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开年大课周末开课】不良资产投资处置及涉税问题解析专题培训:估值定价、以物抵债、税种税率、独家案例
2024年10月22日,北京市场监管局联合北京市公安经侦总队,通报了全国首例打击“职业闭店人”的案例,两家恶意关停的教培机构被立案调查,罚没款60余万。
此外,北京市丰台法院也给出了首例“职业闭店人“承担清算责任的判例,背债人被判直接赔偿消费者预付款损失。
职业闭店人主要涉及教培机构、美容美发店、健身房等预付费行业。商家收钱后跑路,消费者投诉无门。
以前商家或许还顾及自己的个人责任,后来职业闭店人推出了背锅侠,一些人就胆大起来,遇到经营困难,不再想办法改善利润,反而在闭店之前收割一波预付费再走。
北京法院的这则案例中,一家瑜伽店跑路,工商登记注销,股东和法人在注销前变更成了薛某人。
2023年9月13日,瑜伽店老板和薛某签订《转让协议》,金蝉脱壳;
注销材料中的《清算报告》中谎称:“1. 债权债务已经清理完毕;2. 各项税款、职工工资已经结清。“
事实上,这家瑜伽店还有200多个会员,40万左右的未消费金额。
这显然不符合注销条件。
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注销前,需要结清债务;资不抵债的,需要进行破产清算,给予债权人公平清偿的机会。
未经依法清算的,清算义务人应当向债权人赔偿损失。
薛某的朋友圈进一步暴露了自己的灰色业务。
他的多条消息都显示:
“高价收购美容、美发、养生会员(因为某种原因您的店不经营了,您的会员我们可以帮助您消耗负债),全北京都可以。
“
法院因此认定他“职业闭店人“的身份。
“职业闭店人”的生意链条上,大致有组织者和背债人两种角色。
组织者更加隐蔽,本人不出面,还会拿走利润的大头。
背债人则是妥妥的冤大头。
一方面做最脏的活儿,拿最少的钱。
北京公安通报的一则典型案例里,组织者拿走6万,挂名的背债人只拿了7000元。
另一方面,非常容易暴露。
比如上面的案例,一家瑜伽店200多名会员,总会有一两个气不过的消费者要向法律讨个公道。
背债人作为挂名的股东、法人,工商档案里有完整的个人身份信息和联系电话,很容易被抓个正着。
为了宣传业务,总要发朋友圈,发短视频,处处留下证据。
在新公司法背景下,失信被执行人不得担任公司董事、高管、监事;被认定为虚假登记直接责任人的,工商还会对其进行标注,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市场主体登记。
2024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对于零售、住宿、餐饮、健身、出行、理发、美容、教育培训等生活消费领域的预付费服务进行规范,其中明确规定了
“清算义务人和帮助逃债人作为责任主体:
经营者收取预付款后因经营困难不能按照合同约定兑付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应当及时清理资产和负债、通知消费者办理返还预付款等事宜。经营者依法应当清算但未及时进行清算,造成消费者损失,消费者请求经营者的清算义务人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三人帮助经营者逃避债务,造成消费者损失,消费者请求第三人和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