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杰出的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清华大学杰出校友
清华大学物理系原主任
清华大学理学院原院长
周光召先生
因病于2024年8月17日22时55分
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惊悉周光召先生驾鹤西去
清华大学师生校友深感悲痛
纷纷通过各种方式
表达对先生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能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一页的人并不多,希望清华的学生中能多出些可以毫无愧色地写在中国的历史上的人。”周光召先生曾这样殷切期望清华学生。
他用一生为这句话作出了最好的注解。
周光召先生于1929年5月15日生于湖南长沙,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在清华研究院读研,1952年院系调整跟随导师彭桓武先生到北京大学,1954年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1984年至1988年兼任清华大学现代应用物理系主任,1985年至2008年兼任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协主席,中共第十二届、第十三届、第十四届、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主要从事高能物理、核武器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
周光召先生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态振幅,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方法。推导出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PCAC),成为国际公认的PCAC的奠基者之一。他学成归国后隐姓埋名近20年,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和战略核武器的研究设计方面做了大量重要工作,为中国物理学研究、国防科技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是中国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
钱三强曾向海内外科学家介绍说。
1996年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将国际编号为3462的小行星命名为“周光召星”。
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周光召先生杰出的科学成就和崇高的精神风范激励我们前行。
周光召先生始终心系清华大学发展,对母校怀有深厚的感情。
1982年,在一批老清华物理系友的呼吁下,清华大学物理系在中断30年后重新恢复。周光召先生认为清华物理系应有自己的特点,建议改名为“现代应用物理系”,并亲自兼任系主任。他在1984年举办的物理系干部会上曾谈到任职初衷:
“主要是因为我认识到要搞四个现代化,需要培养为国民经济建设而奋斗的人才,这就必须要理工结合起来培养人才。”
在先生看来,办系目标和检验这个系办得好与不好的标准,就是将来
其学生对社会所作的贡献
。他期待学生,既进入到物理学本身的基础研究前沿,也把物理学理论扩展应用到更多领域,并为之作出更大贡献。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先生将全部热情投入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事业中。
在1995年清华内部的战略研讨会上,先生强调,清华理科和工科,彼此都需要对方,像清华这样拥有广泛的工科技术学科,别的地方少有,这是发展理科难得的优势。40多年来,在周光召先生的关心和不懈努力下,清华物理学科以及理学院各个学科都得到了长足进步和发展。
“光召先生是一位身体力行践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校训的人,是一位杰出的清华校友。”2019年5月15日,在周光召院士从事科学事业65周年学术思想与科学精神研讨会上,时任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说,“光召先生总是用殷勤的眼光关注着年轻人,用赤诚之心感染着年轻人。”
1947年,周光召先生由清华大学先修班保送到物理系读本科,他感到自己物理基础不如一些同学,比别人更努力地去学习物理。了解到系图书馆晚上没人管,他主动申请去管,只为在图书馆里多学一点。他每一步坚实的奋斗和爱国的选择都是年轻人最好的教材。
2004年5月,先生来到母校和清华的同学围绕“科技以人为本”进行对话,勉励清华学子成为“毫无愧色地写在中国的历史上的人”。
2006年4月,在清华大学校庆期间,先生与同学交流座谈并作题为“学习、创造与创新”的演讲,指出
“善于学习和高度自信是富于创造力人才重要的品质”
。
在与同学的交流过程中,针对一些年轻人在科学研究中的浮躁心理,先生言辞诚挚恳切:
“‘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是在机遇尚未来临时,如果硬要去强求一些事情,甚至闹情绪,去攀比、嫉妒别人,这是最不值得的事情。”
2011年,在周光召基金会和清华大学联合举办的“周光召基金会获奖者清华论坛”上,先生希望青年科学家用真正科学的态度对待社会、对待自己,保持科学的精神,理智、冷静地面对社会:“尽管现在的诱惑很大,但做科研不要有压力,要扎扎实实把事情做好。”
周光召先生辞世
清华师生校友深感痛心与不舍
先生虽去,精神长存
国士风范,赤子情怀
唯有继承先生遗志
将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行
才是对周光召先生最好的悼念
来源|物理系 档案馆
中国科学院
央视新闻
光明网 人民政协网
编辑|王晓霞
排版&责编|苑洁
审核|许亮
清华大学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