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为什么军官转业安置要降级安置呢?
起因还要从上世纪的几次大裁军说起,因裁军转业干部的数量明显增加,当时的大环境是一切为地方经济发展让路,部队要忍耐。
因此大量的转业干部降职安置,还有一部分安置到了企业。
这些都是那个年代的国情决定的,军转干部需要为地方发展牺牲奉献,也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但是,几十年的时间过去了,现在地方经济已经发展起来了,可针对军转干部在安置时,仍旧采取降级安置的方式,这让很多战友感到不理解。
为什么军转安置过程中,降级安置不能取消呢?
总结来看,主要原因有这么几点:
一是地方安置仍旧存在一定的压力。
可能有人会说,现在每年退役的人数并不多,地方安置怎么还会存在压力呢?
这个压力其实指的是,安排领导岗位的压力。
如果军官在转业安置的时候,不采用降级安置的方式,那么大部分人所对应的都是领导岗位。
比如正营级军官,所对应的是地方的乡科正级,妥妥的领导岗位。
而军转干部中,正营级的战友占比不低,要是不降级安置,根本没有那么多的领导岗位给安排。
毕竟,地方的领导岗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军转干部是每年都有,
这个安置压力可想而知。
即便是有“坑”,可能地方也更愿意用“自己人”去“填”。
02
二是很多地方对军转干部不够重视。
实事求是地讲,现在有很多地方对军转干部存在一定的偏见,不管是不重用,还是不提拔,都是不够重视的表现。
在一些地方看来,军转干部的级别获得比较容易。
尤其是过去,大家都是可以定期晋升的。比如,中尉到上尉,基本上只要服役三年就可以顺调,根本没有太大压力。
相比之下,地方晋升只有最短期限,没有最长期限,很多人在科员岗位上就能干到退休,晋升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而且,过去为了应对地方降职安置的情况,很多单位还有走之前晋一级的“惯例”。
不过现在是没有这种情况了,现在部队晋升也没有之前那么简单了,不管是指挥类军官还是技术类军官,晋升方面都比较困难。
此外,还有很多地方认为军转干部不了解地方工作,不能一转业就安排到领导岗位上。
就比如说一个正团级干部,相当于地方的县委书记、县长的级别,但是转业直接给安排县长,可能吗?
不太现实。因为对地方工作不熟悉,不管是县委书记还是县长,那都是非常重要的岗位,没有一定地方工作经验很难胜任。
所以,才会对军转干部进行降职安置。
不过,降半级能够理解,有的地方降一级,甚至是两级,还是很难接受的。
图源网络
03
三是缺乏相应的政策、标准、责任保护。
地方接收、安置军转干部属于政治任务,但是如何安置,没有相应的政策、标准。这就导致很多地方在落实安置过程中,拥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
而且,在军队和地方的职务衔接方面,没有明确的机制,对职务职级的安排也没有相关的要求与标准。
因此军转安置在安置时,降半级或者是降一级安置,都是不违规违法的。
军转干部就算是个人利益受到了伤害,也没有办法去追究谁的责任。军转干部没有相应的责任保障,地方安置起来就可能不会太积极。
从上述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军转干部降职安置是某个时代发展的产物。
虽然损害到了很多军转干部的切身利益,但是符合当时地方相关部门的利益,也符合当时的国情,也属正常。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军转干部就应该一直被降职安置。
毕竟职务职级都是军人通过奋斗和奉献获得来的,在转业安置时降职安置,无疑会伤害到大家的服役热情。
在之前,不少战友认为,实施军衔制后,降级安置会取消,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并没有。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转业安置时,职级虽然降了,但是相应的工资待遇还是有保障的。
有战友开玩笑说,自己在单位,虽然职务没有局长高,权力没有局长大,但工资并没比局长少多少。
或许,多看好的方面,不为损失而过度烦恼,也许能够提升自己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毕竟,
改变不了环境时,只能改变自己的心态。
图源网络
04
当然我们还是希望,降职安置能够取消。
因为当前国家提倡长期服役,服役时间越长对应的应是待遇越好,安置也会越好。若是长期服役,回到地方一“撸”到底,还得从头开始,无疑会影响大家的服役积极性,减缓到地方以后重新开始的进度。
尤其是对于以后打算转业的战友来说,
既然早走晚走回去都是一个职级待遇,为什么不早点儿走?
说不定趁年轻回到地方,还能有所发展。
想来,随着军人社会地位的提高,各类法规的建立健全,以及每年转业人数的减少,类似于降职安置的问题,早晚都会得到解决,战友们的权益也会得到应有的保障。
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但只要能取消,战友们愿意等。即便是自己等不到,
以后的战友如果可以不被降职安置
,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