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绝大部分的投资大师不同,杰西·利弗莫尔是一个非常草根的人物,不但没什么文化,作为可以跟摩根打交道的人,也不怎么注重自己的社会形象,赚了钱就花天酒地,反而跟A股早期的庄家游资大户很像,所以后期被罗斯福政府整得很惨。
但是话说回来,利弗莫尔活跃的时代,什么股票理论都没有,所有的人都是草根打法,很多人把市场派理解成“看图派”,实际连K线图都还没有运用到股市上,利弗莫尔却能凭着天赋,把数据在大脑中转化为图形,做到了“眼中无图,心中有图”。
凭着惊人的天赋和大量实战,利弗莫尔总结出了很多市场派至今仍为人奉为经典的投资理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
看清趋势,而不是看清价值。
所谓趋势就是股价沿着当前的方向继续前进的的动力
,比如说一个股票,当一个股票上涨后,正常市场中,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要卖,就会导致股票缺乏继续上涨的动力,也就是没有形成趋势。但在少数情况下却并非如此,上涨了之后还能继续再上涨,形成上涨趋势。
为什么有些股票总是随机漫步,有些就可以形成趋势呢?
股价是没有生命的,让它们前进、后退或停止的真正动力,有两个思想的角度,
一个是内在价值,另一个是人的行为。
前者是价值投资者的分析思路
,他们会很简单地告诉你,要么是公司内在的价值发生了变化,导致股价的上涨,要么是整个市场的情绪过于高涨,去推动价格不断偏离价值,而价值投资者就是要识别出第一种可能,以及股价是否因为掺杂了第二种可能而涨得太高。
而后者是市场派的答案,理解人的行为才能理解投资,利弗莫尔和索罗斯,一位是草根高手,一位是哲学投资大师,最终将这个注重趋势的市场派投资,推成投资的另一座奇峰,并在A股的实践,获利了比价值投资更大的成功。
我将分两篇文章就来聊聊这两位大师的基本理念的传承与发展。
以利弗莫尔为代表的市场派也认为,股价趋势的持续上涨,是企业内部发生了我们不知道的变化,不同的是,
利弗莫尔从来不试图搞清楚发生了什么,他认为企业的价值是一个很难捉摸的东西
——实际上研究企业价值的方法要再等几年,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一书的横空出世。
利弗莫尔认为“当某只股票上涨时,不需要解释它为什么上涨,必须存在连续的买入,才能保持上涨的势头”,所以
投资者应该去研究人,为什么买,研究市场,什么样的市场会让人持续买入
——所以被称为市场派。
而利弗莫尔
最核心的理论就是最小阻力原则
——“价格,像其它所有的东西一样,
沿最小阻力线运动。它们总会怎么容易怎么来
,因而如果上升的阻力比下跌的阻力小,价格就上涨,反之亦然。”
一条山间小溪总是会向着地势最低的方向流,因为这个方向的阻力最小,如果流进一个没有缺口的洼地,就会形成一面小湖停下来,因为此时没有阻力最小的方向;但当上游流水让水位抬高到一定程度后,湖自然会出现一个出口,就形成了一个新的“最小阻力方向”,继续向下流。
市场大部分时候处于买卖均衡状态,就像那面没有河流流出的湖泊,没有出现“最小阻力方向”,没有趋势性投资机会,但随着水位抬高——包括内部因素的演绎、资金面的积累等等,“最小阻力方向”一定会出现。
从“最小阻力原则”出发,利弗莫尔的投资方法,核心包括以下两点原则:
1、最核心的战术是“突破关键点开仓和加仓”
大部分时候,交易总是在一个区间内波动,就像那面平静的没有方向的湖水,所以很多投资者都会被吸引在区间内高抛低吸,赚了几次小钱后,这些人渐渐认为,这个游戏会永远玩下去。
所以,当公司、行业或整个市场内部已经发生了有利买方的变化时,由于这些“高抛低吸”资金的存在,导致股价并不会立刻体现,导致股价落后于实际,就像水不断流过来,但周围没有出口,那就形成一段时间的湖。这个阶段表面平静,但实际上水位在升高,湖水在不停地拍打着湖岸。
随着从各种渠道渐渐了解内情的买方越来越多,总有一天,股价会打开一个缺口,上涨形成的资金和在高位卖空止损的资金,
