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说我们不应该去纪念西方的圣人,去过什么「圣诞节」。但似乎没有人反过来想想,
中国人应该去纪念自己的哪位圣人?
现在虽然号称国学复兴,但我没看见谁一说「圣诞」就想到「孔诞」,可见所谓复兴只是虚有其表。
不过
我也不是太赞成过「孔诞」
,一是经过长期的妖魔化,孔子现在并不太得民心,如果大家不是诚心怀念,那纪念就流于形式,没有太大意义;二是无论民众还是学者,都把《论语》当成孔子思想的主要载体,其实《论语》只不过是一本言行录(相当于弟子甚至是再传弟子给他画的人物肖像,连语录都算不上),现在很少人认可孔子思想的精髓在《易传》当中;三是年代久远,先秦典籍和历史有太多问题,真伪难辨,即便文字没有问题,大家理解也各不相同,甚至有一些争锋相对的看法,沦为文字口舌之争。
我认为中国人可以纪念最后一位圣人王阳明的诞辰。
有几个理由:
1 王阳明提出的「良知」二字今天仍是大众口头语,很容易让民众了解他。而且即便在学者中间,也很少有人公然反对「良知」学说。
2 王阳明的「良知」学说承接尧舜心法、孔颜心法、孟子「尽心知性」「集义养气」学说而来,与佛老虚无之旨亦不相悖。「良知」二字实在是自古千圣正法眼藏,范围三教之宗。
3 「良知」学说易知易行,虽愚昧之人,一听也知道去返求自身。及其至极,虽圣人也不能尽。
4 阳明心学有《传习录》行世,记录了王阳明思想的精髓,而且大部分是经过王阳明本人定稿认可的。其文字与我们的时代接近,易于理解记诵。
5 王阳明「心即理」、「心即性」、「心即道」的学说反对外部教条束缚,适合今天思想解放、思想自由的氛围。
6 王阳明个性和乐坦易,不像程朱那样严厉死板、令人生畏,适合节日的气氛。过他的诞辰,我们只需有一个崇敬怀念之心,以大家的快乐和亲爱为主,不必拘于形式。
如果中国真的能把王阳明奉为圣人,人人都能去「致良知」,讲究真诚恻坦、改过迁善,实在是我们民族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