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最热的话题,
除了要过圣诞元旦以外,
大概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
盐改
了!
▼
自2017年1月1日起,放开食盐出厂、批发和零售价格,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成本、食盐品质、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自主确定。
这意味着以往食盐企业定区域、定产品、定价格销售的模式已成为过去。
说盐改之前,
先普及一下知识!
说来说去,还是要从食盐专营是什么讲起。
食盐专营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盐的专营
(
或专卖
)
在中国始于
2600
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历史上,齐国的丞相
管仲
主张,海滨产盐之国,可以计口授盐。当时盐的生产,政府和百姓都可以煮海为盐,而运销,分配、进出口归
国家管理
,零售归商。
盐专卖制度在中国存在历史十分久长,从春秋战国齐国开始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几乎伴随封建社会整个发展过程。
盐改,盐改!
那么这次具体改在了哪里,
大家是否都清楚呢?
事实上,不少人对本次盐业体制改革有认识误区,以为取消了食盐专营制度。
其实,本次盐业体制改革不是放开食盐专营,而是国家逐步建立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盐业管理体制的一大举措。
国务院《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明确规定本次盐业改革是
“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发展理念,以确保食盐质量安全和供应安全为核心,
在坚持食盐专营制度基础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坚持依法治盐,创新管理方式,健全食盐储备,严格市场监管,建立公平竞争、监管到位的市场环境,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逐步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盐业管理体制。”突出食盐安全,释放市场活力,坚持依法治盐,加强专业化监管,完善食盐专营制度。它是“以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和食盐批发企业为基数,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企业、不再核准新增食盐批发企业”。
由此可见,
“食盐专营”并没有“取消”,而是“强化”和“完善”。“取消食盐产销区域限制” 、“改革食盐定价机制和工业盐管理”只是释放市场活力的一个具体举措,目的是为盐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动力。
本次盐业体制改革,只是在原有食盐生产、批发企业内部引入竞争机制,并非全面放开、自由经营,食盐仍然实行国家专营。这次盐改不是取消专营制度,而是在坚持食盐专营制度基础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其实,并不是只有中国实行食盐专卖制度,英、法、美等国都曾长期实行食盐专卖制度。我国实行食盐专营政策的目的,是有效防治碘缺乏危害,而全面供应加碘食盐,是经过各国实践证明的最经济、有效、安全的方式。只有实行国家专营才能保证碘盐的全面、充足供应,才能保持现已取得的防治效果。
国家全面放开盐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