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务周刊》:结合亿海蓝目前的业务模式,您如何看待航运大数据在当前市场状况下的应用前景和应用范围、方式?
刘倩文:航运大数据的运用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大数据对于任何行业的改变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一点点的改变,另外一种是颠覆性的改变。而航运大数据就正处于一点点改变行业的过程中。
数据的挖掘有很多种方式,但是亿海蓝提供了全新的数据挖掘方式。亿海蓝的大数据基于船讯网,提供多维度的船位信息,而且基于航运业拓展了在多个行业的应用。比如基于船的信息匹配相应的港口及码头,就可以知道货物的基本信息,这样就可以相对精确地做出大宗商品的流向。
以亿海蓝现在进行的集装箱供应链可视化项目为例,以前我们的可视化可能只覆盖了几个节点,一些货主只能在发货或者订货以后祈祷集装箱能按时达到。但当我们掌握的数据节点覆盖了70%以上的供应链时,就可以做很多工作,比如某个节点该出现而未出现时,就可以预警、防范,这样就给了货主主动处理问题的空间。
从我个人角度来看,航运大数据的前景无限,但是我们希望客户和我们一起挖掘数据的价值。因为作为平台公司我们并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在每个细分市场进行各个实际业务操作,我们不知道其中的规则。数据最大的价值是帮助我们做决策,不论是投资决策还是战略决策。亿海蓝是数据和技术供应商,至于数据的用法,希望由客户提需求,然后自行发掘或者共同开发。
《中国航务周刊》:您提到航运大数据还处于探索阶段,您此前曾提过大数据的5个“V”,分别是Volume(数据量),Velocity(数据速度),Variety(数据多维),Value(价值实现)和Veracity(诚信),如何理解这五个方面?当前航运数据类企业在这五个维度上的发展程度如何?
刘倩文:前两个“V”比较好理解,也是目前整个行业做得比较好的。就亿海蓝来说,船舶位置的数据储备已经足够大,也能够保证及时有效的更新频率。第三个“V”即数据多维,我们都知道,B2B行业相对复杂,决策链比较长,因此产生和需要的数据维度非常多。比如说亿海蓝的其中一个基础数据是船舶位置,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了船舶类型、吨位等,还可以增加船舶的起始港位置和到达港位置,甚至包括船舶到达的泊位等等。结合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进行到第四个“V”,即价值实现。在这个“V”上面,我们需要跟行业各参与方共同进行,在数据信息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将客户的商业信息嫁接到数据信息中,从而实现大数据价值。如果我们将大数据作为基础产业的话,数据将会变得更加容易获得,这样价值实现就更简单了。最后一个“V”是诚信,是目前整个大数据行业最大的短板,但也是最重要的。
《中国航务周刊》:有观点认为,越是在市场低迷的环境下,大数据起到的作用越大,大数据企业所受的关注也越多,您如何理解?亿海蓝在当前低迷的航运市场状况下如何自处?
刘倩文:这种观点在市场中可能不占少数,可以理解为什么大家容易有这样的感觉。当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参与者被迫思考怎样能够改善经营状况,比较愿意接受新的东西。而当行情好的时候,很多人没有时间去想新的方法、新的经营方式。大数据在行情好和不好的时候都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有远见的公司会在市场好,收入好的情况下做技术储备,而不是等到市场不好了才想起来。
我认为,我们还处在航运大数据市场的早期,这一定是大家共同打造的、共赢的市场。亿海蓝作为一家技术主导的公司,目标是以大数据为基础,构建一个互联网的航运生态。在我们的技术人才储备中,需要的是跨界的复合型人才,懂航运的同时也要懂互联网和金融。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亿海蓝作为一家第三方的航运数据平台,我们对航运数据的认识不应该是最深的,认识最深入的一定是市场的参与者和操作者。也只有市场参与者与亿海蓝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构建航运生态圈的目标。
本文刊载于《中国航务周刊》第1206期。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点击图片跳转至投票页面
点击图片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