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络通全身
按摩、刮痧、艾灸、点穴等理疗方法和民间绝技,穴位大全、黄帝内经等中医知识,是中医理疗爱好者提升技能的学习宝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拜登之后,特朗普也给他俩撤销了…… ·  3 天前  
参考消息  ·  “对欧洲来说,这是一记响亮耳光” ·  3 天前  
参考消息  ·  中方: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经络通全身

妙用脾穴,胜过一切补脾之物!

经络通全身  · 公众号  ·  · 2024-10-21 19:49

正文


经络通畅 身心无恙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主肌肉四肢,故如出现腹胀食少、便溏乏力(大便稀、易疲劳没劲儿)等情况要考虑是否脾虚。
 

这里中医范畴所说的脾胃,不是指单个器官,而是指的消化系统。脾穴吸收精微(相当于所需营养特质),分布精微,身体脏器所需营养物质需要脾的吸收和供给,从这一角度,脾相当于发动机、兵工厂,其重要性应了古时就有的“脾土居中”那句与五行相关的话。故而有“脾健不在补,贵在运”之说。日常中,我们不要随便给孩子补,也不要让孩子吃撑、吃腻,阻碍了脾正常运化。
 
小儿很多疾病归根寻因皆因脾的问题所致。如小学生脱发、遗尿等可能与之有关,而非仅发育迟缓、厌食纳呆才是脾的问题。有时长时间咳嗽带痰不愈也与脾有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脾穴

(1)部位:拇指桡侧,赤白肉际处,由指尖到指根,属线型穴位。

(2)操作:用推法。分补脾、清脾、清补脾3法。

补脾:
自指尖推向指根,用于虚证如脾虚泄泻;

清脾:
自指根推向指尖,用于实证如伤食、积滞;

清补脾:
来回推之为平补平泻,用于虚中挟实证,如消化不良。

有云:“补脾不如健脾,健脾不如运脾”,而运脾之于推拿就可用清补脾独穴即可实现之。
  
次数:
1000﹣2000次(5﹣10分钟)。
 
作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