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食品伙伴网订阅号
订阅号—及时了解食品行业最新动态和舆情信息,参与行业热点讨论。食品伙伴网(www.foodmate.net),做中国最优秀的食品行业门户网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吴晓波频道  ·  双11还是给了我们九个惊喜点 ·  昨天  
第一财经  ·  跌啊!情绪指数来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食品伙伴网订阅号

一个工作在一线的标签检验员的心声

食品伙伴网订阅号  · 公众号  ·  · 2017-10-11 17:54

正文

食品论坛网友 “长耳朵精灵”分享:


一直都是在论坛里潜水学习,第一次发帖。实在是最近心中感慨良多。


我很感谢食品论坛里一直无私分享各种知识的nirvana版主、Mac_OS_X、吴版主等技术大咖,和热心参与的各位老师。这些知识让我这个食品行业从业者获益良多。


我是西部省份一家检测机构的工作人员,2014年单位为了提高服务附加值,推出了食品生产许可证标签免费咨询业务,我承担了这项工作。在食品检验机构工作的近5年时间里,我深知标签咨询工作,看似不起眼,在检验机构也是很次要的地位,但是,其实责任很重,稍有闪失就会导致企业很大的经济损失。


在做这份工作的两年时间里,咨询了千余份食品标签,也一直是战战兢兢,生怕由于自己的疏忽,对单位和客户带来不好的影响和损失。


昨天一位14年找我咨询过的客户找到我,因为他有两个产品品种里面使用了亚麻籽。现在他要召回所有这两个品种产品,全部包装作废。我现在绝对也不敢建议他用加贴的办法补救。虽然客户没有过多责怪我,但是最后那句淡淡的“现在生意不好做,我的企业规模也不大,这次的损失很大”。由于自己的疏忽,没有提示客户不能使用国家没有明确说明可以用的食品原料,想当然的把A是B生产的,A是普通食品,B也一定是。好吧,这是特例,总有很多特例,我也不说啥了,事实已然如此。我很自责,但是心里也还是很感慨的。


虽然说每个行业的发展都是要有个过程,企业水平参差不齐,但是现在这种被职业打假人密集打假的行业怕是不多吧。我这千分之一的差错,对企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我也真是觉得还是难接受的。


本来食品标签检验的风险就很大,我们这些一线工作者真真都是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现在这几年更是雪上加霜。我们的论坛本来是大家互相学习,交流的好地方,可是看见某些职业打假人在里面乌烟瘴气,真是让人不舒服。


食品专业知识,在这些人手里,变成敲诈企业,发家致富的法宝。他们是苦心钻研标准法规漏洞。有人也许会说,怪你们检验标签的技术不精,被职业打假的找到问题,怪谁。我想说,是啊,每天要涉及那么多产品品种,使用那么多标准法规,随时还要能面面俱到怕我也是非人类了。虽然,我也并不是一个人在工作,我在一个认真严谨求实专业的团队里。但是,有些不确定因素我觉得我们也无法控制,食品标签这种带有一定主观判断的就更是风险大。偏偏这工作,就像我们单位一位老师说的:“100-1=0”。


我无意站在谁的立场为谁说话,我也只是数万个在食品标签检验一线工作人员中的一员。我们的薪水我觉得绝对的低薪,可是担的风险确实远超薪水n倍。也不知道为什么还坚持了那么多年。我想可能是真心的热爱这份职业吧。觉得能用自己的知识帮助到别人,是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期待着食品检测行业的外环境能更好,食品行业从上到下越来越规范,不要成为职业打假人的众矢之的。

网友讨论

nirvana

审核需要高水平的审核团队,尤其是知识结构互补型的团队,形式是标签,可要审核的内容何止标签本身?


feng4321

打假人过于偏重利益就是把好事做坏了


ly-君子兰

我们的薪水我觉得绝对的低薪,可是担的风险确实远超薪水n倍。非常赞同这句话,这么多年,我们的工资一直是低薪,承担的风险却越来越高,不成正比啊


芷云

确实不容易啊!有时长期处于头痛中,审标签要掌握很多知识点的,一点也不能想当然和我以为,所以只有多查多问了


yandan817

食品标签这种带有一定主观判断的就更是风险大。偏偏这工作,就像我们单位一位老师说的:“100-1=0”。

楼主的文章中道出了很多标签审核人员的金句。尤其是这句,我觉得深有体会


东海钓夫

人间正道是沧桑,乌云遮住太阳的时候有,当不会长久。

目前打假已经完全偏离立法的初衷,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实业发展的不安定因素,相关部门也已经注意到,相信会出台相应的措施进行纠偏。

