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极其复杂的被评审和遴选的过程后,吴洪亮成为第58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的策展人。从掌舵那一刻起,吴洪亮便开启了北京时间+威尼斯时间的疯狂工作模式。每天需要他确认、处理的情况极其繁多复杂,而每件事必须在有条不紊的推进。面对越来越临近的威尼斯双年展,吴洪亮写下了这样的策展感受:
2018年7月,威尼斯双年展组委会公布了第58届双年展的主题:愿你生活在有趣的时代。恐怕是我进入实际思考的开端。10月初,为了能准确地把握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策展思路,更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完成策展方案,我来到了威尼斯。当站在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现场,思考、整理关于2019年策展的诸多构想时,的确有一种时空穿梭,如水波荡漾般的奇异感受。从10月15日第一次提交方案,到2019年春节前得到可以推进展览的通知,其间方案自己就调整了10余次。
现在的直接感受:策展是浪漫的,落地是现实的。此刻,我想得更多的是现实问题。比如,观众如何得到我们的展览讯息,如何走到中国馆,如何能有良好的观展感受;如何通过虚拟与现实的互动,最大程度实现艺术家的想法,推介中国馆,赢得更多的支持;如何将想法融入合理的展览管理流程,不仅包括运输、搭建,甚至涉及到布展人员的住宿、交通、上厕所……因为,常常细节决定成败,执行胜于空想,要做的事情的的确确会很多。譬如:我们中国馆的位置是整个军械库展场的终点,每位观众将在这里“Re”。我们有着在区位上的优势,中国馆既是威尼斯双年展军械库展场的压台戏,也是坐落在意大利国家馆旁边的主宾位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也因为位置较远,失去了不少观众的到达率与观众的良好观看状态,如何解决呢?世界当代艺术之中的中国艺术如何在国际语言系统中合理的传播,恐怕是比展览本身的建构更为复杂的课题。如何使2019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展览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有意思的艺术项目,在中外学界和普通观众那里得到更多的认同感,都是每一个参与者要面临的问题。
又经过了两个月多月的紧张筹备,如今展厅已开始搭建、作品已在海上,奔向威尼斯。当时的某些想法可以在中国馆实现,有些或许永远是构想了,被留在蓝图里。回顾一下,整个的感觉是平静的,这份平静成为了我及我们工作团队步入“有趣时代”的一个部分。 我们也希望如中国馆展览的主题,由“Re”而“睿”,面对未来,温故知新。
文 | 吴洪亮
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
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将于2019年5月11日至11月24日在威尼斯举办。本届双年展的总策展人由英国伦敦海沃德美术馆的馆长拉夫·鲁戈夫担任。主题是“愿你生活在有趣的时代”,面对已然步入的这个“有趣的时代”,中国馆以“Re-睿”来回应。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由北京画院副院长吴洪亮担任,中国国家馆参展艺术家分别是:陈琦、费俊、耿雪、何翔宇。
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是汇集全世界艺术主张的盛会,中国国家馆作为彰显中国新时代文化主张和文化自信的国际平台,此次着眼于倾听时代的脉搏,将新的技术方式融入中国艺术的传统逻辑中,用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姿态面对艺术与时代、艺术与大众的互动关系,让艺术为大众的美好生活开启新的思维角度。
参展作品提前看
参展艺术家陈琦作品《2012生成与弥散》
参展艺术家陈琦作品《别处》
参展艺术家费俊作品《睿寻》app效果图
参展艺术家耿雪作品《金色之名》2019视频截屏16/ 摄影:刘大鹏
参展艺术家何翔宇作品《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不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