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蓝字可加关注。
微信号:bainian02
心中想去的地方,总有一天脚步也能抵达
图文:若有所思
这篇文章很长很长 ,
因为我写了很久很久。
仔细读完需要20多分钟,
建议你先收藏,
等有时间慢慢读。
我有我要赶去的远方,
风雨兼程,披星戴月。
藏西秘境,天上阿里。不到阿里,何言诗和远方。
阿里是西藏之西,真正的西藏。
这是羌塘高原的核心区,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之一。
不论是珠峰大本营、圣山
冈仁波齐
、
还是考古学家孜孜探寻的象雄王国、古格王朝等的古老文明,
还有那
扎布耶茶卡、班公措、错那错、玛旁雍错、当惹雍措…
这一措再措的阿里大北线,是探秘西藏文化不得不去的地方。
其实想去阿里好些年了,虽然以前去过二次西藏,但是从未到达过
藏西秘境
。那片神圣的土地,一直在那里,召唤我。轻轻问着,何时到达?
先放几张旅途照,随意感受下:
那一路我的座驾
圣山岗仁波齐
任性开到班公错的湖边
没有一辆车的路
在路上,遇见未知的自己
一拖再拖,总有顾虑。大致是:
一,
时间太长。光一个阿里大北线就要走十三天。
二,
海拔太高。阿里地区是西藏海拔最高的地方,平均海拔4800米左右,怕自己那么多天高海拔,会撑不住。
三,
条件艰苦。去过的朋友回来说,住不好吃不好,加上高反,很遭罪…
但那里究竟是什么样的?是不是真的如他们说的那样?不亲自到达,你永远不知道。
就如常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心中想去的地方,总有一天脚步也能抵达!”在三月中旬,终于下定决心,走一回。
谁知上海到拉萨的火车票不好买,等了一个月,差点放弃的时候,好不容易抢到一张硬卧票,还是个上铺。
阿里的线路,常规分成二种:阿里南线8日和阿里大北线13日。大北线相对来说更加经典,更加深入。纠结了半天,我是走阿里南线还是阿里大北线呢?想着也许这辈子只去一次阿里,也不差那五天了,那就阿里大北线吧。
大多数人的阿里旅行,会选择7、8、9月西藏最旺季的时候。可我偏偏选在几乎没有什么游客的三月中下旬。喜欢小众的线路,安静,去看一看不同的风景。
这是我第三次去西藏了。记得第一次去西藏时,各种忐忑,怕高反,于是和几个小伙伴,用二十天走了川藏线318国道,从成都到拉萨。
第二次去西藏,一个人买了张上海到拉萨的火车票,独自旅行,自由自在,还拼车莫名其妙去了次珠峰大本营。
未曾到达的地方,总有太多的期待,在心底熠熠生辉。
会遇见怎样的风景?会和哪个陌生人一起走过那一路?会看到神山岗仁波齐么?会不会因为高反而放弃前行?
在无数的猜测和忐忑中,独自踏上旅途。
再放几张旅途风景,随意感受下:
雪后古格王朝
冰封错那错
冬日的冈仁波齐
任性包场了扎布耶茶卡
安静的文布北村
西藏旅行
18
天的总行程:
3月10日 20:08上海—拉萨,火车48小时。
宿火车上
3月11日 火车一日。
宿火车上
3月12日 19:30到达拉萨火车站。
宿拉萨平措康桑观景酒店
3月13日-3月25日阿里大北线十三日,拼车自由行,回到拉萨。
宿拉萨平措康桑观景酒店
3月26日 拉萨休整,布达拉宫广场及大昭寺闲逛,拍摄藏服写真。
宿拉萨平措康桑观景酒店
3月27日 拉萨飞回上海。
宿家中
关于阿里大北线行程,根据实际情况,与原计划有一些改动:
1,原计划住在冈仁波齐山脚下的塔尔钦,可是因为冬天没有客栈开着,直接一脚油门去了札达,因为陷车在雪中,到札达的时候已经是下半夜了,没有饭店开着,吃了碗泡面就停电了。
2
,原计划住在文布南村,可是因为太冷了,住宿的地儿没有暖气,而直接在尼玛县住下来,谁知道尼玛县
24
点准时停电,没有电热毯没有暖气,差点冻哭的那一夜,终身难忘。
3
,原计划住在纳木错景区里,然而以前住过的扎西半岛的彩钢棚客栈,因为年前的几场雪压塌了,只有圣象天门的蒙古包可以住,但当晚天气欠佳,没有可能看到漫天星星,于是直接住到了当雄。
4,因为没带泳衣,最后一天我们还取消了羊八井温泉。
真是计划不如变化快!和拼车的小伙伴,一路商量一路决定,最终走的,也许是一条独一无二的线路,这也是自由行的魅力所在。
不过实际的行程,还是挺悠闲的,不慌不忙。
大多数时候,可以睡到早上九点,再去吃个慢悠悠的早饭后出发。在狮泉河住了三晚,用一整天休整,睡懒觉,闲逛,是我喜欢的方式。
阿里大北线实际行程
第一天:拉萨→羊卓雍措→卡若拉冰川→江孜古堡→日喀则
宿:日喀则如家宾馆
第二天:日喀则→扎什伦布寺→拉孜→定日→久乌拉山口→绒布寺→珠峰大本营
宿:珠峰牛头旅馆床位
第三天:珠峰大本营→定日→老定日→希夏邦马峰→佩枯措→萨嘎县
宿:萨嘎宾馆
第四天:萨嘎→公珠错→玛旁雍错→拉昂错→塔尔钦→冈仁波齐→扎达县
宿:札达喜马拉雅客栈
第五天:扎达→古格王朝→托林寺→扎达土林→狮泉河镇
宿:狮泉河红兴宾馆
第六天: 狮泉河镇休整
宿:狮泉河金沙酒店
第七天:狮泉河镇→班公措→狮泉河镇
宿:狮泉河金沙酒店
第八天:狮泉河镇→革吉县→雄巴乡→亚热乡→错那措→仁多乡
宿:仁多乡心悦客栈
第九天:仁多乡→昂拉仁措→仁青休布措
→扎布耶茶卡
→措勤县
宿:措勤县高原印象客栈
第十天: 措勤→扎日南木措→当惹雍措→文布北村→尼玛县
