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人/巴曙
松
这个问题经常会在股市下跌时被反复提及,从宏观层面讲,涉及到股市的基本功能和定位。但是,从目前各方争议的结果看,
IPO
暂停与股票指数的关系仍不清晰,至少存在较大分歧。
回顾历史,
A
股市场共经历过
9
次
IPO
暂停,暂停时间在
3-14
个月不等,确实普遍出现在
A
股市场表现低迷时期。前
8
次暂停前
120
个交易日上证综指下跌幅度在
3%-52%
之间,平均下跌幅度约为
21%
;最近一次
IPO
暂停开始于
2015
年
7
月,暂停前
20
个交易日内最高跌幅达
29%
。
观察暂停期间的市场影响,
9
次暂停中,
A
股市场有
5
次在暂停期间迎来上涨行情,涨幅在
4%-66%
之间,平均增长
39%
;也有
4
次下跌,总体降幅均在
15%
以下,并且对比暂停前后
20
个交易日均出现了明显的降幅收窄或是反弹的情况。
这说明在
A
股市场上,
IPO
暂停确实在短期内与股市的正向表现有一定相关性,这对主张弱市
IPO
暂停的观点提供了一定数据支撑,但尚不足以说明其是否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并且从
9
次
IPO
重启后
120
个交易日的表现来看,共出现
5
次上涨行情,平均涨幅
25%
;
4
次出现下跌行情,平均跌幅
11%
,涨跌互现,更多的是延续了暂停期间的行情走势。
另外,有观点认为,
IPO
增加了市场供给,显著提升了
A
股总市值规模,并且伴随新股上市的是数倍于首发流通股规模的限售股,解除限售时形成了更大的交易需求,由此形成对二级市场资金的
“
抽血
”
,加剧了股市的波动。但是相反观点认为,即使考虑限售股上市流通因素,与二级市场的交易金额相比仍较小。
2018
年至今
A
股两市总成交额为
721,813.16
亿元,
2018
年发行上市公司截至
2018
年
10
月
11
日总市值为
13,892.08
亿元,占比仅为
1.92%
。
综上,当前中国市场上对于这一问题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从历史数据和市场情况分析来看,
IPO
不停歇与股市下跌可能确实存在一定的不太强的相关关系,特别是在弱市行情下,但尚不足以确定其是否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或量化影响。考虑到影响股市的外部因素众多,包括国际经济、国内货币等宏观政策的变化及对经济增长和市场行情预期的变化等,将下跌简单归因于
IPO
也并不合适。即便如此,针对缓解
IPO
对市场的影响,监管部门在推行
A
股
IPO
常态化的过程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政策调整。从发行节奏上看,
2018
年
IPO
明显放缓,截至目前
A
股仅发行
87
家,较
2017
年发行
438
家的峰值下降明显。从
IPO
融资规模看,
2017
年
IPO
平均募资金额仅为
5.25
亿元,较
2015
年和
2016
年分别下降了
25.68%
和
20.29%
,我们所熟知的中国人保等大型
IPO
也都出现了审批前后融资规模缩小的情况。除此之外,证券监管机构在
2015
年就对新股认购制度进行了改革,取消了新股申购预缴款,即投资者申购时(
T
日)无需缴纳申购款,
T+2
日根据中签结果公告确认获得配售后才需要足额缴纳认购款,由此避免了投资者打新股造成的市场短暂流动性不足问题。即便如此,针对缓解
IPO
对市场的影响,监管部门在推行
A
股
IPO
常态化的过程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政策调整。
(完)
文章来源:
悟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