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4日(周二),市场传言35号文的第六个补丁(前五个分别为47号文、14号文、134号文、150号文和226号文)已经下发,即99号文,引发关注。据悉,99号文在150号文的基础上(即退平台不得晚于2027年6月、应取得2/3债权人同意等),进一步明确了城投退平台的具体要求(特别是非重点省份)。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
2025年依然是地方债务风险化解的关键年份
。随着房地产风险的逐步缓解,化债政策的优先级有所下降,而地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则再次成为重中之重。在这一背景下,政策“补丁”的出台显得尤为及时。
根据企业预警通统计,2024年全年已有
425家城投平台
公示退出,声明不再承担政府融资职能,且不再由地方政府为其债务提供担保。
从省份分布来看,这些平台主要集中在发债大省
江苏、浙江、山东
。
根据近三年化债政策的执行效果,地方政府通过债务重组等方式,优先退出债务规模较低的区县级平台,这些平台已成为退平台的主力军。
尽管与2023年721家的退平台峰值相比,2024年的退出数量有所减少,但这或许表明,
化债政策
正在缓解困扰城投平台生存的资金和资源匮乏问题。
退出平台的趋势显然在加速。
中诚信国际认为,尽管退平台并未完全切断城投企业与地方政府的联系,
二者的关系将继续调整与重塑
。
退平台后的企业信用分析将成为投研机构关注的重点与难点。
预计产业化主体将承担地方稳增长和财政政策任务,但这些新组建的产业化主体的治理模式、信用资质等仍需要动态关注。
化债不再是政策的首要优先级。
第三方机构法询金融指出,当前的政策更加注重在发展进程中化解债务,这一理念在2024年下半年后的政策“补丁”中得到了强化。
房地产市场风险已大幅降低,尤其是在**地产“白名单”**贷款项目下,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融资负担逐步减轻,为地方经济恢复创造了基础。
据华创固收团队估算,
2024年11月推出的10万亿化债方案
预计将在2025年帮助地方政府置换隐性债务
2.8万亿元
。
随着化债资金逐步到位,城投债提前兑付的节奏可能加快,这为城投平台的退出提供了资金支持。
根据最新的政策“补丁”,即便城投平台仍有存续金融债务,只要得到三分之二债权人同意,便可实现退出。
这一变化使得
城投平台退出
的门槛降低,同时,地方政府将对转型后的市场化经营主体的债务进行至少一年的跟踪监测。
政策放宽
的背景下,地方政府的“退重点地区”将成为新一波热潮的催化剂。
尽管如此,也有市场人士表示,由于退平台的城投公司并未公布退出后的融资情况,市场对其的认可度仍不明确。
2025年,随着新政策的推进和地方经济的逐步恢复,
城投平台退出
将迎来新的契机,化债政策“补丁”的出台可能是推动这一变革的重要契机。
来源:政信定融固收、中诚信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