宿:尼玛县大北线驿站
第十一天:尼玛→达则措→班戈措→月亮湖→班戈县
宿:班戈县纳木错宾馆
第十二天:班戈→圣象天门→纳木错→当雄县
宿:当雄尚客优酒店
第十三天:当雄→圣城拉萨
宿拉萨平措康桑国际青年旅社
点击原文链接,有西藏全境旅游的拼车线路,
你要做的,就是买一张去拉萨的机票或火车票,选一个适合你的线路。
或长按二维码识别,里面涵盖了西藏旅行全部线路。只拼车,住宿及餐费全部与拼车旅伴AA制,我就是在这里订的。分享给你。
总结了一些详细的细节,希望对你有用。
关于门票
因为是淡季,这一路的景点,仅仅二个地方是需要付门票的,共花费135元。一个是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淡季门票55元。另一个是纳木措的圣象天门,门票80元。
而到了旺季,这一路仅门票这一项支出,就得接近千元。珠峰大本营的门票180元,加上汽车进山费400元,光这项就是一大笔。
另外算上扎什伦布寺门票100元,古格王朝门票105元,羊卓雍错门票120元,纳木措门票120元…感觉冬游西藏,门票会省不少。
关于住宿
3月中下旬,阿里还是冬季,很多客栈都没有开始营业,选择性不大。我们都是当天定住宿,不用担心没地儿住。但是在旺季的时候,还是要提前预定,不然就没有地方住了。
最便宜的是珠峰牛头旅馆住的床位,100元/位。我们余下的11晚都住的标间。最贵的是札达喜马拉雅客栈,300元一晚。住宿费平均下来是200元/晚。
拼车司机会有熟悉的客栈推荐,可以按照网上的报价,到店还价。记得有一晚住宿,网上标价318元,到店还价至200元便搞定了。
关于时差
冬日,阿里地区和内地的时差相差二个多小时,晚上八九点多,天色渐暗。记得有一天在路上看了一场夕阳,最后一抹余晖落下,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每一天,早上八点多,拉开窗帘,窗外还是漆黑一片。
关于网络
中国电信在阿里地区信号最好,基本不会失联。但是网络信号断断续续,有很多时候没有网络。
所以提醒自驾阿里的朋友,要提前做好攻略,不能依赖导航,不然会迷失方向。中国移动和联通的网络在阿里地区非常差,小伙伴有的一连几天都无法上网。
关于气温
三月中下旬,阿里地区的气温在-16度到5度左右。但是倘若没有风,加上阳光灿烂,体感温度并不是很冷。外加大多时候都在车内,阳光晒的暖暖的,很惬意。
但是在羊卓雍错、错那措、珠峰大本营等地,风都特别大,把人吹倒的那种,就会觉得特别的冷,厚的外套一定要带一件的。
关于费用
2019年3月10日-3月27日,西藏18天旅行
,
总支出费用:11133元,平均每天620元。
费用不高,有好几天路途中,没有餐厅,都是吃的面包之类。
1,
交通费:
去程:上海-拉萨火车票:794元(硬卧上铺)
返程:拉萨-西安-上海机票:1570元(拉萨-西安-上海)
2, 阿里大北线十三天:
拼车费:4500元/人(含边境证,司机兼导游,汽油费)
住宿费:1845元/人(共十二晚,AA制,包含司机住宿)
餐费及杂项:896元/人(AA制,包含司机餐费)
3,
拉萨住宿费:
穷游的话,推荐拉萨平措康桑国际青年旅社,住宿三晚,每晚198元,共594元。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推荐
平措康桑观景酒店,拉开窗帘就是布达拉宫,那感觉非常棒。
4,
景点门票:
扎什伦布寺55元,圣象天门80元,共135元n
5,
其他杂项:
拉萨餐费,水果,干粮等,共计799元
关于遗憾
记忆里的那一路,安静美好,大多时候都包场,只有我们一辆车。我们遇见了雪后震撼的古格王朝;包场了一个游客都没有的珠峰大本营;把越野车开到错那措的湖边玩耍…
不过,总是有得必有失,没有哪个旅途是完美的。冬日,阿里大北线的很多湖,全部冰封着,而不是夏天的各种深蓝、浅蓝、湖蓝。
到了夏日,湖是蓝了,但因为雨季,很多路都变成了烂泥路,特别容易陷车,需格外小心。
——————————————————
——
记忆是会骗人的,很多的旅行,已经渐渐淡忘。
用心的记录这一次旅途,不为别人。只是希望,多年后翻起,嘴角会上扬,那一路还是历历在目。
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风景。所有遇见的,都是我该遇见的。
可是,我要如何记录这一路?如何告诉你心底那些小小的触动?如何形容这里的阳光,这里的风?也许,我只能什么也不说,装进记忆。
我只能分享给你,这仅有的一些,被相机纪录的风景。
DAY1-2 出发,一张火车票,不问归期
2019年3月10日,17点35分,开往上海火车站的大巴,第一排位置。车子开在高速上,看着汽车红色的尾灯,一车的陌生人。我想,我喜欢这样一个人,纯粹的孤单着。
某日,他和我说了句:“我只愿这辈子你不会忘记我。”。其实,有些人,已经刻进了我的生命里。
20点08分,Z164列车,还是那一俩慢悠悠的绿皮火车,还是上海始发站。二年前,我也是固执的舍近求远,从上海到拉萨,完整的四十八小时。
看着窗外的灯光迷离,仿佛时光倒流。
想起男人说,又不是没钱,为什么不做飞机去?“我喜欢,而已。”然后傻笑。
一个人的黄昏
清空了
天际最近的一片空白
车窗外
有陌生在敲打
这是西北的春麽?
离深深的三月
还有多久?
