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信研究
“一号在手,投资无忧!”此微信公众号为中信证券研究报告权威发布平台,力求信息及时、准确,是您投资好帮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工商银行  ·  智享工银 慧聚链博 | ... ·  2 天前  
中国人民银行  ·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 ·  5 天前  
中国人民银行  ·  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举行会谈 ·  6 天前  
中国工商银行  ·  廖林拜会法国央行第一副行长德尼·波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信研究

【前瞻研究】2018年投资策略:重估中国科技力量

中信研究  · 公众号  ·  · 2017-11-17 08:03

正文

——许英博,陈俊云,联系人:洪嘉骏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为什么重估: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最重要的两大科技创新力量之一,产业资本和海外资本进入加速中国科技企业重估进程。1)市场端:中国以全球第二大GDP体量支撑起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2)研发端: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研发力量,研发支出占GDP总量超过2%;2016年全球研发支出TOP1000的公司中国占据130家,较2005年的8家显著飞跃;3)资本端:科技成为资本关注的热点方向,产业资本乃至国家基金进入,拉动一、二级市场估值,MSCI中国权重提升吸引外资进入并重估中国科技企业。

 

重估中国巨头国际竞争力:腾讯、阿里是中国科技力量的最典型代表。年初至今,阿里、腾讯股价分别上涨110%、105%,总市值超越4000亿美元,分列全球市值榜首第6、第7位。我们认为,国际资本对于阿里、腾讯的重估并不仅因为二者在电商和社交领域里快速上涨的营收和利润,更重要的原因是其快速提升的研发支出、前瞻性的业务布局。1)研发投入:腾讯、阿里巴巴研发人员均超过2万人,研发人员占比高达51%、45%,领先Google(38%)、微软(32%)等科技巨头;2)前瞻性研究布局:阿里“NASA”计划、阿里达摩院、腾讯AI Lab 等项目致力于半导体、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太空探索等前沿领域技术研发和人才储备,有希望在更长时间内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重估中国科技制造企业:竞争优势从机械制造向电子制造转移,从低端制造向高端装备转移。依托人口红利、技术红利,中国在家电、汽车等制造领域已经逐渐成长出多家全球性巨头。伴随工程师红利、数据红利初现,中国企业竞争优势将进一步扩大至电子制造、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中国承接全球智能手机产业链趋势已现,半导体、汽车电子产业亦有望逐渐承接全球分工。1)智能手机:小米、华为等中资手机厂商全球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加速本土供应链在摄像头、天线、显示触控、等环节持续受益;2)半导体:半导体市场开启新的景气周期,中国消费全球32%的半导体,在产能转移和资本进入的背景下,中资半导体公司有望迎来十年战略机遇期;3)汽车电子:汽车电子占整车成本比重持续提升,车载信息系统、辅助驾驶系统、新能源汽车电控催生汽车电子和半导体需求,中资企业有望获得市场份额,分享成长。

 

重估中国科技集成企业:市场优势+技术能力,综合竞争力塑造新的产业机会。凭借在制造领域持续积累的优势,利用中国庞大的市场资源,部分中资企业在生产制造、服务运营等系统集成领域初具国际竞争力。1)安防: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安防市场,海康、大华等安防巨头借AI深耕国内市场,有机会拓展家用市场和海外市场;2)云计算:中国滞后欧美市场3年以上,预计到2020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接近100亿美元(2016年仅为20亿美元);本土厂商将占据主导地位,中国通信设备商亦有望受益;3)新能源汽车:中国已占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50%以上份额,我们预计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将超200万台,以钴为代表的上游材料相对稀缺,有望获得持续定价权。

 

风险因素:中国宏观经济增长不达预期;全球宏观经济缺乏新技术驱动而增长乏力;国际贸易摩擦加剧;数据安全领域出现大规模恶性安全事故;科技发展方向快速演进过程中龙头企业重大决策失误等。

 

投资策略:在全球科技化浪潮中,坚定选择具有真正国际竞争优势的中国科技公司,分享中国科技力量重估的成长和收益。做时间的朋友,静待科技花开。建议战略性关注:阿里巴巴、腾讯控股、京东、舜宇光学科技、信维通信、立讯精密、长电科技、华天科技、中际旭创、均胜电子、华友钴业等。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当日发布的《晨会》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晨会》报告。


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特别提示: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仅供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在新媒体背景下观点的及时交流。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


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所提供的卖方研究服务主要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其他类型的投资者在分类结果和分类结果和评级结果评级结果与卖方研究服务风险等级相匹配的前提下,在接受卖方研究服务前,还应当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对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进行充分的了解,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


关于本资料的性质。本资料的性质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该项服务通常是根据专业机构投资者的需求或特点,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和研究方法所提供的中长期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而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投资操作性意见:(1)该项服务所提供的分析意见仅代表中信证券研究部在相关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因此,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2)该项服务是一项“标准化服务”,侧重于提供中长期的投资价值判断和相对指数表现。其所包含的观点及建议并未考虑每一位使用者的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目标、需求等个性化情况,也不涉及每一项具体投资决策的“选股”和“择时”判断,因此,不能够将其视为针对特定投资者的、关于特定证券或金融工具的投资操作建议,也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


关于使用本资料的注意事项以及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在关键假设条件下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如:给予个股“买入”投资评级,并不等同于建议在当前时点/当前价位执行买入的投资操作)。(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中信证券对本资料提供的分析意见并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担保或保证。以往的表现不能够作为日后表现的佐证或担保。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情况并配合其他分析手段。投资者在使用该项服务辅助进行具体投资决策时,还需要结合自身的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中信证券并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4)为避免对本资料及其对应的证券研究报告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逻辑及其关键假设、投资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


需要明确的是,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使用相关服务。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中信研究(原始ID:gh_294e097afc75)是由中信证券研究部建立并维护的官方订阅号。若未经中信证券官方核准,其他任何明示或暗示以中信证券名义建立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官方订阅号,订阅人在阅读、使用相关订阅号信息前还请务必向中信证券销售人员或客户经理进行核实。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订阅人及其他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中信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中信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报道相关内容”的日常授权。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中信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中信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