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掌阅读书
引领品质阅读,精彩不可错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想追求“自我”的年轻人,还能遇到完美的爱情吗? ·  23 小时前  
新周刊  ·  为什么很多人最后跟初高中同学结婚了 ·  昨天  
三联生活周刊  ·  我们的孩子,会和长辈成为“陌生人”吗? ·  昨天  
新周刊  ·  河南人,为什么爱去杭州? ·  3 天前  
新周刊  ·  全世界会玩的人,都来广东过年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掌阅读书

“她想要的是爱,可惜一生得到的只有性”:为什么这种女孩更容易被渣男骗?

掌阅读书  · 公众号  · 杂志  · 2019-07-08 11:59

正文

作者| 壹心理主笔团碗仔

来源| 壹心理(ID: yixinligongkaike)



01

缺爱的女孩更好骗


「你那么喜欢做爱吗?」

父亲的右手用力拍打在桌面,大声怒吼着。


这是日本曾经的AV女王饭岛爱,在自传《柏拉图式性爱》里的一段话。


13岁那年,饭岛爱与男友私奔,每天只做三件事——吃饭、睡觉、做爱。


她以为,做爱是男友深爱自己、表达爱意的方式,也是自己回报男友的“爱”的最好方式。


没想到,对方只是纯粹的心理冲动而已。


男友因为吸毒锒铛入狱,她不得不求助于男友的好友。然而,借宿当晚,就被强暴了。


她很绝望:“对男人来说只有异性,而男人的下半身是没有什么理性可言的。”


尽管如此,她还是屡屡踏进男人的温柔陷阱:


用自己的钱供养酒廊卖春的男友,尽管被传染过性病,还是一心爱着他。其实,对方不过是想要靠她出卖身体,过上不劳而获的生活。


为此,她自杀崩溃过两次。


入不敷出的她开始靠拍三级片赚钱,名气极盛,她不断谈恋爱,与不同男人上床。最后依旧被同居男友骗走全部积蓄,此时却发现自己怀孕,男友不告而别,她独自忍痛堕胎。


后来,当男人突然不想要,她反而会恐惧:“他已经厌烦我了吗?还是他有了别的女人?为什么?十几、二十岁出头的年轻男人,和女人上床竟然没感觉,这绝对有问题!”。


尽管她有段时间因为男人只把自己当做发泄生理需求的工具,而感到生气,但对方突然不想要时,一种无法言喻的不安及焦躁油然而生。


只有在床上,她才能感受到被爱、被需要,才是亲密关系中的“主角”。


她再也无法谈一场正常的恋爱,倒是习惯了用性去换取爱。


为了爱情,她离家出走、满足男友的需求,换来的,却是一次次被伤得体无完肤。她从不曾想到,男人把她视作囊中之物,也是看中她“缺爱”的弱点。


在她身上,或许应证了渣男常说的一句话:“缺爱的女孩,更好骗”。




02

你有多渴爱,就有多缺爱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爱’”。


因为太渴望爱,她不停地向外索取,她在《柏拉图式性爱》中说:“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觉得特别想跟男人上床,但并不是要做爱,而是想要撒娇,人都有想撒娇的时候吧?”


因为太渴望爱,她不停地榨干自己,讨好别人,只要男友对她说:“我只爱你一个”,她不惜去当雏妓,希望赚更多钱满足男友的需要。


心疼她之余,我想起英国精神分析学家约翰·鲍尔比提出的“依恋模式”,他认为,我们与恋人之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是童年与父母依恋关系的延续与习得。


我们还是孩童的时候,渴望父母的关注、爱和兴趣。


然而,父母喜怒无常,有时可以快速回应我们的情感需求,有时却任凭我们怎么表达自己的需求,都当做没看见。


我们的潜意识里便觉得,任何美好的事物,都会随时消失,于是对亲密关系充满不安与焦虑,这叫做“焦虑型依恋”。


还有的父母,总是忽略我们的感受,甚至十分讨厌孩子的哭喊,觉得我们不够坚强、太脆弱。


因为缺少情感呼应,害怕向父母寻求爱所带来不好的结果,于是我们害怕亲密关系:“我不能指望任何人来满足我的需求”,一旦出现争执和冲突,第一反应就是回避,这就是“回避型依恋”。


“真是丢脸,真没面子!” 小学快结束的时候,父母总是这么评价她。


饭岛爱从小就生活在一个经常被否定的环境里,父母对她严格管制:“你的背驼了!”、“注意力不够!”。


只要发现一丁点缺点,饭岛爱就二话不说地被打,手腕、指甲总是红肿不堪。


吃晚饭时,饭岛爱要对父母事无巨细地报告当天的事,小到和朋友之间的事情,都要一字不落地汇报。


这种像被审犯般的经历,让她害怕面对所有人的眼光,害怕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情而被骂。


渐渐地,她刻意回避与父亲的对话。


一开始,她努力做到父母期待的样子,期中与期末考试,都能保持年级前10,但父母看到的只是,她还是不能得到第1名。


一直以来,数学都是她难以攻克的科目,当她终于考到了90分,将成绩单小心折起来,兴高采烈地拿回家,想被父母称赞一番,但,母亲永远都在嫌弃“你还不够努力”。


除了成绩,就连和朋友到街上去玩,父母都觉得不正经。有一次,饭岛爱偷偷和同学去看电影,一回家,就受到母亲的责骂,与父亲的三记重重耳光。


一味的否定和责骂,让饭岛爱很自卑,经常觉得自己不高、不漂亮,平庸至极。而母亲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是全年级第1名的常客,既会弹琴也会读书。


多年后,她仍然无法释怀:“我明明已经努力过了,为什么始终无法得到认同?为什么他们连一句赞美都不肯说?”  