我坐在火车过道的折叠椅上,远方的朋友发来一首,为我写的小诗,很符合当时的心境。
行李箱里,例外的带了睡袋和吹风机。大概预料到,这次旅行该是很艰苦的一次。离开熟悉的城,熟悉的人,习惯了一个人游走在陌生的地方。习惯了不说话,只需微笑。
一个女孩的手机壳,放在我手边充电,上面写着:“很想休息。不,你没钱。”于是我又笑了。
对面的红衣男孩在打游戏,熟悉的王者荣耀的背景音乐,他马上大学毕业,一个人出来旅行,笑容很灿烂。
隔壁车厢的一对恋人正在发愁,那个男孩买到上海到西宁的站票,女孩买到上海到拉萨的硬卧,然而西宁到拉萨的火车票根本买不到。
两个人在硬卧车厢过道的椅子上一筹莫展,问我们有什么办法。貌似唯一的办法是男孩到了西宁坐飞机去拉萨。
不一会儿。乘务员把男孩从硬卧赶走了,女孩跟着去了站票的车厢,不愿意一个人睡。我看着他们两个的背影,叹了口气。
深夜,南京站,上来一个76岁的阿姨也去西藏。大块头,大嗓门,睡在中铺,好不容易爬上去。
听她和一个叔叔聊天,她说她在南京扬子工作了一辈子,盼到退休了,现在有四五千退休工资。她老伴去世十几年了,有两个儿子。一个在南京,一个在上海。她一个人住,自由自在。
她说,80岁之后就不能去西藏了,她得赶个末班车,把心愿了一下,以前一直没勇气,怕高反。
我看着她的白发,想:
有些事,年轻时不做,等老了,感觉都不同了。
很多人都这样,等啊等啊,一生就这么过去了。为什么没来西藏。忙着赚钱,怕会高反。等到实在来不及,才想着去做。
遇见一些人,听几个故事,这也是火车旅行的魅力所在。
早上迷迷糊糊醒来,同车厢叔叔阿姨的大嗓门把我吵醒了,火车窗外阳光灿烂。蒙住头想继续睡一会儿,还是睡不着,赖到八点爬起来去洗漱。
真好,一个人都不认识我,都不知道我是谁,可以不用化妆,扣一顶帽子。
中午吃了一个25元的盒饭,看了一下午的书。《乞力马扎罗的雪》看了二遍,关于死亡,谎言,和爱。
“啤酒、饮料、矿泉水、方便面、烤肠...有需要的么。”乘务员推着车经过我。躺着,全身心的感受着火车的轻微颠簸。
到了西宁,换了一辆供氧的高原火车。这一条铁路,整整修了十年,当时是怎样的艰苦?
过了青海,进入藏区,窗外有雪,所有的河流,都结了冰。
午饭很开心吃了方便面,大概已经有一年没吃方便面了,好开心,还给自己加了个鸭腿。
火车经过措那湖,在阳光下耀眼着。湖面结冰,成了水浪的模样,仿佛是忽然间就被某种魔力冻住了似的。
坐在我对面的那个小小孩,冲我笑笑,做了个鬼脸。不哭不闹的小孩,可爱极了。
扬在脸上的自信,
长在心底的善良,
丰盈在大脑里的知识,
融在血液里的骨气,
刻进生命的坚强,
挂在嘴角的微笑,
藏在心里的梦想。
他发来一条信息,说这是我,我希望我是,微笑。
DAY3 拉萨,看得见布宫的那个房间
48小时火车,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的难熬。与硬卧的陌生人有说有笑,看看书,写写字,睡个午觉,一眨眼便就到了。
火车停下,出站,检票,告别。我知道,有些人这辈子再也不见了,就如那个红衣少年王佳俊,他说他在拉萨呆几天,便去尼泊尔。他说,他考了教师证,也许以后会当个老师,他说,我很迷茫。
可是,谁的青春又不迷茫呢?
出了车站,搭了硬卧下铺一对夫妻的车,送我到预订的酒店。那个男人看我一个人,和他老婆说,不绕多少路,带我一程,感动着。
时隔二年,我又身在拉萨。
依旧住在平措康桑观景酒店,那个与布达拉宫仅仅是一扇窗户的距离的房间。街对面的
平措康桑国际青年旅社,承载着很多人对于拉萨的回忆。
平措康桑观景酒店的观景房相对贵一些,但是对于睡了二晚硬卧那张小小的床的我,急需一个宽敞安静的房间。
与二年前不同的是,
平措康桑
观景酒店
重新装修了,在二楼的前台登记,很贴心的准备了水果和茶。
我的房间在四楼,那晚没有大床房了,订了个标准间,非常的宽敞。那么问题来了,睡哪张床好呢?
暖气,茶具,吸氧设备一应俱全,细节很到位,床品的手感也很棒。拉萨海拔3800米左右,对于第一次到拉萨的朋友来说,最好不要洗头洗澡。
但是我对自己的身体有把握,毕竟是第三次来拉萨了,加上二天二夜的火车,岂能不洗澡洗头?
洗完澡,站在窗口,看着窗外的布达拉宫发呆,不舍得拉上窗帘。静夜如水,只听见自己的叹息。
布达拉宫,仓央嘉措,玛吉阿米....人世间的缘分,又有谁能说得清?
令我吃惊的是,原来平措康桑楼上的老鱼饭局,居然关门了。
六年前,第一次到拉萨,还在里面看着布达拉宫吃过晚餐,二年前,住在这里的时候,还去
老鱼饭局转了圈。
有一些记忆,我以为能找回的,终究成了云烟。
DAY4 再次遇见羊卓雍错的那抹蓝
路线:拉萨→羊卓雍措→卡若拉冰川→江孜古堡→日喀则
前面的三天,皆为序曲。
到这天,帷幕才拉开,我们开始了阿里大北线的第一天。再看了一眼窗外日出前的布达拉宫,然后下楼,退房,出发。
昨夜22:00,带我们走大北线的司机师傅(在这里我称他为
T
师傅
)
拉了个微信群,我才能知道,和我一起走阿里大北线的旅伴,是男是女,是何许人。
我们付的拼车费,是不含餐费,不含住宿费的。需要和拼车的小伙伴AA制,而且,我们四个
拼车的小伙伴,要负责
T
师傅的餐费和住宿。
T师傅是个回族驾驶员,不吃猪肉,只能去清真餐厅,所以他提出一路不跟我们一起吃饭。他提了个建议,让我们每天补80元给他,算11天,一共
补餐费
880元。划下来一个人220元,真心没要多,于是我们答应了。
第一站,是去办边境通行证,
T师傅负责办理,大约需要不到一小时。我们下车去吃了碗牛肉面当早饭,谁知以后的早饭,大多数是牛肉面。
没有
边境通行证,是无法进入阿里地区的。四个人就一张证,里面写了名字和身份证号码。
在西藏旅行,很多地方都需要刷身份证,检察
边境通行证,所以记得身份证一定要随身携带。
这一天的目的地是
日喀则市,路程不是很长,第一站是
羊卓雍措。
从拉萨到羊卓雍措,大约一百多公里,二个多小时的车程,但是因为区间测速,车子开的很慢。
羊卓雍措,藏语意为“碧玉湖”,因形似珊瑚枝一般,因此它在藏语中又被称为“上面的珊瑚湖”。
在西藏,几乎所有的湖,都被称之为“
措”。
羊卓雍措
简称羊湖,
位于山南市浪卡子县,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
