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丁香园神经时间
丁香园旗下资讯平台,注重临床思维养成,注重精彩病例解析,注重指南发布。神经时间,注重神经科医生的需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极果网  ·  雷军再曝猛料!小米15 ... ·  7 小时前  
加国无忧  ·  冲!多伦多超市特价:牛奶$4.88!草莓、菠 ... ·  昨天  
加国无忧  ·  冲!多伦多超市特价:牛奶$4.88!草莓、菠 ... ·  昨天  
每天发现一家店  ·  这 12 件衣服,从质疑到理解! ·  2 天前  
每天发现一家店  ·  今天这 12 件情人节礼物,好美!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丁香园神经时间

破除「紧箍咒」,周冀英教授教你如何科学管理偏头痛

丁香园神经时间  · 公众号  ·  · 2024-05-13 19:58

正文


导语



作为常见的高疾病负担的神经系统疾病,偏头痛在全球范围内直接影响达 10.4 亿人 [1] ,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健康问题。偏头痛的治疗目前分为急性期的药物治疗和预防性治疗,贯穿疾病管理全病程。随着偏头痛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其受体已经成为偏头痛治疗的重要靶点之一,为偏头痛诊疗开启新篇章。


那么,我国偏头痛治疗面临着怎样的现状和挑战?CGRP 受体拮抗剂在偏头痛急性期和预防性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如何?如何进一步优化偏头痛的全病程管理?丁香园特邀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冀英教授 围绕「偏头痛诊疗现状及 CGRP 在偏头痛诊疗中的地位」分享自己的经验与见解,以期为临床诊疗开拓新思路。



偏头痛防控任重道远,医患联手共寻突破


依据《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 3 版(ICHD-3)中的临床标准,偏头痛常以反复发作、单侧的中重度搏动性头痛,同时伴恶心、呕吐和/或畏光、畏声等症状为特征,其发病与年龄、性别有关,高峰患病年龄为青壮年(40~49 岁),且逐渐呈年轻化趋势。其中女性发病率整体较男性高,在发病高峰年龄段,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 2~3 倍 [2]


2021 年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数据显示,偏头痛是目前第三大常见的神经系统失能性疾病 [3] 。与无偏头痛人群相比,偏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更低,且偏头痛发作频率较高患者的健康状况更差。偏头痛还常常与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存在共病关系,可能增加罹患认知功能障碍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2]


面对偏头痛带来的沉重负担,其诊治现状并不令人满意。我国现有的数据显示:偏头痛的诊断和治疗仍存在较大不足,患者就诊率仅达 52.9%,医生的正确诊断率只有 13.8%,而且存在预防治疗不足、镇痛效果的有效性不足以及镇痛药物过度使用等问题 [2]


因此,偏头痛的规范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同时还需要加强患者教育,提升患者对偏头痛发病机制、治疗过程的正确认知,确立科学的防治观念和目标,解除不必要的顾虑,提高治疗的顺应性。

偏头痛急性期治疗,要止痛更应「治痛」


当偏头痛急性发作时,药物治疗不应仅仅是止痛,更应「治痛」。也就是说,在药物使用以后 2 小时内,除了缓解患者的头痛症状,还需缓解恶心呕吐等非头痛 症状。 急性期可以选择的药物主要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大类:

以非甾体抗炎药、对乙酰氨基酚以及其复方制剂为代表的非特异性药物,其有效性已得到证明,但存在胃肠道不良反应等 [2]


在特异性药物中,曲普坦类和地坦类治疗偏头痛的疗效也较为明确,然而前者具有收缩血管的作用,不适用于合并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以及不易控制的高血压病患者 [2] ;后者存在中枢抑制作用,服药后至少 8 小时患者不可驾驶车辆 [2]


随着对偏头痛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偏头痛中参与疼痛传递的关键作用日益明确,以其为防治靶点的药物在海外接连研发问世,包括 CGRP 受体拮抗剂和 CGRP 及其受体的单克隆抗体两大类。


CGRP 受体拮抗剂吉泮类药物可以通过阻断 CGRP 与其受体结合,进而降低三叉神经血管系统活性,从而抑制血管扩张、抑制过度的疼痛传递、阻断神经源性炎症 [4] 。截止到 2023 年 11 月,美国食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 3 种 CGRP 受体拮抗剂用于偏头痛急性期治疗。其中瑞美吉泮为口腔崩解片剂型,吸收明显加快,其 血浆浓度达峰时间约为 1.5 h, 半衰期约为 11 h,且与片剂生物等效 [5] ,可快速起效缓解偏头痛, 单次给药 48 小时内持续有效 [6-7]


