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浪潮工作室
提供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看世界的态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播报  ·  刚刚!大S已“平安到家” ·  2 天前  
新播报  ·  刚刚!大S已“平安到家” ·  2 天前  
中国新闻周刊  ·  汽车行业淘汰赛,加速到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浪潮工作室

双休日,一场当代生活的大型骗局 | 荐号

浪潮工作室  · 公众号  · 社会  · 2019-03-15 11:29

正文




从周一起,我就一直在等。


等什么,等周末。


正如某大实话所言:“晚上不加班,就是小长假。周末能双休,就是黄金周。”拥有一个纯洁无瑕的周末,是当代寒门社畜最幸福的事之一。


然而,一个可能令你吃惊的事实是,这种幸福感,其实才存在了短短二十多年。


“一五”计划期间,黑龙江鹤岗煤矿的矿工们下班后进行太阳灯照射。


回到1960年,单休制度才刚刚被确立下来。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8小时,就是值得劳动人民奔走相告的享受。


然而,历史上从来没有哪种休假能够一帆风顺,特别是在“搞不赢资本主义”的时候。


1957年,刘少奇建议国营单位向私商小贩学习:


“八小时工作制、星期天休息是群众的习惯,但绝不是不看情况……在我们的工作走下坡路、搞不赢资本主义的时候,为什么还一定要坚持八小时工作?为什么不能做夜班?”


而在“大跃进”的年代里,这个制度更是被人们扔到了废纸篓里。


在夺高产、放卫星的号召下,“一周一休”被调整为“两周一休”;广大农村地区则压根没有休息日的概念。


搁当年,这可是一项不亚于“每周一篇十万加”的KPI。


这一切,直到90年代中期才有了改变。


有人算了笔账:二十多年来,双休日让我们多休息了1000天以上。只可惜,这样的假日神话,很快就被残酷的现实碾得粉碎。


你是如何拥有了法定双休日,又是如何失去了它?


关注 看客inSight(ID:pic163) ,回复 【双休日】 ,我们用事实告诉你,双休日的历史上有什么骚操作。




看客inSight,一个图文并茂说干货的栏目,用影像聚焦荒诞又有趣的世界。


社会现象首席观察员,身患考古癖的图像工作者,热点话题另类追踪器。


一个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公众号。



你可能还想知道


喝一杯奶茶,

到底是喝进了多少热量?


(点击图片查看故事)


在摄影师镜头下,

结婚前和结婚后 到底有什么差异?


(点击图片查看故事)


我们听说90年代地摊上,

太高雅的书不好卖?


(点击图片查看故事)


三和大神到底在神秘网页上,

写了些什么故事?


(点击图片查看故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