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之中,6月11日,《山东省
电力现货市场
交易规则》(征求意见稿)和《山东省电力中长期市场交易规则》(征求意见稿)同期发布。消息人士表示,两大交易规则正式实施后,原来的“1+8”模式将全部取消。
规则一出,观点不一
担忧派——
山东规则出台太晚,在拖延时间应付了事;过于倾向电网和发电端,对售电公司不友好;规则仍有很强的计划属性,市场化并不充分
中立派——
宣贯还不错,对现货概念有了点了解,但需要再钻研规则;没有实践操作,现在只是纸上谈兵
思考派——
关心用户侧的96点负荷曲线是否公开;用户侧怎么参与辅助服务市场?
行动派——
没时间评价,本周一开始就去拓展新市场了。
“
山东电力市场有两大问题,一个是市场力,一个是调峰。
仅是新能源要不要参与现货,就讨论了很多次,用了很长时间。”深度接触山东现货规则编制内情的柏安(化名)向享能汇透露,为了做好电力现货规则的编制,山东能监办从2018年底就组建了专门的现货小组,拜访北京、上海、广东、南京等多地的高校、研究机构、电力专家,力争出台一套既能满足发、售、用三方市场主体利益,又能符合山东实际电力市场的现货规则。
规则
意见征集阶段,享能汇邀请本省主体或在外省有实操经验的人士加入“享能汇山东群“,以非正式议论的方式,讨论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欢迎通过文章链接找到入群方式
山东售电市场调查(四)|现货博弈
山东是火电大省。
数据显示,截至 2018 年底,山东电网直调电厂共 61 座、机组 192台,装机总容量 6422万千瓦。在直调公用电厂中,除少数抽水蓄能、核电外,几乎全部是燃煤发电机组。
事实上,除少数新能源、水电发电装机较高的省份外,火电在任何省份都是占据了发电端的主导地位。但与广东、浙江等其他用电大省不同的是,
山东缺少强势的本土火电企业
。在2019年度双边协商交易中,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能)旗下的发电厂所占市场份额高达39.6%,之后分别是华电集团的30.3%,大唐山东能源的6.1%,国电能源的6.8%。这些企业无一不是央企发电巨头。而本土火电企业市场份额占比很小,即使像兖矿这样的当地知名火电企业,也仅占1.1%。
“现行市场下,只有电量的申报,发电企业掌握着极大的话语权,
现货市场启动后,所有报价要基于企业实际情况,增加了发电企业协同的难度。
”柏安表示,山东现货规则和国外真正成熟的现货市场相比可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但在国内现货试点中,是可以和广东媲美的。
近几年,山东的新能源发电发展很快。2018年,山东省直调公用电厂(含泰抽电站、兴达热电、海阳核电、八角热电)发电量2839.85 亿千瓦时,风电场发电量 213.55 亿千瓦时,光伏发电量(含分布式光伏)136.83 亿千瓦时,自备电厂发电量完成 1945.33 亿千瓦时。
新能源发展很快,如何解决消纳问题?
“一方面把新能源纳入市场,明确说明是消纳受限时纳入市场,给新能源企业一个缓冲时间。对于新能源进入市场,也有很详细的细则规定,可操作性很强。”柏安透露,为了激励更多火电机组向下调峰,山东在价格的上下限设定上,会比广东高,空间会更大,“报价段设立也不一样,广东是五段式报价,山东是七段式报价,多出的两段报价,是为了尽量释放调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