因为在家庭中感受不到爱,所以才在男人身上寻找。


她害怕被抛弃、被拒绝,一旦得到对方的赞扬与肯定,她才觉得自己有价值。


而这,早就反映了她内在小孩的心声:“如果我表现好,可能父母会爱我”。




03

缺爱的女孩,更容易遭遇这种骗局


饭岛爱的悲剧,或许只是个例,但近几年来,一种新型骗局,盯上了无数缺爱女孩。


曾在网上看见一个故事:


某女生与男友在一个饭局上认识,俩人加了微信后,女生发现对方的朋友圈很“高大上”,经常与不同的高层合照,像极了一位成功人士。


俩人交流多了之后,男生对她无微不至,嘘寒问暖,俩人很快成了男女朋友。


然而,开始交往后,男生开始不停挑剔她:“你怎么一点小事都做不好”、“你怎么又是这个鬼样”、“做饭难吃、身材不好、工作又赚不了钱”......


尤其是当她伤心难过时,不是报以安慰,而是趁机打压她的自信:“根本不如我前女友”......


在整个恋爱过程中,他不停地向女生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怒,似乎都在告诉她:“你身上全部都是缺点”。


因为“你太不好了,你根本配不上我,我爱你是对你的施舍,只有我才愿意要你,所以乖乖听我的话吧”。


她开始失眠、抑郁,觉得自己糟糕透顶,不断迎合男友喜好,只要对方对自己的需求有一点疏忽,就容易焦虑,想无数次确定:“他是不是不爱我了?”


后来,她甚至将自己总共14万的积蓄,都给了他。分手时,不但遭受打击,还一无所有。


而这,是一种名为“PUA”的骗局,渣男惯用的情感操控术。


一开始,他们打着爱的旗号靠近你。例如,每天精心打造朋友圈,偶尔发几张与女生的合照。“其实就是为了表现我身边有比较漂亮的女生存在,让他们知道我是有价值的”。


恋爱过程中,他不停向你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怒,不停打压你,因为打压能让他用征服女性的名义来证明自己,以此抵消内心的自卑。


女生说,陷入PUA的,大多是“从没好好被爱过,没有爱的能力,一旦有人爱自己,恨不得掏心掏肺对待另一半,不断降低底线,她们太想抓住这份从小就没得到,如今来之不易的依赖”。


这样一个感受不到被爱的孩子,从不知道自己是值得被注意的,反而经常在“我需要被爱”以及“我不被爱”的现实间徘徊。


男友的苛责与自身的自卑,与当年父母说过的“你不漂亮,不聪明,不友好,没有价值”,竟然如出一辙。


久而久之,在亲密关系中,她们会复制与父母的联结,变得没有边界感,逐渐变成了一个“讨好者”。


因为在缺爱者的意识里,只有让别人开心,才会得到认可,才会被爱。




04

好的爱情,从“看见”自己开始


尽管我们常说,亲密关系的模式很大程度是由童年经历决定的,但不要绝望,心理学研究里,还有一种改变依恋模式的方法,叫“后天习得依恋”。


我们可以做的,是不回避,不否认,不一味地埋怨父母,他们也是第一次当父母,他们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们对待你的方式。


记得饭岛爱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母亲在电视上认出了她,给她打电话。她说:“妈妈一定很恨我,但是我也留下了痛苦的回忆,我一直只想得到妈妈的称赞。”


母亲回应道:“对不起,该道歉的应该是妈妈才对,对不起,我错了”。


一直以来,坚持“我的教育方法没错”的妈妈,终于理解女儿的痛苦,泣不成声。


现实却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仍处在固着的关系,如果你决定选择不和解,也没有关系。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心理咨询师梁娟说过,如果我们在亲密关系里觉察到回避与焦虑,可以尝试去反思:


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情绪?

这种情绪背后,我到底想要什么?


一开始必然没那么顺利,但你可以不断地去练习,通过与自己对话的方式(如:写日记),尽量回忆起伤痛的时刻:那些被忽视、被训斥的场景。


请不要回避创伤,重新认识伤痛带给你的影响,带给你的感受,与内在的小孩真诚沟通,表达自己内心的需要,例如:


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感受到内心有XX情绪和感受,我希望自己能够......(表达渴望)。


只有这样,你才能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你要知道,你是值得被爱的,无论发生什么,你都不需要去讨好,无论你变成什么样,优秀也好,失败也罢,你的内在小孩,会一直伴你左右。


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好与不好,接纳自己的璀璨与阴暗,这才是真正的爱自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