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我的印象笔记
绑定印象笔记帐户,一键保存微信的消息到印象笔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蒲公英Ouryao  ·  又一药企股票拟终止上市! ·  17 小时前  
丁香园  ·  6 岁男孩喉咙长「菜花」,做了 17 ... ·  昨天  
新青年麻醉论坛  ·  二氧化碳波形:机械通气患者的“生命曲线” ·  4 天前  
蒲公英Ouryao  ·  FDA警告信回顾案例解读 ·  3 天前  
蒲公英Ouryao  ·  “有趣的”缺陷项丨无菌室说话声音大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我的印象笔记

坚持凌晨4点起床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我的印象笔记  · 公众号  ·  · 2024-04-18 11:45

正文



小目标凌晨4点起床,所以就能成功?
好像成功人士都过着早起的生活。

宋朝的大臣,要三点多起床,才能赶得上早朝。马斯克创业期间,一天只睡三个小时。库克凌晨四点起,扎克伯格只睡五个小时……朱朝阳一边破案,一边考学,还不忘喝牛奶。

醒醒!快醒醒!
想买房,先起床!

只要早起,就能成为时间管理大师,走向成功之路(手动狗头)。

/ 图片来源:Online Mattress Review

似乎看起来,我们无法成功时间管理的原因是我们睡得太多了。

是这样吗?当然不是。

1

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


说到时间管理,绕不过一个人,那就是前苏联 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柳比歇夫

柳比歇夫,何许人也?

据格列宁在《奇特的一生》中叙述,柳比歇夫“生前发表了 70多部 学术著作 ”,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写了 500多印张 ,相当于 12,500张打字稿 。他是教师,他是大学研究室主任兼研究所负责人,除去本职工作,他休闲时间还研究跳蚤的分类,“到1955年,柳比歇夫已搜集了35箱地蚤標本,共13,000只。其中5,000只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片,统计300种”……

他是不是个不休不眠的工作狂?

恰恰相反,他 每天睡10个小时左右 ,人家干的是博士后的活,睡的是幼儿园的觉。据悉他每天要睡饱10个小时, 实际每天工作只花费6小时 。远低于当代上班族。抛开工作,在业余生活也很丰富。

除了专业的自然知识,他还广泛涉猎哲学、历史、法律、伦理学、戏剧等等。花很大的精力在通信上,这些信件常常长达几十页。在数量上,单单1969年,他就收到419封信,写了283封信,发出69件印刷品。

他之所以能做到如此成绩,得益于他的“ 时间统计法 ”。

他事无巨细地记录了自己做每一件事的时长,将每件事的耗时像记账一样写下来;每日、每月、每年进行统计和总结,据此掌握自己对工作与休闲事项的分配;从而调整自己的安排,对后续的事项进行规划和制定人生目标。

/ 图片来源:NPR

人们常说, 检验一个人的标准就是看他把时间用在了哪儿 。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方法,能让他可视化观察自己的时间分配情况。这种 可视化的统计 ,能帮助提升 对时间的感知能力 ,如此时间一长,在同一件事上,就有了时间规划的基础。对时间的统计能够帮助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将时间都花费在哪里,以及自己处理事务的能力;同时也能发现在时间使用上的潜力,比如柳比歇夫发现自己常常要开一些无聊的会议,于是便用参会时间来进行数学演算,如此将时间的使用发挥到极致。

2

Time Boxing管理法


除了柳比歇夫,时间管理上另一个绕不过的人是 埃隆·马斯克 。作为一心多用、工作恋爱生活三不误的典范,马斯克采用的是 “Time Boxing”时间管理法加帕金森法则

/ 埃隆·马斯克

不同于柳比歇夫较为固定的日常,马斯克作为一个日程繁杂又不固定的企业家,工作的类型自然更多样一些。

Time Boxing脱胎于 软件开发过程中 的一种管理方法,即在预定时间内,对完不成的功能进行删减或者延迟,而不是拖延原定时间。

这种方法的好处就是极大提高单位时间的生产率,通过将时间切割成时间块,按照轻重缓急分配不同的量给不同的任务,而不是按照时间线来规划。在这种方式下,上一个任务完成就可以开始下一个,不需要盯着某一个时间点,这一点与柳比歇夫不谋而合。因为线性的安排常常引起拖延,一个任务完不成,就影响后边任务的执行,长此以往只能导致任务完成率低、焦虑以及放弃。

那么没有时间线,只分配时间块,如何来提高效率?那就是——设置时间的限制。

DDL是第一生产力 ,英国作家帕金森提出这样一个法则: 完成任务的时间,与分配给该任务的时间一样长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不管给你多少时间,任务总在最后时刻才完成。在接到任务之后,我们先是经历心理上的放松,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我们开始有负罪感,而到DDL临近,便开始恐慌,集中精力奋笔疾书完成工作。

为什么我们不能在收到任务的时候就马上集中精力完成任务呢?因为在收到任务的早期我们是放松的,而到了DDL来临时,才开始紧张,大脑因处于紧急的时候而分泌去甲肾上腺素,促使我们注意力集中、头脑清醒。

所以应对这种机制,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常做计划”,而应该是“ 常设置DDL ”。艾森豪威尔也曾说“ Plans are nothing; planning is everything .”不可能存在完美的计划,与其这样,不如利用好DDL。

3

普通人如何做计划?


作为普通人,我们无法做到像柳比歇夫一样,为了时间管理不接受紧急任务,也不能像马斯克一样,为了时间管理而要求别人用邮件来处理事务,有时甚至没有累了就停止工作去休息的权利。那我们如何做,才能不为了忙碌的工作放弃爱好,如何保证睡眠时间,如何把累人的工作和愉快的工作结合在一起呢?这里有一个实用的方法作为抛砖引玉:

第一步, 停止用待办事项列表来管理时间 。待办列表有很多用处,但并不适合时间管理,这样的列表通常是我们美好的畅想,无法完成列表上的日程是一方面,而自信心的打击更为致命;

第二步, 进行事件与时长记录 。完成任务重要的不是从几点到几点完成的,而是这件事花了多长时间解决的。

第三步, 复盘 。对自己处理的事情进行简单分类与复盘,比如用在学习上花了多长时间,在工作、休闲、家庭上分别花了多长时间。

第四步, 将计划拆成一个个小的DDL 。将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小的DDL,给每个DDL设置尽可能短的时间,并不断挑战用更短的时间来完成这个小DDL。

很多人认为,时间管理就是先做计划,再执行,再改良。其实不然,时间管理要做好要先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时间感知力。因而第一步反而是记录, 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

对时间管理大师方法的研究,其目的并不仅仅在于倡导进行时间管理,而在于引发每个人去思考自己的人生究竟该如何规划,就像格拉宁所说:“看来应当由每个人自己来制订自己的时间使用法,但不管怎样都应当深思一下自己的生活在怎样度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