大 ,也影响了广州的发展效率。


广州的压力也是很大的


和香港在行政级别相同的另一大特区 澳门 ,也有自己的困扰。


博彩业是澳门收入的主要来源 ,2016年的数据,博彩业占澳门GDP的58.3%,占总财政收入的75%。除了博彩,旅游也是澳门的重要收入。但是 澳门赌场的客源,80%来自香港和内地 ,经济结构属于一种变相的外向型经济。在全球经济出现波动的情况下, 澳门的经济非常容易受到冲击 ,完全没有自给自足的能力。澳门也需要和其他大城市进行更加密切的合作,维持城市经济稳定。


对他的风水学解释也已经卷帙浩繁


至于大珠三角的其他大批弱势城市,则更加面临 人才奇缺,交通受限 的问题,而且整体产业缺乏布局,陷入低端竞争,需要一剂强心剂。



国家层面打造大湾区的目的


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提出之前, 珠三角和港澳地区,是两种行政制度的合作 。原本粤港澳地区在经济制度、行政制度、货币发行制度和经济发展规划方面完全独立,生活方式差异较大。在 城市分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发展和港口功能方面,难免出现重叠和激烈的内部竞争 ,缺乏一个统一的合理定位及协调机制。


大湾区的建立,将逐渐形成:“ 香港、澳门+内地+服务+资本+产业X ”的模式。


9+2


随着港澳和内地的经济发展差距逐渐缩小,粤港澳城市群的经济关系更多地表现为 差异互补,优势合作 ,空间区位界线淡化,经济功能的合作与融合增强。大湾区各城市间的资本、产业、能源、品牌、科技、人才等要素的配置,将更加自由。


香港可以继续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功能,担当内地与海外的一个联络桥梁。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可以联合广州和深圳等区域金融中心,给大湾区的发展,注入更多的资金支持。


深圳则负责主打创新科技 ,尤其是创新科技的转化、市场化发展,引领大湾区在科技产业上创新。


第一梯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哔哩哔哩  ·  巨额花销,去国外旅拍婚纱照值吗?
21 小时前
哔哩哔哩  ·  懒人攻略:一周食材怎么储存
昨天
肌肉男训练营  ·  如何更有效的完成每一次训练?
8 年前
绘本家居  ·  89平简约美家 小夫妻的温馨世界
8 年前
热门精选  ·  Emoji翻译员:还有这种职位?
8 年前
每日一女神  ·  强烈推荐苍老师公众号,你懂得
7 年前
济宁潮事儿  ·  震惊!街头挪车 结果竟是这样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