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正和岛
正和岛,国内第一家专注企业家人群的高端网络社交平台,最低信任成本的人脉金矿。正和岛官方微信聚焦企业家的想法、干法、活法与玩法,每天有独家、新鲜猛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库迪豪言10个月内开4万家店,离谱吗? ·  22 小时前  
界面新闻  ·  抖音副总裁回应代码抄袭:涉事员工已离职 ·  2 天前  
界面新闻  ·  台中一百货大楼发生爆炸,4死6无生命迹象 ·  2 天前  
阑夕  ·  倒也没毛病-20250212193911 ·  2 天前  
界面新闻  ·  押中爆款IP哪吒卡牌周边的是什么公司?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正和岛

拥有学习力的人,才拥有这个时代终极竞争力

正和岛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01-29 10:22

正文

美团在千团大战中脱颖而出后,王兴说了这样一句话:“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我们都对“知识改变命运”耳熟能详,然而改变命运的不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认知的深度。

知识管理的核心实际上是通过管理知识提升我们的认知深度,进而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提升我们的认知深度呢?



编  辑 | 楚春希

来  源 | 正和岛(ID:zhenghedao)


中国过去三十年 的社会发展,从认知优势的构建角度看,大概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知识数量构建认知。

这个阶段大概是从20世纪90年代到2000年左右。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市场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在商业竞争中的优势越来越凸显。代表性事件是各种咨询公司和广告公司等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蓬勃发展。

第二个阶段:知识获取速度建构认知优势。

这一阶段,国内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打破了知识获取范围的边界,过去在少数圈子里传播的专业知识现在可以非常方便地被我们获取。因此,知识数量构建的优势被化解;相反,以更快的速度获得最新的知识成为新的竞争优势来源。

第三阶段,知识深度构建认知优势。

随着移动的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像TED、译言网、智能网页翻译技术的发展,国外新的思想理念引入国内的速度大大提升;同时众多行业的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基本把报道国际最新发展动态作为基础内容,使得优先获得国外信息这一方法带来的先发优势越来越弱化。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产品和创业方向可能越来越同质化,对热点和风口的追逐越来越密集。 于是,在知识数量和获取速度相似的情况下,我们的产品和策略能否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可能越来越取决于知识的深度。


毋庸置疑,知识管理的核心是通过管理知识提升我们的认知深度,进而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提升我们的认知深度呢?

▌ 跳出专业限制

高效的学习,一定要学习与解决某一类问题相关的所有核心能力,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突破专业限制。

我们所谓的专业,比如市场营销、法律、文学、政治、历史,其实只是人为制造的分类标签罢了,但是,这个世界并不是按照你划分的标签单独运行的。一个市场营销的问题,背后往往涉及法律、政治、历史和文化的因素。可是我们的专业,并不管这些:你学好4P(产品、价格、渠道、营销)、市场细分等概念,就可以毕业了。这种认识,会极大地阻碍我们学习真正应该学的知识。

▌ 跳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很多人都说,读书之后忘掉是正常的,我们把知识都内化成能力了。

事实上,内化成能力的知识是最忘不掉的。那么,为什么我们“经典”的读书方法是低效的呢?原因很简单,阅读+划线/摘抄的读书方法把一本书拆分成了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这样,我们读书的目的就成了理解和记住这些孤立的知识点。而理解和记忆一个个孤立的信息,可不是我们大脑擅长的高效行为。 大脑的记忆,靠的是将信息与旧经验联系起来。换句话说,我们记住新知识的最好方法是与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

原始的读书方法是:花很多时间去阅读一本新书,去记录名言警句。却从不花时间去加工这些信息,将其和已有的知识联系。看似我们节约了很多加工整合的时间和精力,以便能够读更多 的新书,却还是买椟还珠,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把最有价值的工作放弃了。


▌ 打破习惯性防卫,建立绿灯思维

当我们感到自己的观点尊严可能会受到挑战时,我们的第一反应不是思考对方的挑战和质疑是否合理,而是:有人敢反对我,跟他干!这时候,我们的习惯性防卫就产生了。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可能面临这样的挑战。如果我们一直陷入这种习惯性防卫而不自知,恐怕学习再多的新观点新方法都是无用的。所以, 要提高学习效能,第一步就是要打破习惯性防卫。

习惯性防卫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发展出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是,在知识而非体力占主导的社会中,这种根深蒂固的习惯会不知不觉中阻碍我们成长。

那怎样才能打破这种防卫呢?答案是:建立绿灯思维。什么是绿灯思维?绿灯思维是,当我们遇到新观点或者不同意见时,第一反应是:哇,这个观点肯定有用,我应该怎么用它来帮助自己?比如,一个老板听完咨询顾问的意见后,可以这么想:“嗯,这个观点虽然和我过去的做法不一样,但是仔细想想,一定有有用的地方。比如,如果我能够先倾听再沟通,就能让员工充分表达意见,可能产生新的创意;而且,充分沟通,也能避免我们讨论了半天才发现大家说的不是一回事儿;还有,理解和倾听,也是和员工建立信任的过程,能够增加团队的凝聚力。”


▌ 反思,提升知识掌握的层次

反思,是一种重要的技能。然而,由于我们教育经历中缺少反思这一重要能力的训练,我们大多数人常常把反思当作了总结。

反思不是总结,至少两者的侧重点非常不同。总结是对结果的好坏进行分析;而反思是对产生的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

从应用角度看:

做事的顺序:做出假设——采取行动——产生结果

反思的顺序:观察结果——研究原先假设——反思校正假设

事实上,反思在学习的过程中至少起着三方面的作用:

(1)发现知识误区

(2)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