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说:
普通人改变结果,优秀的人改变原因,而顶级优秀的人改变模型。
润米咨询创始人刘润老师对于这句话的解读是顶级优秀的人,和普通人之间的差距,其实就在于他们的思维模式。
下面就由我来转述刘润老师的观点。
我们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理解和经历,构建自己的思维模式,然后再用这个思维模式,理解整个世界。
因为思维模式的不同,同一件事,不同的人理解,效果会截然不同。
讲个例子,周日清晨,纽约地铁。乘客们安静地坐着。
这时上来了一位带着几个孩子的男子。孩子们一上来就四处奔跑,撒野作怪,而这个男子坐下来,就像没看见一样。
大家非常不满。
你也终于忍无可忍,对他说:先生,可否请你管管你的孩子们?
故事讲到这里暂停一下。
问问自己:
你忍无可忍的思维模式是什么?
是每个熊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熊家长吗?
那人抬起眼来看你,仿佛如梦初醒般地轻声说:
是啊,我想我是该管管他们了。他们的母亲一小时前刚刚过世,我们刚从医院出来。我手足无措,孩子们大概也一样。
这不是故事,这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的亲身经历。
《七个习惯》卖了近3000万册,史蒂芬也被评为,对美国影响最大的25个人之一。
史蒂芬说,你能想象我当时的感觉吗?
我瞬间怒气全消,非常自责,同情与怜悯之情油然而生:啊,原来您的夫人刚刚过世?我感到很抱歉!我能为您做些什么?
有时候,错的不是世界,错的,是你理解世界的思维模式。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所以,当遇见不愉快的人和事,普通人可能会选择抱怨和不理解。
那顶级优秀的人呢?
他们不会随意评判别人,他们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他到底为什么这么说?他到底为什么这么做?是不是有什么隐情?
顶级优秀的人会选择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他。
我在微软上班的时候,公司提供午餐和晚餐。
午餐吃饭的人数一般比晚餐要多,毕竟不是人人晚上都要加班,所以做午餐的供应商利润更高。
只不过有时候,午餐做的很糟糕……
怎么办?
派人和他说不要偷工减料,盯着他好好做?
隔一段时间换个大厨?
要求他们更新菜谱?
这些办法,微软都没用。
微软想出了一个制度:
1. 选 2 家供应商,一家提供午饭、另一家提供晚饭;
2. 每 3 个月做满意度调查,是喜欢午饭还是晚饭?
3. 如果喜欢晚饭的多,午饭、晚饭供应商交换;
4. 如果连续 6 个月,午餐都胜出的话,更换晚饭供应商。
自从这个制度开始实施,那些表示“自己已经做的很好了”、“换口味成本就要大幅提高”的供应商很快就能提供比原来好得多的服务。
员工的满意度也大大提升。
这就是顶级优秀的人想出来的办法。
面对这个问题,普通人的思维模式,是要求供应商提高水平,不行我就换掉你。
而顶级优秀的人,他们的思维模式是,引入竞争机制,让竞争代替人工,去监督供应商,提供更好的服务。
好了,举了这么多例子,那我们怎么才能成为,或者至少靠近顶级优秀的人呢?
怎么才能像他们一样,四两拨千斤地解决问题呢?
你需要转换自己的思维。
思维转换,就是改变你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如果我们只想发生较小的变化,那么专注于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就可以了,比如把杯子倒空。
但如果你想发生实质性的变化,那就需要“思维转换”,可能连杯子都要换掉。
怎么转换?
我给你两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
多读书,多交友,多旅行。
每本书,都是一套“思维模式”。
读的书越多,就会理解越多不同的思维模式,越有助于打开“思维转换”的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