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击点图片上方蓝色的“生命季刊”,选择“关注”,您就会每天收到生命季刊播发的文章)
今日经文:
我想,现在的苦楚若比起将来要显于我们的荣耀,就不足介意了。
受造之物切望等候神的众子显出来。
因为受造之物服在虚空之下,不是自己愿意,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
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脱离败坏的辖制,得享
神儿女自由的荣耀。(罗马书
8:18-21
)
苦难是圣经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当人类历史的话剧刚一拉开序幕,苦难作为一种生命现象,就开始成为历史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了。
圣经告诉我们,在人类历史的起头,苦难是与罪恶结伴而来的。人类的罪恶史有多长,苦难的历史就有多长。在人类始祖亚当、夏娃犯罪堕落这一悲剧性的历史事件中,苦难出场了。这个事件记载在圣经创世记里。当神因着祂的爱、为了祂的荣耀、按照祂的形象而创造了人类时,人的地位和价值是极其崇高的。但人很快从这个崇高的地位上堕落了,他用神所赋予的自由意志选择了不信神和悖逆神。神在创造中所显明的完美的荣耀,因人犯罪而被“亏缺”了。
我们从圣经的启示中看到,罪首先破坏了人与神之间的关系。这一基本关系的破坏,又导致了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关系的破坏。从圣经创世记第
3
章中,我们可以找到各种关系遭到人类之罪破坏的原始记录。
人类悖逆了生命之主,死就成了人生必然的结局。当人犯罪之后,罪咎感就常驻在人的良心中,取代了人犯罪前良心的纯静与平安;人内在生命的平衡打破了,人与自我的关系就破坏了(注意亚当犯罪后听见神的声音所显露的恐惧与羞愧,创世记
3:8-10
)。而人与人之关系的破裂,可悲地表现在人类的第一对夫妻之间(注意亚当在面对神的质问将责任推卸到夏娃身上的做法,创世记
3:12
)。人与自然之关系的破坏,也是罪的结果,地因亚当犯罪的缘故受了咒诅,给人长出荆棘和蒺藜来(创
3:17-18
)。
罪性这种东西,当然不会满足于静态地在人心里安睡;一有机会,它就会改头换面,转化为各种恶行。如果说创世记第
3
章记录了“罪因一人入了世界”(罗马书
5:12
)的开端,那么,进入第
4
章后,目之所及,就是无休无止的谎言、谋杀、淫乱和强暴了。圣经告诉我们,耶和华神因“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而“心中忧伤”,以至于他要把人和地“一并毁灭”(参创
4:8-11
,
6:1-13
)。
的确,当人与神的关系破裂,人与真、善、美、圣的源头和本体隔绝之后,在罪恶权势之下的人,无法不生活在邪恶、过犯、焦虑、忧伤、空虚、无助、苦毒、忌妒、恼怒、愁烦等心灵状态中。在旧约圣经中,前述这些字眼在意思上都和罪有某种关联,都从某个角度解释着什么是罪。罪使原本有意义的人生变得没有意义;罪是人生命中负面因素的总和。总之,不信神、不守神的律法、不感谢和敬拜神、拜偶像、自义和骄傲、欺压和残害他人、蹂躏和破坏大自然等都是罪。如果必须给罪下一个定义,根据圣经,我们可以说,罪是存在于人性之中的、使人悖逆神并导致人走向死亡的、人自身无法克服的一种权势和力量。在这种权势之下,人犯罪侵害他人,也受罪遭人侵害。同样,因人的罪,大自然也受了咒诅。神“使江河变为旷野,叫水泉变为干渴之地,使肥地变为碱地,这都因其间居民的罪恶”(诗篇
107:33
);“地被其上的居民污秽,因为他们犯了律法,废了律例,背了永约。所以地被咒诅吞灭,住在其上的显为有罪”(以赛亚书
24:5-6
)。大自然从人类文化意义上的朋友,变成了人类的“仇敌”。一方面,大自然因不断被人类之恶所“激怒”,经常对人类采取各种“报复”行为;另一方面,大自然也与人一同“叹息劳苦,直到如今”(罗马书
8:22
)。
苦难既是罪恶的影子,借着观察罪恶现象就可以对苦难的本质有所认识。根据圣经,我们可以说,所有的苦难(无论是内在的或外在的),或直接或间接,都是人类之罪破坏了上述几种关系的后果。换句话说,苦难的本质就隐藏在各种和谐关系遭到破坏的状态中。
一般说来,苦难是可经验的生命现象,常表现为肉体或心灵的痛苦经历。但就其本质而论,苦难则是和谐关系的破坏。如此一来,罪恶的问题不解决,苦难的问题也不能解决。破坏和谐关系的起因是罪。解决罪的力量是十字架。圣经让我们看到,从神用皮子(暗示着一个无辜生命的代死)给亚当和夏娃做衣服(创
3:21
),到祂在新天新地里擦去祂儿女一切的眼泪,十字架的工作将贯穿始终。
十字架是理解苦难的钥匙,也是承受与超越苦难的能力。如果前述之“苦难是罪恶的影子”、“苦难是和谐关系的破坏”等说法是合乎圣经的,那么,除了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还有什么可以使被罪破坏了的人、神关系得以恢复呢?还有什么可以使人与人、人与自然及人与自我的关系得以调和呢?基督的十字架是和好的十字架,“既然借着祂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借着祂叫万有,无论是地上的、天上的,都与自己和好了”(歌罗西书
1:20
)。
苦难有其奥秘性(例如约伯就根本不知道在他的苦难背景中有撒但对上帝的挑战因素)。苦难的奥秘性有时会挑起受苦者痛苦的好奇心。面对苦难,我们会不由自主地问“为什么”。但神并不回答这些唯有祂才能回答的问题;因为祂没有义务满足我们的好奇心。有时候“痛苦的好奇心”反而会加深我们的苦难经验。好奇心被成熟的信心所代替,才能经由苦难而得到真正的属灵祝福。神不会去满足我们的好奇心,但祂乐意赐给我们信心。祂赐信心的方法是让我们真认识祂,并在苦难中像约伯一样“亲眼看见”祂。这样的信心可能是前一次苦难环境中所结的果子,但它却会成为我们承受与超越下一次苦难的能力。
我们必需求神赐给我们一个最稳固的基石。当各样的苦难临到我们时,我们可能会手忙脚乱,我们会从信心的“高度”(实际上只是主观层面的信心),从所谓的平安、喜乐状态中往下掉(能够这样“掉下来”实在是苦难给人带来的益处)。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就是这个基石。十字架是纯然客观的,不因人信仰的主观色彩而有所改变。在这里我们可以重新找到信心的依据,找到我们的安慰与承受苦难的能力。十字架将重新恢复我们在苦难中所失去的真信心。
D.A.
卡森的观察十分敏锐,他说,在我们因苦难临到而陷入失败与痛苦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充分思考十字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