不同于非甾体抗炎药等传统药物仅能止痛,瑞美吉泮口崩片在改善头痛症状的同时还能治疗非头痛症状。Ⅲ 期临床研究表明,偏头痛成人患者服药 2 h 后瑞美吉泮口崩片组无疼痛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安慰剂组,无最困扰症状(畏声、畏光和恶心)的患者比例也高于安慰剂组 [8-9] 。在安全性方面,瑞美吉泮是 CGRP 受体拮抗剂,其脂溶性较弱,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10] ,不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相关不良反应;抑制脑血管扩张而不引起血管收缩,可安全用于伴有心血管风险患者 [7] ;同时也未发现肝脏安全问题 [8-9] ,不会引发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OH),并且可能降低其他药物过度使用引起的 MOH 的发生 [11]


此外,瑞美吉泮口崩片在中国人群中的获益也十分明确。瑞美吉泮 3 期临床研究中国人群亚组分析,发表于 Journal of Headache and Pain,是 全球首个在国际 1 区杂志上发表的、CGRP 类创新型偏头痛治疗药物急性治疗中国偏头痛患者的全文证据 文章首次披露了所有重要疗效指标(无痛、无 MBS、疼痛缓解、功能正常)。结果显示,在所有观察点上( 15 min-48 h ),瑞美吉泮相较于安慰剂能起效迅速和疗效持久 [12]


基于上述循证证据,《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2022 版)》推荐瑞美吉泮口崩片用于中国偏头痛患者急性期治疗 [2] ,与 2022 欧洲头痛联合会(EHF)指南和 2021 年美国头痛协会(AHS)共识的推荐一致 [13-14]


总之,急性期治疗应在头痛初期启动,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正确合理选择药物,以提高治疗有效率,并注意避免药物过度使用,减少对生活、职业、学习及社会的影响 [2]


未「痛」先防,CGRP 靶向药物成为新选择


由于偏头痛反复发作、难以根治,因此仅仅依靠急性期的止痛治疗远远不够,现代偏头痛的治疗理念更倡导早期启动预防性治疗。预防性治疗的目的在于降低偏头痛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改善偏头痛相关性失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频繁或慢性头痛引发的相关心理疾患,同时提高对急性期治疗的应答率并减少对急性期治疗的依赖,避免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的发生 [2] 。对于每月 2 次以上的偏头痛发作、急性期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偏头痛发作程度严重等情况,建议启动预防性治疗 [2]


基于此,目前临床上已有多种药物用于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缓解患者症状,包括钙通道阻滞剂(如氟桂利嗪)、β 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抗癫痫药物(如托吡酯)、抗抑郁药和 CGRP 受体拮抗剂(吉泮类)和 CGRP 及其受体的单克隆抗体等 [2]


CGRP 受体拮抗剂代表药物瑞美吉泮,由于其相比其他吉泮类药效时间更长,除可终止偏头痛急性发作外,同时适用于预防性治疗,为患者提供了全新的选择。此外,CGRP 单克隆抗体(mAb)与 CGRP 受体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可选择性阻断 CGRP 配体或其受体,进而抑制该通路的生物学活性,从而发挥作用 [15, 16] 。目前已有 4 种 CGRP 单克隆抗体药物在国外获批,可用于预防发作性和慢性偏头痛。



拓展阅读

瑞美吉泮口崩片减少每月偏头痛天数 [17]


一项 2/3 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纳入了 1591 例偏头痛病史 ≥ 1 年的成年患者,随机分配至隔天服用瑞美吉泮口崩片 75 mg 或安慰剂,持续 12 周。结果显示,在第 9~12 周期间,与安慰剂组相比,隔天服用瑞美吉泮口崩片能够显著减少每月偏头痛天数(-4.3 天 vs -3.5 天,P=0.0099)。且两组安全性分析无统计学差异。


瑞美吉泮口崩片降低偏头痛发作频率,改善生活质量


一项 2/3 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的开放标签扩展阶段(OLE),为期 52 周。结果发现,隔天服用瑞美吉泮口崩片 75 mg 能够持续降低中重度患者每月偏头痛天数,> 80% 的受试者减少 ≥ 50%,约 50% 的受试者减少 100% [18] 。不仅如此,根据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得知,在 52 周内,瑞美吉泮口崩片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9]

向上滑动阅览


总的来说,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需明确药物治疗指征,首先考虑证据确切的强推荐药物,从单药、小剂量开始缓慢加量至推荐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同时需注意对每种药物应给予足够的观察期以评估疗效 [2] 有效的预防性治疗需要持续至少 6 个月,评估疗效后决定是否缓慢减量或停药 [2]


总  结


偏头痛是一种功能性疾病,具有一定的致残性,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功能。偏头痛急性发作期与预防性治疗应合理规范,贯穿偏头痛管理的全程。新型特异性药物——瑞美吉泮是 目前唯一获批偏头痛急性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双重适应证的药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