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化有腔调
文化高地,文艺之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唐书院  ·  书院拾遗第175期 ·  昨天  
唐书院  ·  书院拾遗第175期 ·  昨天  
为你读诗  ·  人生处处有相逢,只是太匆匆 ·  2 天前  
为你读诗  ·  和田玉手串,色泽如翡,温柔润泽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文化有腔调

许宏 × 马勇× 庄秋水:从古代都城进入中国历史丨华文好书沙龙

文化有腔调  · 公众号  · 文学  · 2017-01-06 16:43

正文


2016年底,著名考古学者许宏的新作《大都无城》,获得腾讯·商报华文好书2016年度评委会特别奖。评委之一的刘苏里认为,“ 这是一部看似小型,但以其大都无城(墙)观点必将载入史册的大书。”


新年伊始,腾讯文化联手暴风公益,共同推出华文好书系列沙龙。1月8日晚19:00,许宏将与历史学家马勇、作家庄秋水一起,从 《大都无城》畅谈中国古代历史。此次活动,也是听道讲坛的系列沙龙之一,“少数人知道的,让更多人听到”。


华文好书系列

从《大都无城》看中国古代历史





时间:2017年1月8日(周日) 晚19:00—21:00

地点彼岸书店(牡丹大厦一层)

主办腾讯文化、暴风公益

参与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报名

长按识别二维码

即可报名

获取免费入场券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许宏先生继《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之后,又推出了新作——《大都无城:中国古都的动态解读》。在这本书中,作者运用考古发掘材料和文献记载,用倒叙的论述方式,从晚近向远古进行了追溯,通过层层追寻,为读者大胆提出了一个观点:在中国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二里头国家(夏王朝后期或商王朝)诞生到汉代的绝大部分都城是没有外城的。许宏称之为“大都无城”。


《大都无城》对考古发现中的“不动产”——城址进行了考古学角度的观察。作为大型遗迹的都城遗址,相对于考古出土的遗物来说,不那么直观和易于展示,但它却正是文明诞生、发展的重要载体。明清北京城、明南京城、元大都、北宋汴梁城、棋盘格似的隋唐首都长安城和东都洛阳城……这些城内的里坊胡同的格局,外围的高大城郭,构成了中古以后帝国都城最鲜明的物化表征。


在中国历史上,“无邑不城”是人们根深蒂固的普遍认识,反映出“只要人扎堆的地方就得围起来”的“传统”观念。学术界一般也将此作为中国古代都城的显著特色之一来加以强调,认为“城墙是构成都城的基本政治要素,没有‘城墙’的都城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许宏《大都无城》


许宏却认为整个中国古代都城史可以依据城郭形态划分为两大阶段:防御性城郭阶段和礼仪性城郭阶段。而在中国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二里头至曹魏邺城将近两千年的时间里,庞大都邑不设防、有宫城无外郭城成为都城空间构造的主流现象,形成一个“不设防”的样貌,这与广域王权国家强盛的国势、军事、外交,以及作为“移民城市”的居民成分复杂化、对周边自然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都有一定的关联。


许宏这一观点,基于他对早期中国的研究。尤其随着考古成果的涌现,经过数十年的发掘发现,学术界大体上取得了共识:拥有南北向长距离的都城大中轴线、城郭里坊齐备的古都布局,可以上溯到北魏洛阳城和曹魏都城邺北城;而若再往前探寻,尤其是追溯到更早的先秦时期的都城,就并非如此了。因此,“大都无城”这个看似颠覆的概念,其实是对汉代及其以前中国古代都城形态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