这是我第三次到达
羊卓雍措,依旧觉得震撼。第一次见到羊湖一半是冰、一半是湖水的场景,非常有层次感。
那日阳光灿烂,只是山顶的风实在太大了,从我头发与围巾的角度便能感受一些。
羊湖观景台那里,有些游客在和藏獒合影,十元一次。想起我第一次来这里,也会兴奋的和那些大狗合影。
而此时,看着那些留着口水的大狗在寒风中,温顺的如同小羊,不免觉得有些可怜,丧失了它们的本性。
从山顶一路开到河边,越来越接近那片湖。阳光下,那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蓝色。
想要飞一个无人机,但是风实在太大,估计会把那小机器吹到湖里区,于是作罢。在湖边走了走,几只牦牛懒懒的趴着,毫无攻击性。
冬天的羊卓雍错,是不需要门票的,游客也少,安静极了。只是场景实在太大,无法用相机装下,只能截取了一些局部留念。
此时此刻,闭上眼睛,我仿佛还能听见那里的风,从四面方法吹过来,无处可躲。如深夜时某些心底的想念,汹涌而来。
午饭是路边吃的川菜,四个人点了三个炒菜,T师傅一个人去了清真餐厅吃面。路边的川菜有些贵,一个青椒土豆丝也要40元左右,不过并无其他选择。
从西藏拉萨开往日喀则,除了会经过著名的羊卓雍错,还会经过“红河谷”拍摄地的卡若拉冰川及江孜古堡,这两个都不需要门票。
卡若拉冰川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浪卡子县和江孜县交界处,距离江孜县城约71公里, 是西藏三大大陆型冰川之一。
这是
藏南正在渐渐消失的景点,冰川已经缩减了很多。
雪山直冲天际,与蓝天相吻,还是挺震撼的。
稍作停留,继续往前。在断断续续的聊天中,也开始慢慢熟悉拼车的小伙伴。只是我们四个似乎性格都内向,不是很爱说话。
也好,不用伪装,我喜欢这样一路听着歌,不用寻找话题。
不久就到了江孜,在傍晚时间,路上人们的影子被拉的长长的。
江孜古堡
只能远观,没有对外开放,位于西藏江孜县城里,是一批山顶式古堡的风格祖版,也叫江孜宗山古堡,因古堡所在的石山叫宗山。
终于在傍晚时分到达了日喀则。海拔3800米,西藏第二大城市。
日喀则有很多的酒店,客栈,高中低档都有。也有很多的餐厅可以选择。
我们在网上预订了如家酒店,163元/晚。房间很小,而且就在马路边上,有些吵。
值得提醒的是:阿里大北线上,几乎所有的酒店或客栈,都是只有楼梯没有电梯,即使是三楼的房间,行李箱都需要自己搬上去。酒店的人大多没有这种服务意识,偶尔有几个客栈的服务生愿意帮忙,都有种感激不尽的感觉。
好在拼车的小伙伴总是帮我把那个超级重的行李箱搬上去,海拔那么高,每次我都怕他高反。
这一天,拼车的其他三个小伙伴,都有不同程度的高反,还好不严重,大多是轻微的头痛,不需要吸氧。
晚上在客栈对面的火锅店,吃了一顿四川火锅,想着往下条件越来越艰难,一不小心就吃多了。
日喀则的夜晚,躺在床上翻一本书,心绪却飘的很远。想起上一次来
日喀则,
住的也是很简陋,第二天凌晨四点,就出发去珠峰大本营了。明天我将再次到达
珠峰大本营,迎接我的将会是什么?
DAY5 扎什伦布寺的那个清晨
路线:日喀则→扎什伦布寺→拉孜→定日→加乌拉山口→绒布寺→珠峰大本营
早晨吃过早餐,便去了
扎什伦布寺。
与一座寺庙的遇见,也是需要缘分的。
时隔二年,我又回到了这里。
二年前,是个冬日的傍晚,还记得阳光照在白色巷子里的切角,安静,心静。
我却不知道,二年后,我会回到这里。
买了门票,随意的逛逛,一些场景渐渐在脑海里被唤醒,那些二年前一起拼车,一起到达这里的人,如今都好么?我似乎连名字和容颜都想不起来。
曾经深刻的人事,在时光之间,渐渐模糊。曾经以为的永远,早就随风飘散。
扎什伦布寺意为“吉祥须弥寺”,全名为“扎什伦布白吉德钦曲唐结勒南巴杰瓦林”,位于西藏日喀则的尼色日山下,是该地区最大的寺庙,也是中国著名的六大黄教寺院之一。
这座寺庙,与拉萨的“三大寺”
甘丹寺
、色拉寺、哲蚌寺合称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四大寺”。四大寺以及青海的
塔尔寺
和甘肃的
拉卜楞寺
并列为格鲁派的“六大寺”。
清晨的扎什伦布寺,找不到几个游客,都是当地人。走到白塔那,有很多人当地人在转塔。
坐在转角的椅子上看了很久,藏地的阳光暖暖的照在身上。
视线里,那些笑颜的孩子,白发的老人,磕长头的妇女…总会被这样的气氛所感染,觉得有信仰真是件幸福的事。
随着人流,沿着白塔转了几圈,轻轻拨动转经轮,心很静,什么都不用想起。
二只流浪猫坐在转经轮的上方,其中一只的眼睛受伤了,流着血,动也不动。
离开白塔,随意走走。喜欢这样的安静,不用方向,跟着当地藏民的线路,一路往上。
这座寺庙,可与达赖的布达拉宫相媲美,就像一个小小的村庄般庞大。寺中错钦大殿可容2000人诵经,殿中有释迦牟尼像,两边有根敦主与四世班禅立像。
大殿两侧为弥勒殿与度母殿。寺的西侧有大弥勒殿,高30米,甚宏伟。另有历世班禅灵塔殿,藏舍利肉身。
从高处俯瞰这座寺庙,远山和日喀则市尽收眼底。
扎什伦布寺的壁画也很有特色,其形式变化万千,色彩鲜艳夺目,用笔细腻工谨,是佛教艺术的又一杰作。
站在那留下一张此时此刻的我的样子,三月的阳光下,很惬意。
一个藏族大叔看我在拍照,硬是挤进镜头里,于是大家都笑了。无关信仰,微笑是最好的交流方式。
我对着他的背影说了句“扎西德勒”,他很真诚的回头,对我回了句“扎西德勒”。旅途中,这些闪闪发光的小细节,让某个地方充满着暖意。
在扎什伦布寺还有一大景观,那就是众多流浪狗皆聚集于此。它们悠闲地晒着太阳,与人和平相处。
那些狗大多在后山上,胆小的最好不要一个人前往。
扎什伦布寺依山坡而筑,周围筑有
宫墙
,宫墙沿山势蜿蜒迤逦,周长3000多米。
出了寺庙,沿着
宫墙
一路走,轻轻拨动转经轮,轻轻说着一些心底冒出的祈愿。
从扎什伦布寺出来,我们出发去珠峰大本营。拼车的小伙伴昨夜睡的不错,头不疼了。聊着
心中的忐忑,不知道能否亲自看珠穆朗玛峰一眼。
去年网上有消息,说原来的珠峰大本营因为环境整治,或将永久关闭。每一个去过珠峰大本营,看过大本营星空的人,成了一段无法复制的回忆。
如今的珠峰大本营,又是什么样的呢?
