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简单心理Uni
简单心理Uni,心理咨询师成长道路上,Uni(有你),有我。 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专业的文章和靠谱的课程,还能找到资深的督导和颇益的体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余杭发布  ·  每人1000元,余杭这些人可申领! ·  10 小时前  
余杭时报  ·  再攀高峰!余杭,又刷屏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简单心理Uni

《再见爱人》大结局播出——分开后,你是否还拥有爱的能力?

简单心理Uni  · 公众号  ·  · 2025-01-10 19:00

正文



本文字数1600+|阅读预计需要5min

《再见爱人4》 终于播到了大结局。

在这档离婚综艺的最后,节目组用这样一个形式让嘉宾们选择是否分开:车到站了,你是否选择下车?不下车的人,就是坚持想要分开的人。

最终, 留几手下车了,葛夕并没有下车;杨子下车了,黄圣依 并没有下车; 而最终“破镜重圆”的只有一对夫妇,那就是李行亮和麦琳。

图/葛夕谈自己的感受

这里的每一对伴侣,都纠缠多年,彼此之间存在着既有的问题和历史故事。爱情到最后发展成这幅模样,也令众多网友唏嘘不已。

那原本令人悸动的伴侣间的亲密,为何会让人心生恐惧?

亲密为何令人心生恐惧?

亲密恐惧是指,恐惧与他人产生身体或情感上的亲近。

亲密恐惧的人们,往往也并非不能进行人际交往, 相反,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还颇受欢迎,也接受感情上的暧昧——甚至可能就是我们眼中的社交花、情场高手。

但问题在于,他们不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痛苦。 虽然有很多普通朋友,但他们仍然会感到孤独。

而且, 只要别人有想要更深一步接触的意愿,亲密恐惧者就会立刻产生抗拒,并开始和对方分离。


他们最常反应的两个问题是“我很害怕和人确立恋爱关系”和“我朋友很多,难过时却没人可以倾诉。”


存在亲密恐惧问题的成年人, 大约有17%。

图/pexels

为什么呢?为什么看似很平常的交友、亲密和恋爱行为,在亲密恐惧者心中都如此难以跨越呢?


因为害怕。害怕失去,害怕受伤。


不靠近,就能避免“失去”


两个人亲密意味着是你真的了解一个人,也允许Ta深入的了解你,但我们从小习得的观念是,我们越了解一个人,也就知道Ta越多的缺点,对Ta更可能产生强烈的负面情绪,所以我们避免亲密,不是不喜欢对方,相反的,可能是我们越喜欢对方,就越不敢靠近。 “我不曾走近你,就不会失去你。”


靠的越近,受到的伤害越大


在童年时期依恋关系形成的过程中,孩子会尝试与父母亲近,有些父母常常会拒绝或忽视儿童的需要,甚至会用羞耻感来责骂孩子:“这么大了还哭?害不害臊啊!”遭受过责骂、忽视甚至虐待的孩子们,就会渐渐形成“尝试亲密会受到惩罚和伤害”的认识。“靠的越近会受的伤害越大”, 而保护自己不受伤的最好办法,就是不与他人靠的太近。

图/pexels

但亲密恐惧者通常无法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存在“亲密恐惧”问题,也无法将之和自己早期的童年创伤联系起来, 因为创伤总是被我们潜意识的否认和回避。 他们只是很难过不断感受到,自己与人的交往总是“失败的”(Never work out),甚至有些人后来就根本不尝试和人接触了,认为还是一个人最好。


就算终于进入一段亲密关系,对方也对自己很好,但亲密关系恐惧者依然很怀疑,不确定对方是否真的爱自己。 所以他们会去不断的挑衅、验证、焦虑、怀疑,恐惧失去。


不断做出破坏两个人关系的事情,直到对方离开自己。


如何跨越亲密恐惧


亲密恐惧看上去不像其他心理问题那样有很严重的症状,但却会对人造成很大的困扰。


如果你感到自己处在这样的状态中, 也许可以找一个合适的心理咨询师帮助你。


咨询师会对你早期童年创伤进行探索和认知, 帮你看到并体验到早年的自己,识别早年被压抑的情绪情感,做命名并表达。 这和我们后来的亲密恐惧有密切的关系。可以帮助自己认识到恐惧的根源,减少亲密恐惧者常有的羞耻感。

图/pexels

需要咨询师注意的是:深入探索自己旧体验和创伤的行为, 必须是在“安全的环境或关系”中来进行。 否则是有潜在危险的,如果处理不当,则容易变成一遍一遍的撕开自己的伤疤,但又无法将它愈合。


咨询师也会帮你解决想要逃离亲密关系和与他人联结的想法,重获安全感。亲密恐惧者非常缺乏安全感,他们认为亲密的关系通常会带来痛苦的体验,或是导致亲密对象的丧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