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医院用“三步走”实现以信息化手段改善就医体验。具体做法如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下称朝阳医院)是北京市的门急诊“大户”,去年就诊量超过380万人次,日均门急诊量过万。
8月29日下午1点,记者来到朝阳医院门诊大厅,挂号、缴费、取药、取报告井然有序,排队的只有寥寥数人。
精准预约挂号,门诊不再拥挤
下午1点15分,殷女士来到门诊大厅右手边的自助取号机旁,在机器上点击取号、刷社保卡,挂号条出来了。殷女士是两周前通过“京医通”微信公众号挂的号,预约的就诊时段是下午1点到1点半。拿到挂号条,京医通取号成功的通知也发到了手机上。来到眼科门诊,殷女士刷卡取了分诊号,当天下午人比较多,等待半小时后看上了病。当医生开出处方后,殷女士手机再次收到京医通推送的待缴费通知。因不需要取检查报告,殷女士直接到一层自助机上用微信扫二维码缴费,然后到大厅西北角的药房前,刷处方单上的条形码拿到药房排队号。5分钟内,殷女士取了药,此时是下午3点10分。
“非常方便,带一个手机就看了病。基本不用排队,全程自助,只是在诊室门口等了一会儿,时间不长。”殷女士告诉记者。
目前,该院门诊预约挂号量占总挂号量的80%以上,预约途径达9种,就诊预约时间最短精确到15分钟,预约检查时间精确到最短10分钟。
殷女士拿到处方时,还享受到了药师前置审核服务,规避了用药风险。药师朱莹在一楼药房通过后台审核了殷女士的处方。朱莹解释,系统会自动弹出不合规处方的窗口,比如一张处方上出现同样成分的口服和注射药物,或是相互作用的药物,药师需要在30秒内审核完毕,点击“允许发药”或“处方干预”,与医生线上或电话沟通进行双签字,处方才能在诊室打印出来交给患者去缴费。
自2012年以来,朝阳医院以信息化手段改进服务流程,缩短等候时间,大大改善了人们的就医体验,努力打造“指尖上的医院”。目前,医院预约诊疗可以精确到15分钟内,每天4000—5000人次自助挂号,超过2000人次自助缴费、打印检查化验报告。急诊分级叫号、慢病分诊等助力营造患者舒适、便捷的就医环境,推动分级诊疗,就诊量因此减少近6%,医生更专注于处理疑难病例。
急诊病情分级,急症及时救治
“挂不上号就挂急诊,立马能看上。”这是很多人口口相传的看病“秘笈”。结果,真假“急病”都来看病,急诊往往“急”不起来。
朝阳医院的解决办法是,把病情分出轻重缓急,越急越往前排。今年2月,该院在急诊流水区域启用分级叫号诊疗系统,将就诊患者按照四级分级诊疗:一级极危重患者,立即进入急诊抢救室就诊;二级危重患者,在5分钟内积极处理;三级病情急患者,在15分钟内处置;四级一般病情患者40分钟内处置。
8月29日下午3点30分,急救车拉来患者李大爷,家人介绍老人摔了一跤,下肢失去知觉,赶紧叫救护车到医院。护士给老人测了血氧值,发现比较低,怀疑发生脑梗,于是在系统标注为一级极危重患者。看到标注,急救内科副主任医师李鹏从抢救室出来,开始给老人问诊。在急诊抢救室,记者看到医院聘用了护工免费为患者提供看护服务,家属也不需要在抢救室陪护,整个急诊抢救区忙而不乱,抢救室里安静有序。
“我在急诊干了20年了,以往急诊不分病情,先来先看,大部分患者来了就只是开药、化验,占用了大量的急诊资源。用了分级叫号系统后,急诊就诊变得有秩序,医生看病更从容。更重要的是,真正需要急救的病人优先得到服务。”李鹏说。
慢病分级诊疗,医院社区携手
朝阳医院调查后发现,可以回到社区就诊的有六大类慢病患者,即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阻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多达14万人,让他们回到社区开药、康复,需要实现社区和医院服务的同质化。于是,在和8家社区卫生机构共建医联体的基础上,朝阳医院建立了“慢病分级诊疗平台”,将医院住院、门诊、急诊和医联体内社区医院的医疗资料数据接入整合,医院、社区医生都能看到患者的所有医疗数据。
8月29日下午4点,家住北京朝阳区六里屯社区的张大爷来看病,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池洪杰打开医生工作站,系统提示该患者为分级诊疗平台管理的慢病患者。池洪杰看了患者以往在社区和医院的处方等就诊记录,告知患者可以回到社区开药,社区慢病用药和医院的一样,并且她会定期到社区去出诊、查房,培训社区全科医生。张大爷很高兴,表示以后就去家附近的社区卫生机构看病。
“有了分级诊疗平台,到我这个科室就诊专门开药的患者少了约30%,剩下的都是有并发症、疑难杂症的病例。”池洪杰说。
“5年来,医院在推行医药分开、法人治理、医保付费改革的同时,坚持改善医疗服务、提高服务质量,让患者获得更好的就医体验。”朝阳医院理事长、党委书记封国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