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ature是中国最大的学术公众号,由清华大学,哈佛大学,中科院等多单位的博士团队联合打造,
现推出iNature人才公众号,
专注于
人才招聘
,学术进展,科研资讯
,感兴趣的可以长按或者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
由于新病例的迅速增加,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很快引起了全球关注,病原体被鉴定为SARS-CoV-2。截至目前(2021年5月18日),
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实时统计数据,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1亿6404万例,死亡人数达340万。
这些数字每天都会更新,而且预计还会进一步增加。
口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但其缓解SARS-CoV-2传播的有效性仍存在争议。
2021年5月20日,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研究所,暨南大学,上海环境科学研究院及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等多单位合作,苏杭
及
程雅芳
共同通讯在
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
Face masks effectively limit the probability of SARS-CoV-2 transmission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发现口罩功效的差异可以通过病毒丰度的不同机制来解释,并与人群平均感染概率和繁殖数量有关。
对于SARS-CoV-2,感染者的病毒载量可以变化几个数量级。
该研究发现,大多数环境和接触条件都处于病毒丰度低(病毒限制)的条件下,其中外科口罩可有效防止病毒传播。在可能富含病毒的室内环境(包括医疗中心和医院)中,需要更先进的口罩和其他防护设备。
口罩与其他预防措施,例如通风和疏散相结合,特别有效预防新冠的传播。
空气传播是呼吸道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包括SARS-CoV-2。
广泛提倡戴口罩以减轻传播。口罩被认为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保护人们:
源头控制
,通过空气中的飞沫和气溶胶减少呼吸道病毒的散发和传播;
佩戴者的保护
,减少空气中呼吸道病毒的吸入。
但是,
口罩的有效性仍在争论中
。与颗粒渗透率非常低(约5%)的N95 / FFP2呼吸器相比,外科口罩和类似口罩的渗透率更高且变化更大(约30-70%)。
鉴于在呼吸时,尤其是在打喷嚏或咳嗽时会散发大量颗粒,可能穿透口罩的呼吸颗粒数量很多,这是导致对其防感染功效产生怀疑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
随机临床试验显示不一致或不确定的结果,一些研究报道使用口罩的益处很小或没有效果。
因此,外科口罩和类似口罩通常被认为是无效的。另一方面,观测数据显示,戴口罩人口比例更高的地区,可以更好地控制COVID-19。
那么,如何解释这些相反的结果和明显的矛盾之处呢?
在这里,该研究建立了一种空气传播病毒暴露的定量模型,该模型可以解释这些相反的结果,并为量化口罩的功效提供基础。该研究表明,
口罩功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携带病毒的丰度。
根据空气样本中SARS-CoV-2的直接测量结果以及人群水平的感染概率,
该研究发现大多数环境中的病毒丰度足够低,因此口罩可以有效减少空气传播。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21/05/19/science.abg6296
—
END
—
内容为
【iNature】
公众号原创,
转载请写明来源于
【iNature】
微信加群
iNature汇集了4万名生命科学的研究人员及医生。我们组建了80个综合群(16个PI群及64个博士群),同时更具专业专门组建了相关专业群(植物,免疫,细胞,微生物,基因编辑,神经,化学,物理,心血管,肿瘤等群)。
温馨提示:进群请备注一下(格式如学校+专业+姓名,如果是PI/教授,请
注明是
PI/教授
,否则就直接
默认为在读博士
,谢谢
)。
可以先加小编微信号(
iNature3
),或者是长按二维码,添加小编,之后再进相关的群,非诚勿扰。
投稿、合作、转载授权事宜
请联系微信ID:
18217322697
或邮箱:
[email protected]
觉得本文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