从日喀则去珠峰大本营的路上,一路美景。车子在盘山公路上绕啊绕啊,海拔越来越高。
这个季节进珠峰自然保护区,不需要门票,我们的越野车,也不需要进山费。可以省挺大一笔费用。
经过门票检查点,再开二个小时左右的盘山公路,经过108拐,就到了海拔5200米的加乌拉山口。
加乌拉山,藏语意思是“大胡子”山。站在山顶,俯瞰金色的沙地和起伏的群山,感叹这祖国大好河山,会有由衷的自豪感。
这是个很著名的珠峰观景台,也是拍摄喜马拉雅山脉诸峰的最佳地点。从观景台看着我们走过的那条路,弯弯曲曲。想着当时修这条路真心不容易。
那日天气超级好,喜马拉雅山脉所有的山都清晰可见,先远远的看一眼珠峰。
站在那里,你可以看到喜马拉雅山脉包括珠峰在内的4座8000米以上的著名高峰,从左向右依次是玛卡鲁峰(第5高峰、8463米)、洛子峰(第4高峰、8516米)、珠穆朗玛峰(第一高峰、8844.43米)和卓奥友峰(第6高峰 、8201米)。
继续往前开,便到了新的珠峰大本营。这里离以前的珠峰大本营大约七公里左右,所有车子只能停在绒布寺,然后下车往里走。
绒布寺,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定日县巴松乡南面珠穆朗玛峰下绒布沟东西侧的“卓玛”山顶,全称“拉堆查绒布冬阿曲林寺”,是属西藏宁玛派寺庙,是一个富有地方特色的僧尼混居寺。
海拔约5100米,地势高峻寒冷,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
绒布寺前的广场上,有很多鸽子。停车场上就停了二辆越野车,可想而知这个季节来珠峰大本营的游客是少之又少。
据说到了西藏旅游的旺季,去珠峰大本营的路上都会堵车。我还是喜欢这个季节的安静,包场似的奢侈。
下了车,慢慢往前走。一面红色国旗迎风飘扬,这里有边防战士驻扎着。
这么高的海拔,网络信号也很差,不知道这些边防战士,是怎样度过寂寞的一天又一天的?
珠峰大本营,海拔5200米,是国家5A级旅游区,是观看珠峰核心区环境而设立的生活地带。
曾经的珠峰大本营,与珠峰峰顶的直线距离约19公里,如今的大本营,虽然退后了七公里,但是因为珠峰的高大,这点距离,并不太影响观看。
在尼泊尔境内,也有一个珠峰大本营。
风依旧很大,吹着山顶的雪,像雾气似的唯美。珠峰的一侧,有一朵旗云,让珠峰感觉像一个巨大的烟囱。
地上有明显的标志:核心区。到了这里,就不能往前走了。阳光灿烂的照着,但是你感受不到当时的风。
我想我会永远记得,珠峰大本营的风,和我的颤抖。很多人都好奇的问我,你没有高反么?怎样才能不高反?
在5200米海拔的地儿,不要跑、不要剧烈的运动,一般都不会有问题。其实抵抗高反的方法是你要有极强的意念,你要告诉自己:你不会高反。
这里有二块纪念碑,一块是珠峰大本营5200米海拔的碑,一块是8844.43米海拔的测量纪念碑。
阳光刺眼,我站在那里,看着那一座山,想着那些曾经爬上过山顶的人。为什么要爬山?因为山就在那里。
在写着“珠穆朗玛峰大本营”的石碑前,拍了一张到此一游照,算是对自己的一种纪念。这块碑是新刻的,和以前的大不相同。
翻起二年前的照片,那块石碑显得旧旧的,但已经不复存在了。我还是我,我也已经不是原来那个我了。
从珠峰大本营往回开,天色已黑,车灯前的那条路,与白天不一样的感觉。预定了巴松村的“珠峰牛头旅馆”,这已经是住在离珠峰最近的地儿了。
房间在二楼,沿着晃晃悠悠的木楼梯上楼,好心的客栈老板帮我把行李箱搬上来。100元一个床位,多人间还算干净,只是再没有多的房间,只能男女混住。
村子里并没有餐厅,加上已经很晚了,晚饭只能在牛头旅馆吃了一份咖喱饭,55元/位。
不过实在难吃啊。点了一壶甜茶,倒是很不错。
夜晚23:00,和几个住在旅馆的人聊聊天、喝着甜茶,听着藏语歌。
炉子上冒着热气,暖暖的,感觉很好,以至于大家都不肯回房间睡觉。很可惜,那一晚的星空很一般,没有拍摄的欲望,而且晚上实在是寒冷。
钻进睡袋里,让自己不要想着海拔有多高,逼自己睡去。还好,睡着了并没有听到谁打呼噜的声音。
轻轻说句,晚安,不远处的珠穆朗玛峰。
DAY6
在路上,
漫长而美好
珠峰大本营→定日→老定日→希夏邦马峰→佩枯措→萨嘎县
巴松村,珠峰牛头旅馆,
从睡袋里醒来,只记得昨夜窗外的狂风声,倒是没有听到同屋的呼噜声。
有一瞬间,我问自己,你为什么会在这里?有什么意义?
