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大清华讲座
北京高端名家(免费)讲座、文化活动第一发布和交流平台。名师大课、名校课表共享。大师身边好聆教,未来精英共成长!经济人文社科管理经典,学术思想前沿!涵盖人大,北师大,北航,中财,中传,北语,北外,外经贸。新浪微博@北大清华讲座-北京活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亿恩  ·  新!亚马逊前台又变动 ·  5 天前  
Python爱好者社区  ·  机房锂电池火灾致阿里云服务瘫痪,超 30 ... ·  2 天前  
电商报Pro  ·  李诞、刘畊宏在淘宝直播水土不服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大清华讲座

【原创】如归

北大清华讲座  · 公众号  ·  · 2017-09-26 23:23

正文

请点击上方蓝字 ↑【北大清华讲座】加关注,知识改变命运!


如归


引言:这满心的欢喜,也只不过是笃信自己,会在这个城市找到寄托与慰藉,找到漂泊的自由,与相依的温暖。

 

《月亮与六便士》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些人天生就不属于他们出生的地方,命运将他们送到某种环境中,可他们却总是渴望着一个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的家……有时候,人们找到一个地方,会莫名其妙对那里产生归属感,那里就是他们寻找的家园,他们将融入从未见过的环境中,与那些并不相识的人相处,仿佛他们一开始就对那些人、那个地方十分熟悉。所以斯特里克兰在塔希提岛上摸索着美与自由的形状;所以那个犹太医生放弃优渥的生活与唾手可得的机遇,留在亚历山大港的码头上,呼吸着浑浊却绚烂的晨光。

我对北京的执念还没有上升到以上的境界,那种熟悉与亲切,却真真实实地击中了我。我听过许多的歌,词曲无比绚丽,但歌曲本身没有故事;有的歌曲,词曲都在折磨着你的神经,但突然一瞬,一小段旋律或是一小段歌词,能将你的思绪带很远,拨开浑浊的迷雾,让背后丰美的世界如海市蜃楼般在你面前展开,又扭曲在声线与光影里,让人怅然若失。你的回忆赋予这种歌曲以故事,以灵魂。如若将北京比作歌曲,它应该属于后面一种。我厌烦高楼大厦,每一幢高楼仿佛由无数个集装箱砌起,每一个集装箱里都囚着匍匐在阴影里的故事。你知道故事在那里,可你没有机会打开它们。人总是向往欢迎的,吃了闭门羹总是让人不愉快。从这个角度想,北京实在不适合我。如同上海的天际线一般拒人千里,看多了,便会厌。北京真正打动我的,是它敞开的部分。有一种风景,可以封存在记忆里成为故事,令人频频回望。这个故事,若是将其范围缩小,它不是站在长城城墙里吹着阴冷的浩荡天风;不是被人流裹挟着走马观花地参观故宫;不是躲在跃动的色光里窥探杂技表演;不是被困在长安街的车水马龙里无法动弹;不是颠簸在郊外略带苍凉的山野乡间。我觉得自己的记忆如此奇怪,故事只会随着我自由散漫的脚步沁进记忆。

——我恋恋不忘的是国子监与什刹海。余光中先生曾批评过组团旅行,嘲讽那只是罐头观光,主张好风景是独自一人发现的。旅行时身边有熟悉的人,就像是想漫步雨中却披着塑料雨衣,隔靴搔痒,领略不到妙处。但有一种风景会让人遗忘身边的熟人。就仿佛电流窜过心脏,眼睛一眨一闭之间,你会笃信,你今日所看见的一切,在未来,会像一张光幕,不断闪现在梦里与记忆里,做一切美好的背景。

国子监外的街道上,种了两排槐花。花树下宁谧地停着排成长龙的汽车。夏日,槐花正盛,车面上路面上都铺满了这种细碎微黄的小花。槐树的影子被阴天黯淡的天光化开,一切都恰到好处。就连那停无虚席的汽车都不会煞风景,而是成为了一种温柔的点缀。对北京槐树最妙的描写,还属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像花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细微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这种宁静与落寞在现今的北京难得找寻了。但槐花细细小小地在你面前坠落,不可言述的旧时光又回来了,就仿佛看见前世今生的叠加——有谁会知道千百年前的我会不会穿着青衣,从容地跨过国子监的门槛,进到那个早已湮灭痕迹的历史当中去呢?

想念什刹海只不过因为那里极大地满足了我的窥探癖。北京的胡同有一种不可言述的妙。这种妙与《桃花源记》中那个武陵人溯溪而上,舍船入洞,豁然开朗的经历是相通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胡同向前延展,你不知道你脚下的路会带你去往何地。每一个拐角,都像是两个梦的衔接。这胡同就像是一个梦套着另一个梦。挤出那个初极狭,才通人的小洞道,良田美池,阡陌交通,令人目眩神驰,心向往之。前一刻还是零乱的餐馆,下一刻便是石子路,喷泉与古玩饰品。远处寺庙的诵经声像网一般密密地织在头顶。一条胡同划出一小方长条形的天空,空间足够自由,却也不至于阔大渺远地令人战栗恐惧。

 

什刹海的妙不仅停留在环环相套的空间,也流动于不断转换的昼夜。白昼可以算是中规中矩,偶尔几个老人叼着烟草卷摆着书摊唱个小曲儿,算是这平淡里溅起的波澜,但当夜色吞没什刹海时,这夜沉到什刹海上方,竟变得尖锐又温柔起来。白日里唱相声的馆子改换了头面,成了霓虹跃动的酒吧。倚着什刹海的栏杆,我听着酒吧里音响轰鸣,传出的却是一首《后来》。这种适合躲在被窝里独自听的歌,就这般赤裸裸地暴露在夜色里,居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多少店铺向你敞开,就有多少故事向你敞开。行走其间,虽胆怯趑趄,不敢明目张胆地探视,但闻一闻凉凉空气里故事的味道,也是极其心满意足的。

经历是水和粮食,记忆是酒曲,时候一长,闭上眼睛就可以闻到那股醇厚的芳香。不知谁说,记忆有极强的美化功能,我对此深信不疑。人向美而生,这种对美的奇怪欲念牵引着每一个人。在幽谷里见过飞舞的蓝蝴蝶,人总是不忘下次寻觅过来时,再携个捕蝴蝶的网兜。我对北京的执念亦然。三年后再至北京,忍受了烈日与应考压力的鞭挞,行走在街头的我还是有一种难以言述的满足感。北京实在太大了,王开岭便在《古典之殇》中鞑伐过这种大——永远陌生,难以掌握,过大的北京将栖居在里面的每个人都变成了过客与陌生人。连北京的出租车司机载客时也要打导航。但这种“大”恰恰给了我安全感和舒适感。李白都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但他依然“开琼宴以坐花,飞羽觞而醉客”,世界也很大,可依然觉得世界亲切的我们宾至如归。看书看电视,我们大多不爱剧透,只为下一刻不期待的欢喜与悲伤。走在北京的街头,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眼前会出现什么或是名人故居,或是知名建筑,或是风云人物,或是平凡恋人,抑或只是一堵断了过去与未来的残垣。但你知道它们都在那儿等着你。


这满心的欢喜,也只不过是笃信自己,会在这个城市找到寄托与慰藉,找到漂泊的自由,与相依的温暖。

作者简介

裴景初,南方姑娘,现就读于人民大学中文系,服各种水土。最爱写作看书,其次爱旅行。平生三大追求——美,自由与快乐。

本版编辑:阿姬哈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投稿事宜见左下角“阅读原文


部分往期原创文章:

【原创】遇见与告别

【原创】拍照这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