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观点
观点(www.guandian.cn)向来以提供迅速、准确的房地产资讯与深度内容给房地产行业、金融资本以及专业市场而享誉业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宝宝  ·  不可能吧? -20250206191307 ·  13 小时前  
财宝宝  ·  阅读理解。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观点

碧桂园复牌与万科涨停 来自股市的好消息?

观点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25-01-22 07:30

正文

关注: 点击上方蓝字“ 观点 ”,欢迎置顶或设为星标, 可快速获取商业财经 度资 讯。

观点网 1月21日,A股、港股房地产板块全面回调。

房地产指数最高涨2.4%,新华联涨停,卧龙地产、中交地产一度涨停,金地集团、华夏幸福、特发服务涨幅明显;港股方面,融信中国、富力地产、合景泰富集团、雅居乐集团、越秀地产等纷纷上涨。

其中,碧桂园集团适逢宣布进行复牌,该股开盘半小时一度涨近30%,随后稍微回落。截至收盘,碧桂园报0.57港元/股,全天涨幅17.53%。

不说表现优秀,但至少保持了稳定,没有出现“黑天鹅”事件,各种出现措施也在稳步推进,甚至还有些好消息传出



碧桂园复牌

首先,碧桂园于1月14日晚间,补发了2023年全年业绩及2024年中期业绩——这是碧桂园成功复牌的必要前提之一。
在补发的2023年年报中,碧桂园一口气公布了1784亿元的净利润亏损,其中包括对在建物业及持作销售的已落成物业计提减值净额约823.54亿元,可以看作“利空”的一次性析出。
与之对比,碧桂园2024年上半年计提存货减值仅约26.98亿元,对应归属股东的亏损为128.42亿元。
销售方面,2024年1-12月碧桂园累计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金额约471.7亿元,对比2023年同期1743亿元,同比下滑73%,但仍能保持在行业TOP20之内。
眼下,碧桂园最要紧的工作还是“保交楼”和推动化债。在2025年1月月度管理会议上,杨惠妍就表示,公司新一年的工作将围绕保交房和修复资产负债表两大关键任务展开。
在2022-2024年分别完成保交楼70、60、38万套,近三年累计交付约170万套房屋,碧桂园的“保交楼”旅程已走到后半程。据了解,碧桂园未来剩余的房屋交付任务仅有约20万套,压力大大减少。
化债方面,碧桂园最新于2025年1月9日披露境外债务重组方案,据悉获得不少债权人支持。
公告显示,碧桂园确切的有息境外债务总额(不包括应计利息)约164亿美元。若境外债务重组方案落实,则有望减少债务最多116亿美元,同时新债务工具期限最长11.5年,以及将重组前每年平均借贷成本约6%降到重组后每年约2%。
境内债方面,2024年9月碧桂园宣布对9笔境内债延期6个月,这9笔境内债规模合计近150亿元。这次展期即将在2025年第一季度末届满,届时碧桂园可能再次寻求展期或重组,阻力相信不会特别大。
另一方面,在债权人的支持下,香港高等法院于1月20日批准针对碧桂园的清盘呈请聆讯延期至2025年5月26日,再获得约半年的操作空间。
碧桂园的家底依旧较为“殷实”。截至2024年6月末,开发项目遍及31个省份,298个地级市,总计覆盖1373个区/县,共3059个项目。
其中,3059个项目中包括超2900个的境内开发项目;马来西亚、泰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美国、印度、中国香港、英国及新西兰9个国际市场的29个开发项目;还有约130至140万个车位能够出售。
截止到2024年中期,碧桂园国内未售权益总货值约6041亿元。其中部分土地已实现盘活,包括与政府或相关城投公司达成收储合作意向的地块合计约19个,收储土地对价合计约为23.8亿元


万科涨停

与碧桂园对比,万科近期可以说是“黑天鹅”事件缠身。

上周四据媒体报道,万科执行董事、总裁、首席执行官祝九胜于1月15日被公安机关带走。消息出街随即引起市场震动,该事件被视为房地产行业近期最大风波,迅速发酵但又几乎迅速平息。

1月17日凌晨,祝九胜宣布复联并更新微信朋友圈,转发了一则宣传万科泊寓短租业务的链接。至此,从消息层面上看,“被带走”一事暂时是虚惊一场或是有惊无险。

不过,万科过去一年面对的困难是实打实的。

首先是销售和盈利能力出现下滑:2024年1-12月,万科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面积1810.7万平方米,2023年为2466.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约26.6%;合同销售金额2460.2亿元,2023年为3761.2亿元,同比下降约34.6%。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