同屋的几个人还在睡,蹑手蹑脚的在黑暗里找到洗漱包,走下那个颤颤悠悠的木楼梯,去简陋的洗漱台洗漱。
已经三天没有洗头发了,油腻腻的粘在一起,镜子里那个女子,有些憔悴。
在清晨的巴松村走走,阳光灿烂,万里无云,有鸽子在飞翔。
这个珠峰山脚下的小村庄,四面环山,零零散散的屋子,只有二三十户人家,一条笔直的路,把村子分成了两半。
在村子里走了一圈,飞了一下无人机,回到旅馆吃早餐。
早餐是昨晚预订的,20元/位。有米粥,白煮蛋,烙饼和榨菜。虽然有些小贵,但是想想海拔这么高的地儿,物资匮乏,有热乎乎的白米粥,已经是挺幸福的事了。
客栈的那只喵星人很粘人,看我坐下来,便坐到了我的膝盖上,很享受我的抚摸。于是想起自己家中的二只猫:Wi-Fi和辣条,找出照片给小伙伴看。
马上就要离开珠峰,离开日喀则地区,往阿里地区出发。旅途中的期待,每一天都在心中熠熠生辉。
我知道,那里很艰苦,在心里做好了准备。
阿里,
羌塘...等着我的会是什么?
坐上车,告别旅馆的老板,看着村庄在倒后镜里,渐渐远去。再见了,珠峰大本营,也许,不会再来第三次了。
这一天的目的地是
萨嘎县,从巴松村到定日再到老定日,
经过60公里土路,要开二个多小时。一路颠簸,尘埃飞扬,
路况很不好。
都不知道T师傅不开导航是怎么认路的。网络信号非常差,时有时无,也无法开导航。
几个小时后,终于不用两手扶着车把手,我们到达了另一条柏油路。虽然只有二车道,但是路上几乎就我们一辆车。
这一条路,仿佛能开到天尽头似的。
路边时不时会出现野驴,羊群,牦牛,我们时不时的停车拍照。感觉这一路的风景,比景区还要美。
所谓最好的时光在路上,说的便是如此吧。
很享受那一路,阳光、雪山,蓝天、白云,空无一人的马路。车子里暖暖的,放着粗旷的老歌,可以跟着一起哼歌。
或者拿起一个苹果,用纸巾擦一下,不用削皮就可以啃。苹果还是在日喀则的小店买的,12元一斤。这里的水果匮乏,所以卖的特别贵。
今天路上的景点是希夏邦马峰和佩枯措。只是
希夏邦马峰变成了一座雪山,
佩枯措冰冻着,是一个冰湖。
要不是
T师傅提醒,我都不知道那座山便是一个景点。显然我更喜欢路上那些无名的风景。
那一晚,住在萨嘎宾馆。网上标准间报价318元/晚,直接到店预订,和老板讨价还价,只付了200元/晚便住下了。所以以后的住宿,大多没有去网上订。
这整个
萨嘎县,就这一家
宾馆开着,别无选择。
餐厅也只有二三家川菜馆开着,在宾馆稍作休息,出门十米点了一个蔬菜、一个水煮牛肉,吃完便回到房间休息了。
DAY7 你好,圣山冈仁波齐
路程:萨嘎→公珠错→玛旁雍错→拉昂错→塔尔钦→冈仁波齐→扎达县
醒在萨嘎宾馆,冰冷的房间。昨日从珠峰大本营开了一路,到达日喀则的这个小镇。
离家的距离,不到一万里。早上八点,天还没有亮。我几乎没有拍下住的客栈的照片,因为太过寻常太过简单,没有拍照的欲望。
对200元一间的房间,只要有独立卫生间,有热水,有暖气,有床,就满足了,并无太高的要求。你可以想象一般小县城的宾馆,就是那模样。
其实这一天,把原计划两天的行程,并成了一天,而且是在凌晨一点才到达的
扎达县,极其辛苦。
原计划住在塔尔钦,可以看一下“神山”冈仁波齐的日落及日出,但是
塔尔钦的客栈,打电话问了好几家,都没有开着的。
然后,这一天,我们第一次陷车了。
那日早上十点半才出发,原因是T师傅起晚了些。装好行李箱,坐到车里,想着,又是新的一天啦!
早餐没有吃,啃了苹果和几片饼干,草草了事,特别想喝杯热呼呼的鲜牛奶,只能想想罢了。
那一路,经过很多的村庄,那些一晃而过的名字,没有记住就已经被忘却。
一路雪山连绵,河水结冰。车子里播放着一首接着一首的歌。车内被阳光晒的暖暖的,昏昏沉沉的。
这一天,我们正式从日喀则地区,到达阿里地区。人生中第一次遇见下雪的沙漠,热情与冰冷在这里碰撞。
站在路边航拍了下,手冻得发抖。拍个照片真心不容易,又冷,海拔有那么高。
开了很多的路,也没有遇见一辆车,一个人,荒无人烟。有很多时候,看着车窗外,总觉得恍惚,仿佛以前来过。
海拔4800米,在稀薄的氧气里,想起一些往事与错过。
午饭是在经过的村庄吃的,一晚炒面片便搞定了。一般20元左右。因为太冷,我端到火炉边上,把这一大碗吃完了,很好吃。
这个路标,是日喀则地区与阿里地区的分界。从这里,正式进入阿里地区了。
第一个景点是玛旁雍错。
早就闻其名,然而我遇见的,也是一片冰冻的湖。却不觉得失望,下车走走,拍拍照片。
既然选择了这个时间到来,所有的风景,都是属于我的风景。
五彩经幡随风飘动,似乎也没有什么愿望需要许。
除了祝愿家人健康外,只是有一些离开我生活中很远的人,心底还想着再见一面,哪怕微笑着说一句,好久不见。
路边的石块上,写这一些看不懂的文字,随意的堆放着。
路上空无一人,凹了一张公路照。可以很温柔,可以很酷,我喜欢着自己。
有时候想想,如此的自由,做自己喜欢的事,是件多么幸运的事啊!
离开玛旁雍错,而后,遇见
“神山”冈仁波齐。
冈仁波齐,海拔6656米,位于阿里普兰县的巴嘎乡。
极具标志性的
橄榄
形山顶,一眼便能看到。
冈仁波齐山形如橄榄,直插云霄,终年积雪的峰顶,可以见到它最著名的标志:佛教的万字符号。真的很神奇,这绝对是天然形成的。
它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它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冈仁波齐更是雅鲁藏布江、恒河及印度河的正源!
