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拾榴询财
中产家庭理财私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田俊国讲坛  ·  【3月15日】田俊国老师线下公开课《教学引导 ... ·  14 小时前  
食品论坛  ·  培训通知 | ... ·  3 天前  
田俊国讲坛  ·  田俊国:当你不害怕失去时,你才真正拥有 ·  4 天前  
田俊国讲坛  ·  【2月22-23日】心智突围工作坊第九期(北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拾榴询财

债券理财要止盈了吗?

拾榴询财  · 公众号  ·  · 2024-03-14 20:06

正文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开辟了第二战场 《16号内参》 ,很多在公众号不方便写的业内八卦、独家观点、市场判断,我们会写在内参中,供大家参考。

具体的加入方式、更详细的介绍,以及福利,请点击文末链接。


2月底,老南在“16号内参”提醒了下债券性价比在快速下降。

今天在公众号上聊下。


0 1


债券,是银行R3理财,和债券基金的主要底层,这些都是过去一年,被大家爆买的产品。

先给大家看张图。

从19年1月至今,债基的收益,长期年化均值是3.46%。

如果去年9月以来持有,年化基本在4.5%以上;

去年11月以来持有,年化5.5%以上;

12月后,年化超过了7%了,相当可怕。

这5年多有两次债券大跌,一次20年年中,一次22年年底。

如果你买在20年高点,即使持有到今天,年化收益只有2.85%;

如果你买在22年高点,持有至今年化3.1%,也是显著低于市场均值。

估计大家都忘了,22年那次大跌,全网都是骂银行理财的,当时老南还写了《 银行理财恐慌的背后,谁在推波助澜 》,评论还有不少骂我的。

当时喊人家牛夫人,现在又喊人家小甜甜了,都是跟着业绩的滞后评价。

所以,债基长期年化并不差,但买在高点,还是肉疼的,毕竟年化3.5% 的东西,少了1%,就差不多30%的收益没了。


0 2

债基的收益来源,一部分源自持有利息收入,一部分源自利率变化。

最近几个月,不少银行理财、债基收益高的吓人,主要是源于后者,但这个是肯定不可持续提供超额收益的,甚至在部分阶段是会造成下跌,也就第一幅图中,两次大跌的原因。

23年以来,因为疫情放开后,经济修复不及预期,以及股票市场严重低于预期,最终债券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一路上涨。

这里面叠加了降息、经济较弱、悲观超预期、保守类产品(债券基金银行理财)被爆卖等一系列因素影响。

但目前看,这些因素慢慢将变化。 如进一步降息空间不大了,如债券计入的悲观预期严重过度了,如股票类资产空头极端宣泄已经结束。


0 3


我拉了个数据,即长短期国债的价差,你会发现,均创了长期的新低:

18年4季度以来,30年国债活跃券和10年国债活跃券价差:

18年4季度以来,30年国债活跃券和5年国债活跃券价差:

而且,最近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券商的报告,都开始提醒长期债券的风险了。你要知道,券商报告提示风险,可不常见。但毕竟债券市场,是机构投资者为主的,说明市场的预期,尤其是机构投资者端,已经在慢慢变化。

如之前某一直坚持杠杆买长债的债券研究员,已经主动建议,放弃10年,买5年,原因是“可攻可守”。如最近明显5年期的债放量了,说明机构已经开始主动调仓了。

如30年国债ETF,去年底以来上涨了12%,但过去一周就跌了2%。不少中长债基也出现了一些下跌。

所以,你不能看到当前不少理财、债基的年化收益动辄4%、5%,就线性倒推未来也有,这里面有一半的收益,是来自于债券价格的上涨,压根不可持续。

在这个高位去追高,你一年后,可能只有2%甚至不到的收益。而且搞不好有半年都在亏钱。


0 4


基于上述的分析,我们给大家一些建议,如果你当前持有上述产品:

1、如你是极端保守投资者,可以考虑长债类产品赎回,暂时放到货币基金、银行T+1理财、短债基金,等长债回撤,风险释放后,再买回去。

2、如果你是懒得折腾的投资者,且持有时间确定在1年半以上,如能接受一次类似22年底1%-1.5%的回撤,且回撤修复后的中期(2-3年)年化回报率在3%-3.5%,也可以不动。

当然,市场永远是有惯性的,这个具体时点很难精准把握,反正差不多了,就可以对应自己的预期,进行调整。

毕竟当前长债性价比真的不高了, 10 年期的国债持有到期的年化收益,只有 2.3% 左右。

超过1500个家庭咨询过我们,点击了解详情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