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看了一则采访,主角是桥水创始人达利欧,他在国内算是比较知名的外资,可以理解为外资头头之一。
所以他的想法,可以理解为大多数外资的想法。
主持人问:你以前一直在做多中国,但最近几年为什么一直在削减中国的敞口,中国市场还值得投资吗?
达利欧回复说,过去四年中国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认为中国居民的财富缩水太厉害了,70%的财富在房地差,但这几年楼市、股市、工资持续下跌,财富缩水后,居民就不愿意花钱,这又导致的更严重的通货紧缩。
另一个是政府债务的问题,政府收入主要靠卖地,现在地卖不动了,于是借很多钱,但他们借来的钱投资并没有得到报酬,导致还不起债。
在他看来,要解决这些问题,比1990年的日本更具有挑战性。但办法不是没有,要彻底进行债务重组,才能走出困境。
我理解,达利欧的债务重组,应该是用更多手段化债,把居民和政府的债务都想办法解决掉,具体怎么解决,难度非常大。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没继续买中国资产的原因,因为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他还提到了另一个重要的点,就是中国的财产价值所有权的问题。
他认为个人财产所有权在这里遭受到了质疑,这关系到投资者的信心。
并且改革开放时期,致富光荣的观点也被动摇了。
所以他总结下来,就是国内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并且变得很困难。
主持人又问他:那怎么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呢?
他说,第一个就是上面说的债务重组,第二个是技术创新。他认为中国的创新过多受政府引导,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创新和活力的土壤是否可以持续,是值得质疑的。
这几年产业政策,很多都太夸张了,巨额补贴导致了疯狂内卷,而政府扶持的通常不是真正的创新企业,而是套利和寻租者。
他的观点代表了众多外资的想法,在他们看来,产权的问题,富裕是否光荣的问题,债务问题,看的见的手的过多干预问题。是他们最担忧的问题,也是不继续做多的重要原因。
这几年变化确实太多了,大家变得忧心忡忡,赚不到钱的开始躺平,赚了钱的担心保不住,第一想法不是继续在国内投资,而是转移到外面。说白了,大家现在不但缺信心,还缺安全感。
不过也不用太过忧愁,就像达利欧说的,任何国家都有周期和起伏,也许很快就会有新的变化。
------
消息面:
1. 周五收盘后,CXO传来利好,美国的《生物安全法案》没有被纳入参议院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
简单理解,就是今年这个法案都不会再启动了,等年底大选完,明年才有可能会被继续提上日程。
这事对CXO是利好,消息出来的时候A股收盘了,但港股还没收盘,港股那边的CXO尾盘暴拉,药明+12%,康龙化成+13%。明天A股的CXO肯定会补涨,医药现在在低位,有利好加持,可能会走一波修复行情。
2. 茅台也发利好,计划回购30-60亿元,回购用途为注销并减少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