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车云
车云(http://www.cheyun.com)是中国第一汽车科技媒体。我们专注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电气化趋势,注重探索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汽车产业未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电动车公社  ·  1000万辆!30岁的比亚迪,凭什么跑在百年 ... ·  3 天前  
电动车公社  ·  1000万辆!30岁的比亚迪,凭什么跑在百年 ... ·  3 天前  
汽车最前线  ·  15万买插混方盒子,新款唐DM-i加量不加价 ... ·  3 天前  
大家车言论  ·  仰望U9很快!但它还能快多少?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车云

专访| 海拉副总裁:加速与中国初创企业『不限形式』的合作

车云  · 公众号  · 汽车  · 2017-08-31 12:01

正文

点击上方【车云】,关注并查看更多往期内容。


 

结合自身的系统整合能力与初创公司的技术和思路,海拉希望能着眼本土,推出辐射全球其他市场的创新产品。


8月10日,海拉与中国汽车创新孵化器联盟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将在互联、自动驾驶、共享汽车、电气化领域开展合作。海拉希望通过中国汽车创新孵化器联盟加强与中国本土创新创业公司交流,达到相互激发创新思想并实现部分创新科技的市场应用。


海拉中国电子事业部执行副总裁Frank Petznick随后接受了车云网专访,就海拉在创新业务板块的整体布局,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的产品规划以及与Tier 1供应商采埃孚合作的细节等问题做了详细回答。


海拉集团电子事业部管理董事会成员,海拉中国电子事业部执行副总裁Frank Petznick


Frank在专访中指出,海拉中国研发中心成立已经有15年之久,一直比较关注如何基于中国市场的需求进行产品创新研发的工作。而此次与中国汽车创新孵化器联盟合作,是基于希望和国内成熟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的考虑,结合海拉的系统整合能力与初创公司的技术和思路,着眼于本土市场的同时,推出辐射全球其他市场的创新产品。


在问及未来计划和中国的创业公司采取哪些形式的合作时,Frank表示“一切皆有可能”。海拉与中国初创企业的合作会有多种方向,可能是投资,也可能是合作或并购,海拉的「前期研发」部门以及工程师团队会针对实际情况进行评估,这要取决于对方是否有产品,拥有何种类型的创新技术。


据车云菌了解,目前海拉集团有专设投资基金,在目前全球汽车市场变得越来越活跃的情况下,海拉认为在重视内部创新的前提下也要关注外部创新,未来希望这两方面的创新能实现平衡发展。


谈到目前海拉在自动驾驶领域的产品和战略布局时,Frank认为“与英伟达以及采埃孚的合作是较为成功的创新合作案例”。对海拉而言,与英伟达和采埃孚的合作是推出系统解决方案的基础,海拉将会提供雷达和摄像头核心技术。目前海拉计划推出L3、L4级别的自动驾驶产品,未来当然也会考虑进行L5级系统的研发。


目前海拉南京研发中心在进行相关的自动驾驶测试,测试车辆上安装了海拉的雷达和摄像头产品,Frank表示“这一方面有利于增加研发团队的经验,同时也可以对在中国本地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更好的分析评估”。他也指出,未来这样的测试活动会变得更多更频繁,海拉中国电子事业部前十年的工作重点是国产化,未来要在中国本土加大研发力度,不仅要服务中国的客户,还要辐射欧洲、美国等海外地区。


最后,在聊到目前自动驾驶产业频现的「联盟」时,Frank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


“如果针对某一硬件进行特定的软件开发,那肯定是非常容易的,这也是为什么会有联盟的产生。未来半导体公司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然优势在于行业的壁垒作用,开发更容易;但是劣势在于产品灵活性会降低。海拉还不方便透露是否考虑加入类似的联盟”。




下面是车云菌与海拉中国电子事业部执行副总裁Frank Petznick对谈的精彩实录


C=车云菌

F=Frank Petznick


一、关于创新


C:海拉在全球都有创新事业的公司,请介绍一下海拉在创新这块的整体布局和思路,以及取得的成果。


F:海拉在中国成立这个研发中心已经超过有15年,我加入海拉的时间也有近10年,最开始加入海拉就是海拉电子研发的主要负责人,那个时候就对创新比较重视了,不过那个时候主要是产品层面,比如说我们会基于中国市场的需求,开发一款平台化的设计,那个时候在各个研发部门和产品之间进行创新,不仅仅是在车身电子方面,还有一些车身部件,我们都是有很强的研发和创新。


C:最近和上海汽车城的合作具体是什么样的内容,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F:海拉对中国市场,特别是初创企业一直都有密切关注,然后我们最近发现中国的这些企业,无论是想法还是产品,都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成熟程度。经过评估,我们认为现在与一些成熟的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时机很合适,结合海拉这种强大的系统整合能力,和初创公司的技术和思路,可能会产生1+1>2的效果。


C:海拉与初创公司会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合作?


