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们来说,小年的存在不是昭示着年节忙碌的开始,而是一个可以理直气壮地向大人们要糖吃的节日。
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灶糖从灶王爷的祭桌上走下来,就变成了孩子口中的美味。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
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为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所有小年要做的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
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过年贴春联,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各地的习俗不同,贴春联的时间也有差别,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到大年三十,陆陆续续有人贴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
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传统上,小年前后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正月里不理发的传统习俗,以及想美美地过个新年的想法,让人们都养成了春节前理发、美发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