我所在地方,离
冈仁波齐还很远,只是远远望着。每年7、8、9月,会有朝圣之人来
冈仁波齐转山。
想着也许有一天,我再次回到这里,也来转一次?于是,在心底留下了一粒种子。冬天是不适合转山的,山上也没有地方住,就连
塔尔钦都没有客栈开着。
T师傅说,即使有客栈开着,也是大通铺,没有暖气,你受得了么?我傻笑下。
于是,在山下的草原玩了一会,跑跑跳跳,一点都不怕高海拔了。
把无人机升高,从高空俯瞰冈仁波齐和山下的土地。冬雪把土地装点成了斑驳的画面,惊艳了我。
这条来时路,一个人,一辆车也没有,如此的荒凉。
继续上路,冬日的这一条路,美到无语,随手一按就好。
就在离开冈仁波齐没多久,我们第一次陷车了。
大意了一下,加上车子开的有些快,没看清路,把车开到了雪地里,开了四驱,没法出来。
还好天还没有黑,等了一会儿,路边拦了一辆吊车,拖了半天没拖出来。
表扬下铲车师傅,二话不说直接下车,问要不要帮忙。而且经验丰富,三下二下就把我们的丰田霸道从雪里拖出来了,还不要一分钱。
幸运的是,因为陷车,遇见了一场美好的夕阳。也算意外收获。
“只为了看你一眼,冈仁波齐,从萨嘎开车650公里来到冈仁波齐,客栈全部关门。决定前往下一站:札达,车子没有开多远就陷到雪里,找来了推土机。
黄昏之际遇见了夕阳,又开了350公里,到达酒店时已是凌晨1点,吃完泡面,酒店停电。”
看到小伙伴的朋友圈写到。便笑了。太阳下山后,便是夜路,小伙伴开始讲鬼故事,什么鬼压床之类。后来在我强烈抗诉下,改讲了一个强奸犯的故事。
四周一片漆黑,只有我们一辆车,心想着万一再陷车,得住在车上了吧。
凌晨一点多,我在
札达喜马拉雅客栈的房间里,吃着一碗方便面,饿的时候,觉得真香啊!没多久,发电机停止运转,四周一片漆黑。
这真是漫长的一天啊!
DAY8 震撼的古格王朝遗址
线路:扎达→古格王朝→托林寺→扎达土林→狮泉河镇
那天是午后才开始出发的,因为前一晚实在太晚了,大家都累了。好在几个人已经完全不在乎有高反这回事了。
早饭和午饭二顿并作一顿吃,在路边的川菜馆点了几个川菜,热呼呼的吃完,又在隔壁的小超市买了一些面包,饼干,和橘子,以备肚子饿。
午后,我们去了向往已久的古格王朝。
早就耳闻这神秘的古格王朝,据说300年前,十万之众的古格人消失得无影无踪。古格王朝一夜之间在历史上消失,至今还是个谜团。
留给我们的,只有那记录了
古格
灿烂辉煌的文化艺术成就的
古格王朝遗址
。
古格王朝遗址位于扎达以西二十公里处,交通不便,位置偏僻。
不久,我们便到达了那里,令人惊讶的是,一个游客都没有,只有我们四个。
古格王朝遗址
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地之一,
在西藏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冬日淡季的古格王朝,是不收门票的。拾级而上,只有一个看守在售票处打扫卫生,给我们指了指路,便把门关上了。
在门口拍了一张到此一游照,也许这辈子,只会走这一次阿里大北线,只站在这里一次,唯一的一次。
从山麓到山顶高300多米,到处都是和泥土颜色一样的建筑群和洞窑,几间寺庙除外,全部房舍已塌顶,只剩下一道道土墙。
用手触摸那些土墙,十分的坚硬。在时间的长河里,风吹日晒,那些墙体,它们一点点的从直线变成曲线。
雪后的
古格王朝,视线里除了白色和土黄,和零星几幢建筑的红色,再也没有其他的颜色。
只是很多路被雪覆盖,一步一滑,很难走,感觉是在徒步探险。有时候,还需要手脚并用,一不小心感觉就会掉落到谷底,简直是用生命在旅行。
遇见一只跟着我的流浪猫,喵喵叫着,蹭着我的裤脚。不知道它是如何度过这个寒冬的。
雪山,土林,白塔...我看着眼前的这一切。曾经这里是如此的繁华,十万人生活在这片土地。如今,只剩下无边的安静。
从山脚的入口沿着小径走,首先要经过四间古殿,即红庙、白庙、度母殿和轮回庙。望着山顶的那一座坛城殿,似乎怎么也走不到头似的。
一个个圆形的门洞里,曾经是做什么用的?哪个是宫殿,哪个又是百姓的家?
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国,王朝的建立大概从9世纪开始,在统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后建立的,到17世纪结束,前后世袭了16个国王。
它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统治范围最盛时遍及阿里全境。
它不仅是吐蕃世系的延续,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立足点,并由此逐渐达到全盛。
古格在西藏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当时
古代印度
的许多重要佛教教义,就是从这里传入西藏腹心地区的,这里又是古代西藏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之一。
自从1985年西藏自治区文管会组织的考察队在此展开了一系列收获巨大的考古工作以后,这个消亡了三百多年的王国突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行者。
古格王国最神秘的地方在于,拥有如此成熟、灿烂文化的王国是如何在一夜之间突然、彻底消失的?!
在其后的几个世纪,人类几乎不知其存在,没有人类活动去破坏它的建筑和街道,修正它的文字和宗教,篡改它的壁画和艺术风格。
它甚至保留着遭到毁灭的现场,唯一不能够了解的,就是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有很多猜测,诸如天灾、瘟疫等,但都不足以使得繁荣富强的文明突然间完全彻底消失,而且没有留下任何有说服力的证据。
古格王朝有一个著名的藏尸洞,据说当时尸骨成堆。
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战争,百姓流过的血和泪,流淌在这片土地上,闭上眼睛,仿佛还能听到那些嘶吼和呼喊。
从古格王朝回到停车场,站在雪地里,从空中的角度,航拍了古格王朝。手机频幕上,画面如此的宏伟。
那些层层叠叠之间,究竟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他们都去了哪里?