会形成一个在原有震荡区间加速上行的形态,市场派称之为“突破走势”。
而利弗莫尔想抓住的,都是这一类“突破关键点”的开仓和加仓机会。
“做多伯利恒钢铁”是利弗莫尔1915年的经典案例,当时正值一战爆发,对钢铁的需求量猛增,伯利恒钢铁作为美国的钢铁龙头,股价两年时间从40元涨到600元,但利弗莫尔主要做了98元到145元这一段,时间只有短短两天。
今天的投资者可能会觉得利弗莫尔卖得太早,主升浪没有做完,但
这个位置实际上将“关键点突破”的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至
,因为在这之前,利弗莫尔刚刚经历了一次破产,凭着自己积累的信誉,有券商愿意给他一次融资买入500股的机会——只有一次成功的机会。
利弗莫尔从40多元伯利恒钢铁刚刚启动时就开始关注,但他并没有急于出手,因为他认为的关键价格是100元,所以他要耐心等待,以确认股价可以涨到这个位置。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详细回忆了他这一段时间的心理,虽然股价每涨一元,意味着他“损失”了500元,但“最终还是自己的常识战胜了贪婪和希望,耐心等待了六周”,直到股价涨到98元,利弗莫尔才一击出手,买入500股,第二天涨到114元后,又追加了500股,第三天股价涨到145元,进入盘整期,利弗莫尔出手,账户上凭空多出3万多,为他第三次东山再起打下基础。
他还记录了自己违背“突破关键点”原则后的失败案例:
那一次,利弗莫尔认为棉花会大涨,但始终在那个关键点位之下波动,他知道自己应该等,但又突发奇想,如果“稍稍给它加把劲儿,它就能突破阻力位了”。
于是,利弗莫尔比计划提前买入,果然棉花价格涨过了关键位,但又掉下来,利弗莫尔再“帮忙”,价格再一次冲上去又掉下来,反复几次,最后不得不放弃,净亏20万止损出局之后,棉花又一次自然突破了关键位。
按交易计划,利弗莫尔应该买入,但经过前面几次的折腾,他看多的信心动摇了,没有及时出手,眼睁睁地看着价格一路暴涨。
所以“关键点位”并非迷信,而是
有心理学依据的市场多空力量转换的临界点
,有经验的投资者可以预测这个点位,但还需要科学的交易计划、耐心的等待和戒惧戒贪的执行力。
这个突破买入的方法,后世已经运用得非常普遍了,还有一个“海龟交易法则”将其变成一套具体的交易规则,这也导致了这个方法的有效性下降,现在的投机市场,
由于做趋势交易的资金超过了做高抛低吸的资金,大部分都是假突破。
所以有人认为,利弗莫尔的方法现在已经不管用了,但这明显忽略了利弗莫尔的第二个原则。
2、等待真正的大趋势出现
利弗莫尔反对逆势买入,等于是在水没有冲出湖泊时,盲目预测缺口的方向。由于必须等突破关键点,
他的做多(做空)成本永远高于(低于)市场平均成本,这就要求一定要有很大的获利空间,即大趋势。
所以利弗莫尔对市场的依赖性极强,大牛市才有大牛股,大熊市才有做空大趋势的机会,前面说的伯利恒钢铁一战,当年道指年度涨幅高达81%,就算瞎买的赚钱概率也很高,伯利恒钢铁只是一个开始,这一轮行情他一共赚了300万。
回看利弗莫尔活跃的
1903-1933年,美股波动巨大,暴涨暴跌
(跟现在的A股很像),31年中11年涨幅超过20%,有9年跌幅超过-20%,
大部分时间都很适合这一类趋势交易性选手
,他交易生涯的巅峰是1931年的美股股灾中做空赚了一亿美元。
反例也有,他曾经在1911~1914年亏损累累而破产,因为这几年一直是震荡行情,要么找不到机会,要么一进场就止损。
所以,利弗莫尔的交易方法并没有过时,
但现在这种指数动辄20%以上的涨跌幅走势,比利弗莫尔的时代少很多。
2016年以前的A股,也有早期美期的特点,但A股只能做多,做空有非常多的限制,就少了一半的机会。
唯一符合要求的是商品期货市场,但大部分品种的容量太小,一两个亿以上的资金就有很多品种做不了。
现在的趋势交易者,要么比利弗莫尔更有耐心,要么改进他的方法。
当然,如果只是机会少,那也没什么。但利弗莫尔的交易方法有一个巨大的阴影,导致他的方法始终无法被人放心使用。
趋势交易最难的地方有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