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片言
周国平
智慧照亮知识
怀特海说:一个仅仅见多识广的人是世上最无用而讨厌的人。这也正是我的感觉。有一种人,无论在私人聚会,还是在公共场合,对任何话题都能滔滔不绝,仿佛无所不知,可是你听了会这么想:他虽然见多识广,但毫无见识。惟有智慧才能赋予知识以生命,使之成为见识。换句话说,智慧是光源,而知识是被照亮的东西。没有智慧,知识只是散落在黑暗中的碎片,散落了一地也白搭。
人不需要知道许多信息
我承认,在这个信息时代,我是一个落伍者。无论何处,人手一部手机,大家都在埋头专心地接收和传播信息,每见这个情景,我就觉得困惑不解。我坚定地认为,一个人完全不需要知道许多信息,只需要知道与自己的生活和心灵真正有关的东西,那超出的部分不但无用,而且挤占了有用东西的空间,扰乱了内心的秩序。这就好比进食,有足够的营养即可,用不着摆一大桌菜,那多余的全都浪费了,硬吃下去则阻碍了营养的吸收,扰乱了消化的秩序。
手机控
手机扼杀不了智者,但会使他更孤独,因为废掉了许多可能的爱智者。
聚会的场合,当我看到在场的人全都埋头于手机的时候,我暗自为其中那些心智本来优秀的人感到惋惜。
被遮蔽的古代文化光芒
中国古代有灿烂的文化,其光芒已被急功近利的旅游开发和良莠不分的国学宣传遮蔽。倘若现在中国社会有良好的法治秩序,中国人有良好的精神素质,古代文化会闪放怎样美丽的光芒啊。
对青年学人说
对于自己的学术和写作,我只用两个坐标来衡量,一是在我的人生中的价值,二是在人类文化和社会现实中的价值,其余概不重要。
我想对仍在现行学术体制内为职称奋斗的年轻一代说:做学问就是做人,把眼光放远一点,你要对得起自己的生命和良知,以真性情做真学问,让自己真正得到提高,也感到快乐。
一个有趣的题目
一个有趣的题目:人类四大精神导师的阅读生活。孔子是勤奋地读了易经的。苏格拉底年轻时读他的老师阿那克萨戈拉的书吗?后来他不读书了吧?佛陀至少在出家后不再读书。耶稣应该读过《旧约》,此外就可能没读什么书了。
四大精神导师基本不读书,完全不写书。可是,想一想他们之后浩如烟海的儒学、哲学、佛学、神学著作,这四个基本不读书、完全不写书的人竟启动了人类历史上最强盛不衰的读书写书的传统。
《人生不较劲》
周国平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5-1
配图:Laurent Rosset 观念艺术摄影
爱| 爱情| 善意| 感情
孩子| 父母| 父亲| 女儿| 教育
命运| 位置| 快乐| 欲望| 妥协| 弱点
道路| 人生| 沉默| 真实| 觉醒| 尊严| 使命| 本质
智慧 | 年轻
|自白| 友谊 | 大自然| 雄心 | 谦和 | 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