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CTO小姐姐
1.
《我不是药神》大火...
北京文化,差不多连续四天涨停。
它是这部电影的主要发行方和排名第四的出品方。
我大概查了一下,从6月21号到今天收盘,
十几天时间,北京文化从9.31块涨到了15.97元,涨幅达到71.53%。
还有同为投资方的阿里影业,唐德影视,最近股市表现也都不错。
虽然二爷并不会买这些公司的股票
。
但这部片子能赚钱,我觉得开心。
这部电影的主要投资方还有宁浩的坏猴子影业,徐峥的真乐道文化,欢喜传媒等,
他们都能从这部电影的高票房中获利。
这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更多的
资本愿意投资这样
叫好又叫座的
的片子。
电影质量拿得出手,又能对社会产生正向价值,挺直了腰杆赚钱,多好呀...
2.
这部片子,二爷昨晚去看了。
奥斯卡最佳影片还不至于,但绝对算是国产片的佼佼者。
我们太缺乏这种现实主义题材,又有故事性,能让观众看下去的影片。
二爷还是第一次看电影,遇到
观众自发鼓掌的情况。
这两天各种影评铺天盖地,我想很多人都已经大概知道了这个故事。
这部电影,是真实事件改编。
围绕一种治疗癌症的靶向药展开,这个药叫「格列卫」。
格列卫主要治疗慢粒白血病,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等,
在2001年获批上市,
跟
鸿茅药酒
,曹清华胶囊比起来,格列卫是真正的神药。
以前慢粒白血病是绝症,死亡率极高,但有了格列卫,只要长期服用就能控制病情。
基本就变成了糖尿病,高血压,甲减一类可控的慢性病。
但是这个药非常贵。
在2013年以前,国内一盒的售价在23000-25000元之间。
一盒够吃一个月,一年花费接近30万。
《我不是药神》的故事原型陆勇,就是慢粒白血病患者。
据他自己对媒体说,患病最初吃了两年格列卫,花费为56.4万,那还是在2005年前。
这个花费即便在今天,也是一笔巨资,一个中产家庭也未必能长期承担。
所以,会有很多人从印度购买仿制的“格列卫”。
药效相同,
一盒只要几百到几千不等。
价格相差了10-20倍。
也有一些人专门做代购印度仿制药的生意,虽然这是违法的。
3.
为啥印度药这么便宜?
政府又不让买?
这要从药物的“专利保护”说起。
一种新药从研发到通过临床试验,到上市,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而且失败率极高。
因此药物的研发
成本非常高。
我找到一份福布斯公布的全球各大药企的研发支出,大家可以看看
:
少则几十亿美元,多则上百亿美元。
如果一个人花了极高的成本和失败风险,坚持做一件事,却无利可图,那就没人会再做了。
因此,国际上设立了“药品专利期”,来保护这些药企的知识产权。
在专利期内,其他药厂不能仿制,否则就是违法。
在专利期内,新药的药价通常都会很高,以覆盖前期的研发成本。
网上有个说法,二爷觉得很形象:
为什么新药这么贵?
一颗药的成本可能就100块,但第一颗药的产生需要花上百亿。
中国是承认这个专利权的。
但是印度甚屌,
人家不承认这种专利权,人家就是要仿制。
印度的仿制药业很发达。
因为省去了前期研发成本,就可以卖得非常便宜。
有一些跨国药企因为这件事跟印度政府打过官司,但都以失败告终。
制药产业成为印度三大经济支柱之一
,印度被称为“世界药房”,仿制药功不可没。
4.
这就是印度药便宜,政府不让买的大背景。
好在2013年,格列卫的专利保护期结束。
中国自己开始仿制“格列卫”,现在市面上有几个牌子,药价大概是3000元/盒。
长期服用,
一年的花费接近4万。
正版格列卫现在售价约为23500元/盒。
但它的制药公司诺华跟中华慈善总会有一个援助项目,
叫买3送9。
患者自费买3个月,经过资料审核可以免费赠送9个月,
那么一年的花费就在
七万左右。
2014年左右,“陆勇代购印度救命药”的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
2015年开始,陆续有一些城市把“格列卫”纳入了医保范围。
二爷看电影时,影片结尾写的是截止2018年,有18个省市把格列卫纳入了医保。
我在网上查阅到的信息:有17个省+两个市。
17个省:新疆、河南、江苏、广东、海南、西藏、江苏、浙江、河北、内蒙古、安徽、江西、福建、山西、云南、四川和贵州
两个市:成都、青岛
二爷打了浙江和成都社保局电话,进行核实。
在浙江衢州,格列卫在2017年9月纳入基本医保,报销比例为84%。
在成都,
格列卫也纳入了医保。
医保统筹基金报销比例为75%,每人每年限额6万。
也就是如果你购买正版药一年花7万,可以报销五万多,自己承担一万左右。
因为金额大,报销有专门的流程,也设有一些限制:
譬如,只能去指定医院诊断治疗,只有用于慢粒白血病和胃肠间质瘤两种癌症才能报。
其他城市,二爷没办法一一核实。
如果有需求,自己打社保电话12333去问问。
5.
从2002年上市,2013年有仿制药,再到2015年进入医保,格列卫这个药是很多抗癌药的缩影。
在中国,普通人想要用上前沿的抗癌药,需要花上差不多10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