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将至,年会还远吗?
最近朋友圈陆续被各种誓师口号、红毯礼服、节目表演、奖品红包刷屏,社交媒体上也有不少网友晒出的年会奖品券,比如:空头支票奖(想象到哪里,饼就能有多大)、无功受禄奖(工位带薪一日游)、工位隐身奖(工作摸鱼一天领导假装没看到)、倒反天罡奖(与老板身份互换24小时)、加班滴滴奖(领导开车送你回家3次顺带汇报工作)……
说起年会,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感受。
喜欢年会的人,觉得它是一种重要的仪式感,给一年的工作画个完美的句号;不喜欢的人怒吼一声“天天当牛马,年尾还要被当猴耍”……
年会本无罪,原本指望给大家带来一些情绪价值,但无奈却走了形。
今天,一起看看身边那些打工人的年会故事,希望新的一年里,大家都能少点委屈,工作顺遂。
对于参加年会的人来说,可以毫无顾忌地表达对它的喜恶,但对于我们组织者来说,这是一个年终考试。
最近有个新闻,大家可能都注意到了。有家公司年会给员工发了彩票,告诉他们,能不能中大奖就看大家运气。结果,有员工中奖608万。公司却让该员工交出大奖,平分给所有参加年会的人,最终闹得不欢而散,还损失了企业的品牌形象,这是致命的。
组织年会的关键,其实无非就是老板支持、预算、员工参与度这三点。
老板支持不用说,大家都懂,只有获得了支持,才能有接下来的一切。
其次是预算。除了那些很豪的公司,大多数企业在年会方面还是预算非常有限的,但要求却一个比一个高,恨不得一分钱不花,办的还比央视的春晚还好。所以想在有限的预算中,策划出皆大欢喜的年会,非常考验一个团队的智慧和配合。
最后是员工参与度。其实说白了,员工对与年会的心情就好比我们小时候对春节的期待,有压岁钱花,有好吃的好玩的,有新衣服穿,我们才会对春节充满期待,而这些都没有了或者少的可怜,那就是另一番光景了。
当然这种期待也不全是物质上的,精神上的更多,如果员工能在日常的工作中获得更多的个人价值感,荣誉感和归属感,年会只会让这些感受进一步升华,如果平时都感受不到,年会就是办得再花样百出,大家也都觉得是应该的,不欠公司什么。
当然,这两年大家对于年会的讨论大多是负面的,所以策划活动的时候还要考虑到是否给员工带来不好的感受,比如很多变味的节目,其实都是服从性测试的侧面体现。
总之,对HR来说,年会就是在有限的条件下,让员工们欢聚一堂,而老板在这样的场景下检阅企业文化和团队凝聚力。
00后的我已经参加过两次年会了,怎么说感受呢?就是不适应。
最讨厌的几个环节就是表演节目和抽奖。
跟不熟的人凑在一桌吃饭聊天,对我来说是一场大型应酬局。抽奖感觉就是一个凑时长的环节,“神秘大奖”经常不值什么钱,可整个环节却非常冗长。
当然,最折磨的人的,绝对是表演节目。这个环节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辛苦种了一年地,还要给“地主”表演节目。
我们公司每年要抽签表演节目,对我这种毫无才艺的i人来说,绝对是一大“酷刑”。
上一个年会,我们部门抽中集体节目《Nobody》,而且是男扮女装版。那天,观众们笑得前仰后合,我们部门4个男生在台上度过了人生最尴尬的3分钟。
今年的年会,他们又想出一个很折磨人的玩法:打破部门,以抽签的方式分组,表演的节目则还是抽签决定。
这届年会,我希望自己只用忍受坐在台下看节目的尴尬。上个班、打份工,为什么还要员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我在一个两百多人的互联网独角兽公司工作,我们的年会体验非常好,大家都说,这样的年会可以一直有。
首先就是不需要我们表演节目,公司从外面请了演员团队,有歌舞、相声小品,还有魔术表演等,整个现场非常轻松,大家都能安心吃饭、聊天看节目。
其次,两个小时的年会,每半个小时穿插一次抽奖,奖品不大,但都很实用,比如:电动牙刷、耳机、豆浆机等,年会结束还有每人两百的小红包,大家都觉得很有收获。
中间大老板上台发言,10分钟搞定演讲,给大家讲讲今年的公司效益和明年的计划,内容很充实,鸡血也足足的。
同样是年会,不同的角色能从中解读出不同的信号。
有企业选择彻底务实,取消年会,把预算当年终奖给大家发掉;也有企业挣扎着保住体面,并期待以此告诉外界,自己很好,为来年的业绩提前努力。
员工们有人选择在年会中一鸣惊人,引起领导注意;也有人放弃讨好,回归自己的本心。
但无论怎样,此刻还在为年会纠结的人,或许也是幸运的,毕竟说明工作还在,明年还有盼头。
无论如何,日子总要前进,希望2025年,大家一切美好愿望都能成真。
来源:
[1]首席商业评论:年会上的那些事儿:员工嫌弃,老板有苦难言
[2]腾讯:逼哭年轻人的年会,今年套路太深了!
[3]知乎:年会还有必要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