F:海拉与中国初创企业的合作会有多种方向,可能是投资,也可能是合作或并购,这主要取决于这些公司是否有产品,或者拥有某项或多项创新技术。我们会针对实际情况进行评估,以此来决定双方会采取哪种形式。我们不会只固守一种合作方式的。


C:海拉对哪些方面的想法和创意更关注?


F:具体来说有两方面的想法让海拉更为关注。首先是能帮助我们现有的产品进行优化;另外一种是能够增强或者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系统化问题,这也是海拉较为关注的产品思路。举例来说,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如何将电池的效率分配做得更好的解决方案。


C:海拉是否专门成立了一只基金用于投资初创企业,如果有的话,具体规模有多大?


F:是的,我们有。我们有针对全球的创新董事会(innovation board),我也是其中的一份子,我们希望能以全球市场为基础进行投资、合作等等。不过抱歉我们不能透露这只创新基金的具体规模,但我们会根据初创公司的整体情况(技术、产品等)进行灵活投资。


C:海拉如何看待内部创新与外部创新的区别?未来海拉如何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F:我认为两者都非常重要。就海拉内部创新而言,因为海拉有很多产品都属于市场的领导者,所以我们在过去非常倚重内部创新的驱动。不过我们之前已经和外部企业有着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从合作对象身上也学到了很多新的理念,这对我们的内部创新而言也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在目前全球汽车市场变得越来越活跃的情况下,海拉认为在重视内部创新的前提下也要关注外部创新,未来希望这两方面的创新能实现平衡发展。


C:针对外部创新而言,海拉有没有一些具体的合作机制对接初创公司等合作伙伴?


F:对于这样的合作,我们肯定是需要双方的团队坐下来,进行多次开放性的沟通。大家可能在聊过三四次之后,才可能碰撞出一个好的产品思路。对海拉而言,首先我们有一个叫做「前期研发」的部门, 他们在海拉的全球市场都有设立,主要是进行相关创意合作的沟通。当然不止这个部门,我们的研发人员,系统工程师、产品工程师等等会直接与创业公司团队沟通,聆听他们的意见,甚至一起合作构思好的产品创意。


C:在中国,一些优秀的创业项目十分稀缺,包括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都在争夺这些项目,海拉如何吸引这些优秀的创业项目?


F:首先,目前全球市场对创新资源和人才的争夺都是非常激烈的。海拉在寻找合作伙伴这件事情上是非常热情的,纵观我们的历史,海拉有着非常开放的文化在里面,不管是从过往的合资企业来看,还是其他的合作项目来说。而且海拉作为一家系统供应商,我们希望成为连接主机厂和初创企业的桥梁,希望借助开放的文化和灵活的处事方式,能够吸引一批志同道合的创业公司一起前行。


C:要让创业项目对海拉的业务产生正面影响,海拉对此有何预期?


F:一般来讲,从产品有想法到量产,最少也需要三年的时间。那么其实根据这个想法或者相关技术,具体时间和技术实现的难易程度有关。但是在中国,从想法到落地,可能会更快,和欧洲等市场相比。中国市场变化更快,所以海拉也很有信心能和初创公司一起将成熟的产品和技术带到中国和其他国家市场。


C:放眼全球来看,有没有海拉与其他公司进行创新合作的成功案例可以与大家分享?


F:那么我想聊聊最近公布的与英伟达合作的消息。英伟达提供了高性能自动驾驶平台,我们则有软件,两者结合后可以为市场提供经过优化的产品。当然我们与采埃孚的合作类似,海拉拥有一系列成熟的雷达、摄像头软件等产品技术,而采埃孚在系统集成领域有自己的优势,同时也有硬件系统平台,两者结合后能够提供市场有竞争力的产品。


二、关于自动驾驶


C:未来海拉在自动驾驶领域有哪些长期规划?今后是否有计划将现有的技术产品整合推出整体化的解决方案?


F:自动驾驶汽车拥有非常复杂的系统,同时自动驾驶汽车要实现量产上路不光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持,同时还需要有法律和社会等方面的考虑。对海拉而言,与英伟达和采埃孚的合作是推出系统解决方案的基础,海拉将会提供核心技术,而除了初创公司外,我们更多会考虑与Tier 1的合作。目前我们计划推出L3、L4级别的自动驾驶产品,未来当然也会考虑进行L5级系统的研发。因为自动驾驶系统太复杂了,所以我们肯定会选择若干个不同的合作伙伴共同开发。


C:海拉目前有没有在中国国内开展一些自动驾驶相关的路测?