没有后悔在这个时间来到这里,雪后的古格王朝,极少有人看到。如若没有那些雪,完全是一个不同的场景。
喜欢这样的安静,没有人打扰。不知道古格王朝的谜团会在何时揭开,或者,它将永远是一个未解之谜。
在
冈底斯山
和喜马拉雅山之间的札达,沿象泉河谷有一条气势恢宏的土质莽林,这就是著名的
“
札达土林
”。
从
古格王朝出发,连续的盘山公路。在一个制高点,可以俯瞰360度的
札达土林。
扎达土林
地貌是阿里的一大奇观,
约1100年
历史
,是经流水侵蚀而形成的特殊地貌。
车子开在盘山公路上,那金黄色的土林,覆盖着深深浅浅的白雪,如姜饼屋上洒满了糖霜。
场景太宏大,以至于不知道怎么拍下。再广的广角,也无法分享眼前看到的。只有你亲自站在那里,原地转个圈。
这一天的古格王朝和札达土林,如果没有雪,是完全不一样的景象,而我更喜欢有雪的样子。
傍晚,我们终于开到了狮泉河,因为第二天有一天的休整时间,特别放松。于是几个人找了家草原风情新疆餐厅,点大盘鸡、烤羊肉串儿,开了一瓶白酒。
一般人在高原不能喝酒,不过。我们是二班的!
DAY9-10 包场冰封的班公错
线路:
狮泉河镇→班公措→狮泉河镇
自由行,可以很任性。那一天,用整整一天休息。关了闹钟,睡到自然醒,这是旅途中,小小的奢侈。
很多时候,从陌生的床上醒来,恍惚间有一秒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午后从住的客栈出发,用脚步去丈量狮泉河镇。
在狮泉河镇的一个山坡上,有个小亭子。
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小镇。这个群山怀抱的镇,海拔4280米。一条
狮泉河穿流而过。
天那么蓝,如此纯净。沿着
狮泉河走了走,喜欢这样的散漫。
次日我们从狮泉河镇出发,去了班公错。这一天也很慢悠悠,不用赶时间。
班公措
,是
青藏高原
西部的一座
湖泊
,位于
阿里地区
日土县城西
北约
12公里处,
藏语意为“长脖子天鹅”,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鸟岛。
去往
班公措的那条路很美,只是看多了雪景,并没有太多拍下的欲望,只是享受着在路上的感觉。
到达日土县已经午后,不出所料,
班公措也是冰封的,而且没有其他任何游客。
冰很厚,可以走在冰面上。天也是蓝色,冰也是蓝色,只是一点二都不冷。
这个湖很有意思,中国
和
印度
对该湖归属有争议,现中国控制该湖东部约三分之二,印度控制西部约三分之一。湖的对面,便是印度啦。
找了没有结冰的地儿,把车开到湖边。T师傅说,夏天的时候,湖里会有船来船往,只能看着那片湖想象一下。
晚上回到狮泉河,继续在那家好吃的新疆餐厅吃烤肉,烤鸽子...感觉回到了熟悉的新疆。
DAY11 错那错,湖边的风
线路:
狮泉河镇→革吉县→雄巴乡→亚热乡→错那措→仁多乡
从这一天开始,我们要走三天非常艰苦的线路,靠近羌塘无人区,一路上没有餐厅,买了三天的干粮和水,做好了所有的心里准备。
从一个乡到另一个乡,都是搓板路。很多时候路上结冰,都看不出有没有路。车窗旁,时不时有藏野驴,藏羚羊活跃的身影。
T师傅,有时还会看到野牦牛和狼。这是一片原始的土地,有时候一路上一个人都看不到,仿佛只剩下我们一辆车。
这一条路,我开车很久。不怕撞到人或车,就怕突然窜出的小动物。车子里放着那首歌: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自驾的感觉真心好,如此的自由之感。
“这鸟不拉屎的地方,真的挺美。”拼车的小伙伴写道。哎,连鸟都看不到啊!
路边不远处的那些动物朋友,超级可爱。
午餐吃的是一个苹果,几片饼干,后面几天你会发现,连吃个苹果都是奢侈的,因为根本买不到水果。
午后,我们到达了
错那措,继续把车开到湖边,反正一个人都没有。
在百度上,这个湖的介绍少之又少。
据说它是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水域广袤,气势磅礴。
那天的云很美很美,低的伸手可以够到似得。
错那措,真心超级美,就是风实在太大太大了。呆了没多久,便逃上了车。我知道,我们只是见识了它很少的一部分,但是记忆里特别的美好。
阳光暖暖的午后,我们换着驾驶员,我坐在后座午睡了会,颠啊颠的,很难入睡。看着车窗外的蓝天白云,什么也不用想,手机没有信号。
这种放空的感觉,是极好的。
傍晚的时候,一边是夕阳,一边是月亮,草地金黄一片。似乎已经有好多天,没有看到一点绿色的草或者树了。
我看着夕阳下长长的影子,看着那个月亮,我知道,某一些时刻,再也不会忘却。
夕阳时分,终于到了仁多乡,这里仅有一家客栈:仁多乡心悦客栈。
没有晚餐,房间里没有暖气,只有一个电热毯。还好热水瓶里有热水,可以泡方便面吃。卫生间离的很远很远,而且外面的风,飓大。
没有单间,都是这样的三人间,卖200元一间,墙上的暖气片纯属装饰。草草刷了牙,直接钻进了被子里,真心好冷。
DAY12 土路颠簸到怀疑人生
线路:仁多乡→昂拉仁措→仁青休布措
→扎布耶茶卡
→措勤县
早上起床,你知道么,昨晚放在房间里的一盆水,居然全部冻住了,把我惊呆了,这是有多冷啊!
没有早饭,没有热牛奶,没有白煮蛋...啥都没有。喝了些水,吃了饼干,用相机拍下这个再也不会忘记的客栈。这水泥墙上,“客栈”都能写成“客站”。
乡里的乡民,大多裹的只剩两只眼睛。风特别大,我都不知道这里的人,是怎么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生活的。
他们靠什么养活自己呢?
经过昂拉仁措,经过仁青休布措,这一天开始视觉疲劳,都不想拍照了。这阿里大北线的一措再措,实在太多了。
马马虎虎拍了几张,上车听歌。
翻山越岭,只有翻山没有越岭。翻过这满是石头的山,颠到我开始怀疑人生。
一个人也遇不到,手机没信号,都不知道自己在地球上哪个地儿,不禁自问:我为什么要来这里?为什么要来折腾?
个人觉得T师傅真心胆大,一个人单枪匹马的,万一车子出点故障,这一个人都没有,也没有手机信号,该咋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