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以The value of nostalgia in a land of upheaval为标题
发布在Nature Index 2017 China上
原文作者:Flynn Murphy
在中国,社会高速变化带来的不稳定效应已然显现,在此背景下,心理学的意义越发重大。
在华南一个喧闹的农贸市场里,一名女子买了一公斤绿叶菜。她把一张脏兮兮的10元纸币递给摊主,迟疑片刻后又要了回来,决定再多买两斤,最后付钱离开。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交易。这张脏兮兮的10块钱是被有意弄脏的心理学研究工具,而它的设计者正是附近中山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周欣悦。她以这位摊主和另外15个人为被试,检验了自己的一个假设:接触到的钱是脏还是干净能改变人们的金钱行为。
扮演买家的是周欣悦的学生,但她事先并不知道这个假设。周欣悦在每个摊主身上重复了检验:先用干净的钱,再用脏钱,每次交易之间至少间隔3天。每一次,她的学生最终都会用正常的钱付款,然后再称一下买回来的东西是否缺斤短两。研究发现,摊主的行为存在一个“微小但可靠”的转变:接触脏钱与过度收费存在联系。
在实验室中又做了6次试验后,周欣悦与她来自中国、美国和葡萄牙的合作者得出结论:接触干净的钱能激起与公平相关的思想和行动,而接触脏钱则会引发自私贪婪行为。
周欣悦的金钱研究显示接触干净的钱能引起更加善意的思想和行为。
Julie Glassberg
在北京的咖啡馆接受采访时,周欣悦说,虽然她花了大量时间来研究金钱,但真正使她感兴趣的是人。“金钱是帮助我们对抗威胁的心理资源。”
威胁管理的主题也出现在了周欣悦的其它研究方向——怀旧和社会支持中。在周欣悦博士毕业后的12年中,有关这些问题的研究不断增长,而她是其中一位重要的贡献者。
在中国这个经济增速世界第一的国家,威胁管理是一个丰富的研究领域。“中国的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人们缺乏安全感,”周欣悦说,她于2015年赴浙江大学任教,“变化本身就会带来威胁。”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和意志力专家Roy Baumeister从2008年开始与周欣悦合作。他认为,周欣悦有关脏钱的研究展示出了她的创造力和实验活力。他帮助周欣悦对这篇论文稍加修改,2012年,这篇论文发表在了《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上。在过去12年里,周欣悦发表了39篇论文和书籍章节,这只是其中之一。
在Baumeister看来,周欣悦代表着一个日益壮大的中国心理学研究者群体,他们与国际合作者一起研究与中国有关的话题。伴随人口老龄化、因计划生育导致的独生子女一代以及大规模城市化进程而来的各种社会问题都是急需研究的对象。
心理学文章数量攀升
2005-2015期间Web of Science(WoS)上的心理学文章数量大幅度上升。
研究影响
尽管中国的心理学文章数量上升,但总体的研究影响略微下降,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1977年,周欣悦出生在四川省涪陵。她是家中的独女,父母是语文老师,从小受到了文学熏陶。曹雪芹的18世纪经典之作《红楼梦》深深吸引了周欣悦;《红楼梦》是一个以望族的衰落为背景讲述的爱情故事,是对中国最后一个王朝腐朽衰落的隐喻。
周欣悦出生5个月后,毛泽东逝世,文化大革命最激进的时期也随之而去。但是,文革和此前导致约3000万人丧生的大饥荒给她的父母留下的心理伤痕激起了她对心理学的兴趣。“我的父母会讲述他们年轻时被虐待,人们在街头火拼斗殴,以及许多人在饥荒时期死于饥饿的情景。”
周欣悦说,然而,他们在回顾这段时期时是充满感情的。“我觉着这一点非常有意思:即使过去是艰难的,人们也仍然会珍惜过去的回忆。”
多年后,她在理解怀旧的治愈性效果、探究怀旧如何保护和促进心理健康方面扮演了核心角色。
在2008年发表于《心理科学》的一篇论文中,周欣悦假设在情感上留恋过去是一种应对孤独感的自然机制。她提出了社会支持、孤独感和怀旧三者之间的内在平衡关系。
为了检验该假设,她的团队开展了四项研究:一项针对750多名从农村迁移到制造业中心城市广州的儿童,一项针对东莞附近一家箱包厂的近200名农民工,还有两项针对上海大学生的规模稍小一些的研究。
被试被要求回答多项选择题,比如“你每隔多久会感到完全孤独?”等。研究者使用UCLA孤独量表(10个题目)给被试的孤独感打分,并用7分制的南安普顿怀旧量表衡量被试的怀旧倾向,用多维度领悟社会支持量表(MSPSS)衡量被试的社会支持水平。他们询问被试是否能在“遇到问题时依靠朋友”。
中国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带来一种背井离乡和不稳定的感觉。
Anadolu Agency/Getty
周欣悦及同事将这些测量结果综合起来,发现孤独感会降低人们对社会支持的感知,但也会引发怀旧感,而怀旧感反过来会增强对人们社会支持的感知。
这篇论文的合作者包括周欣悦在中山大学的同事以及两位来自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的顶尖怀旧研究者,两位国外研究者此前已经表明,留恋过去可以缓解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共同作者Constantine Sedikides认为周欣悦“极具天赋”。
她的研究是日益增长的中国心理学研究的一分子。2005年-2015年,Web of Science收录的中国作者发表的心理学论文数量从98篇增加到了1271篇。中国心理学会副秘书长韩布新表示,这种增加的部分原因在于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科技部在心理学领域的持续投入。
但他也说,随着中国社会越发分化,心理学的合理性和意义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他说:“每个阶层面临的生活和工作压力都越来越大。”并补充道,人们越来越愿意依靠专业的心理学家来帮助自己应对个人危机或自然灾害等不幸事件。
虽然周欣悦的怀旧研究是与国际研究者合作开展的,但她的研究成果反响最强烈的地方却是中国国内。她将此归因于中国的环境——高速且常常不可预料的变化,以及内部迁徙带来的疏离感;周欣悦对这两种体验都深有感触。
2003年,一场洪水吞没了她在涪陵的家,同时也冲刷掉了承载她童年记忆的遗迹。“我的老家沉入了长江水底。”这是一场计划内的洪水,是在下游的湖北省境内修建全球最大的水电站——三峡工程的环节之一。长江沿岸约113万民众因此背井离乡。“我的老家,我原来的学校——已没有任何实物证明它们曾经存在过了,这让我感到难受。”
现在,周欣悦正在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一个国家级纵向研究)的数据,研究早年迁徙对人们成年后的影响。尚未发表的初步发现表明,早年的迁徙经历与空间上的“不安感”,以及之后生活中自控力不佳存在联系。被迫迁移和自愿迁移可能会产生同样的影响。“我的研究帮助了我进一步认识自己。” ⓝ
Nature|doi:10.1038/545S69a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2017中国自然指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