F:就我个人而言,中国在自动驾驶测试方面开展的工作非常迅速而有成效,因为已经陆续有各个省市自治区为相关测试的进行开辟了专门的区域,比如说上海汽车城·创新港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因为海拉不造车,所以我们计划与OEM合作在合适的区域共同进行自动驾驶相关的测试。不过中国城市交通对我们来说有很大的挑战,这意味着在中国可能会取得比其他国家地区更先进的数据和结果,海拉非常期待能在中国进行自动驾驶汽车的测试。


目前海拉南京分公司在进行相关的自动驾驶测试,我们为测试车辆装上了海拉的雷达和摄像头产品,这一方面有利于增加研发团队的经验,同时也可以对在中国本地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更好的分析评估。未来我认为这样的测试活动会变得更多更频繁。


C:在自动驾驶这个版块,海拉未来有没有一些具体的产品规划?


F:目前我们已经有一款相关的雷达产品发布了,很快我们将会为全球客户(大众、通用等)提供一系列的雷达产品供选择,同时有一位中国本土的汽车制造商已经订购了海拉在德国柏林开发的最先进的摄像头软件平台,不过这里不太方便透露具体是谁。


在今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上,海拉将会设立一个400平米的展位,届时将会有最新的产品展出(雷达、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软件平台等)。因为海拉是提供系统软件的供应商,只有在客户的摄像头、硬件以及整车环境都搭好了之后,最后才会是将软件嵌入,因此在客户成熟的产品还未发布前,我们还不能透露太多的信息。


海拉的雷达产品主要是24GHz和77GHz,以及一些安装在车身周围形成360°环视图像的雷达等。目前与自动驾驶相关的摄像头软件已经可以投放市场,但由于还需要配合系统集成供应商那边的进度,因此没办法给出确切的时间。而且针对自动驾驶这一领域的研发,其实不光是海拉单方面付出努力就行,真正成熟的自动驾驶产品落地需要道路基础设施以及法律法规的配合,海拉会根据整个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客户的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研发进度。


C:海拉的产品一直是毫米波雷达,未来有没有计划推出激光雷达产品?


F:海拉的雷达产品重心的确是在毫米波雷达上,当然我们也对不同类型的雷达做过研究,不过考虑到任何新产品的创新都和我们的客户以及合作方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这里我还不方便透露更多信息。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海拉的确是在进行毫米波雷达之外的新技术研究


C:就采埃孚和海拉的合作而言,采埃孚使用了海拉的毫米波雷达,其实采埃孚自己也有毫米波雷达产品,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此前采埃孚的摄像头算法是采用Mobileye开发的,为什么现在会转向和海拉合作?


F:首先,采埃孚和海拉各自都有自己特定的产品和技术优势,海拉的360°环视解决方案是采埃孚没有的,而且采埃孚更注重的是如何将雷达传感器集成在车内,但海拉关注的是技术,双方的优势结合后能够更快地推动新技术落地。


过去的话,采埃孚和Mobileye是有合作的,不过目前这个领域成熟的解决方案是很少的。不过海拉的摄像头算法算是有竞争力的一家。不过至于采埃孚为什么选择海拉合作,因为这涉及到合作伙伴的策略,海拉这边不太方便妄加揣测,但整体的思路是双方希望能利用各自的优势,为客户提供更快落地更成熟的解决方案。


C:现在很多零部件企业会和芯片公司达成更紧密的联盟关系,比如大陆加入了Mobileye和宝马、Intel的自动驾驶联盟,目前并没有听到海拉有加入类似联盟的信息。对此,海拉是如何看的?


F:如果针对某一硬件进行特定的软件开发,那肯定是非常容易的,这也是为什么会有联盟的产生。未来半导体公司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然优势在于行业的壁垒作用,开发更容易;但是劣势在于产品灵活性会降低,不过海拉还不方便透露是否考虑加入类似的联盟。


三、关于未来


C:目前有一些零部件企业在不同程度地压缩传统业务,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一些新兴业务里,海拉有没有一些调整,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挑战和竞争?


F:最近几年,对目前全球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的剧烈变化,像自动驾驶,像电动化出行等等,海拉都有密切关注。不过海拉并未从传统的出售软件应用转向销售硬件产品,我们可能在考虑一种不同的商业模式,同时海拉也在很慎重地在审视自己的产品组合,明确哪些产品是符合目前行业发展趋势的,哪些从长期来看是不契合市场需求的。除了要结合我们在汽车电子领域的优势外,我们还希望结合海拉在汽车照明上的技术优势,在充分认识到目前汽车行业发展趋势的前提下进行相关产品和技术开发。


C:请问Frank先生未来对海拉电子事业部在中国的发展有没有一些新的规划?


F:我在海拉中国事业部任职也差不多有十年多的时间了,最开始的时候,我们是在考虑如何将欧洲的技术拿到中国市场来应用。但等到六到八年的时候,我们发现,海拉已经和中国本土的主机厂以及Tier 1供应商等建立了稳健的合作关系,所以海拉开始针对本土客户研发对应的产品和技术。之后我们决定要在中国本土加大研发力度,不仅要服务中国的客户,还要辐射欧洲、美国等地区的海外客户。


车  云  推  荐


【点击图片,飞入报名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