振兴实业才是国家发展的根本。

长耳朵精灵

希望这一天早点来。食品行业这种被密集疯狂打假的情况已经是很不正常了。不说企业,就连基层监管人员都疲于应付了。

东海钓夫

鲶鱼效应的目的是为了让小鱼活的更好,而绝不是让鲶鱼把小鱼们都吃掉。


jack19891114

这是一个行业发展期的阵痛,而楼主只是伴随着发展被波及。您说的亚麻籽,应该还不仅仅是标签的问题,涉及到物料是否为食品原料的问题。一般这是研发在开发产品时就要查清并且规避的问题,那么出现问题了,只能说,这个客户规模不大,这是表现。深层次的问题是,公司没有技术人才,没有真正专业的人才。这是很危险的,可以类比到三聚氰胺的问题。三聚氰胺并不是普通奶农可以想到的东西,为什么会被添加进去,自行脑补。食品行业,专业素养层次不齐,直白讲,对于河南河北那一带的食品企业,我还是相当害怕,一般不会买该区域的食品,除了知名品牌的产品。这是为什么?绝对不是因为我看不起这些地方的企业!食品门槛太低,在食品安全法没出台之前,如果你做过食品添加剂销售,你就知道有多乱,特别是一些小公司,流通渠道走乡下小店,特别是5毛零食,真的很可怕。其次可怕的就是炒货,为什么会这样?一切就是因为门槛太低。提高门槛,砍掉小企业,这是为了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环保盛行的当下,就是为了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不是说关闭这些公司,环境就可以快速的改善,并不是这样的。以上,纯属我个人的幼稚看法,不当之处,欢迎讨论。

长耳朵精灵

您说的确实是现在存在的一些现状和问题。现状就是,大企业基本不会有什么问题,资金和技术实力雄厚;中型企业看老板和他手底下有没有人才;小企业基本看老板的良心。水平层次是参差不齐。想想还有一些连监管范围都不在小作坊、黑作坊、造假窝点也是害怕。

监管部门也自顾不暇,食品企业大大小小多如牛毛,基层监管部门合并,干活的人越并越少,事情却越多。而且很多人之前都没有接触过食品。

食品行业的发展确实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从顶层的设计,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的完善,监管力量的增强,食品企业自己的进步,相信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做的越来越好。

至于亚麻籽这个问题,本人持保留意见。您可以看一下卫计委对普通食品原料界定一直很模糊,大家查不到,不清楚只能一事一问,后来受不了了2014年整了个说明。一个在国内外都有广泛食用习惯,悠久食用历史的食品现在被一个权威部门回复不是,没有做过评估就了了。亚麻籽不是食品原料,是药材,却可以生产普通食品亚麻籽油。这逻辑上说的通吗?有人也许会拿棉籽油说事儿,问题是客观的讲,棉籽我们国家及其他国家有食用习惯吗。另外了这个食用习惯又如何界定。食用,生产,加工30年的历史,照目前这种情况这种定义下的普通食品原料出现,还没到30年就被毙了,食用习惯更是说不清楚。如果这不是有关部门的答复,是否又是这种结果呢。如果不是网络发达的今天,从2016年职业打假人揪出来这个问题,到不久前论坛里的吴版发出帖子,估计很多人到今天还是不确定到底能不能用。为什么一个原料能不能用到2016年,2017年还不断有食药监各级监管部门发函去问呢。浙江省食药的公开征询意见函又是几个意思。这就是经历亚麻籽原料事件的人都付出了各种代价,相信今后应该不会有人再拿它当食品原料用了。

我只能说在现行的规定下,企业有错,我也有疏漏。今后我对食品原料不是卫计委明文规定的食品原料,要不让企业报新资源(如果企业愿意花这个时间精力和金钱,造福其他人);要不就不要用。


营业厅2005

类似其它行业,如煤矿,食品行业逐渐走向大鱼吃小鱼,兼并的过程也是乱象渐渐减少的过程。现在是阵痛期吧。每个人在练好自己的内功,迎接新的挑战。


食品论坛网友 长耳朵精灵 原创分享


食品伙伴网,网聚食品人。(www.foodmate.net)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吧!

微信客服 foodmatebbs

部分文章转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业务合作请联系 0535-2122193


阅读原文,查看更多食品行业监管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