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行业观点
我国人口结构变化所带来的人力成本上升,将使得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1)老龄化是推动建筑工业化的根本动力:近年来民工紧缺现象普遍,新生代农民工(80后)从事建筑业比例仅有9.8%(而上一代该比例为27.8%),致2009年到2016年建筑工人工资CAGR达12.4%,对建筑企业成本造成影响;2)建筑企业人工费用占比总成本有上升趋势:龙元建设的土建施工业务中人工费用占比总成本从2014年的31.5%上升至2016年的32.4%,上海建工的民建业务人工费占总成本比例从2015年20.1%上升至2016年的22.3%;3)建筑企业利润对人工费用敏感度高,工业化是建筑行业的必然选择:经测算,人工费用上涨1%,龙元建设/上海建工净利分别下降7.7%/10.7%(以16年利润计算),在人工费用不断上涨的背景下,工业化是建筑行业的必然选择。
我国建筑工业化仍处初级阶段,政策保障住宅工业化近万亿市场:1)我国建筑工业化尚在初期,装配式建筑渗透率低:我国建筑行业规模逐步扩大但整体效率仍低,劳动率生产水平不及发达国家25%,201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不足3%,对比发达国家普遍高于20%的比例和政策目标2020年将达到15%的比例,提升空间仍大;2)政策保障住宅工业化近万亿市场:2016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控制指标和补贴政策:今年3月住建部规定,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将占新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我们从新增人口购房需求、改善性需求和拆迁导致的住房需求三方面考虑,我们预计装配式建筑面积2020年之前可达0.9/1.2/1.6/1.9亿平米,按照投资额(含建安费和装修费)在2990-4776元/㎡之间计算,保守估计装配式住宅未来四年投资额可达4298/5731/7642/9074亿元。
看好符合时代特征的钢结构为建筑工业化扛旗:1)三种装配式建筑结构中钢结构建筑建造周期短、力学性能有优势,更是贴合绿色环保的时代大背景;2)我国钢铁产能过剩促进政府积极性:2016年2月,国务院明确表示为化解过剩产能要大力推广钢结构,大幅提高钢结构应用比例,随之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出台支持政策;3)考虑全生命周期和补贴,当下时点钢结构建筑成本约束渐弱,处发展黄金契机;4)雄安新区强调绿色生态,河北政府陆续出台钢结构支持政策,建筑工业化大有可为。
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
目录
文目录
报告正文
一.建筑工业化的目标是实现机械化和全产业链协同工作
1.1 建筑工业化包含楼宇工业化、装修工业化、园林工业化等诸多内容
建筑工业化指所有建造活动通过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和科学管理的大工业的生产方式,代替传统建筑业中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包含楼宇、装修、园林、桥梁等诸多方面。
楼宇工业化是房屋建筑设计标准化、部品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结构装修一体化、过程管理信息化的过程。把房屋作为工业产品,分别采用统一的结构形式和成套的标准构配件,按专业分工,集中在工厂进行大批量生产,然后在现场进行机械化的施工安装。
装修工业化将传统现场装修的模块通过工厂智能化、机械化、系统化生产,再通过专业的材料打磨等处理,达到更优秀的性能后,再将成品搬到现场进行组装的新型装修模式,例如整体厨房、整体卫浴,装修工业化可与楼宇工业化集成,实现结构装修一体化。
园林组成要素主要有地形、构筑物、园林小品以及植物。园林工业化是实现地形、构筑物、园林小品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化、机械化施工、组织管理科学化,植物培育工厂化、施工机械化等方面,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园林行业与其他相关专业的配合。
1.2 建筑工业化的内核在于可复制和标准化
建筑工业化的内核在于可复制,标准化的产品设计和工厂化制造,从而达到设计生产施工的一体化。目前市场对建筑工业化普遍存在认知偏差,简单地将建筑工业化等同于钢结构、PC板制造,但其建造思维仍停留在设计施工的传统模式中。全新装配体系尚在形成中,而市面上部分基于现浇设计、通过拆分构件形成“等同现浇”的装配式建筑,并非建筑工业化的初衷。
市场目前还未认识到建筑工业化可复制的巨大优势,伴随着建筑工业化的逐步推进,可复制的优势也将逐渐显现。
标准化是建筑工业化的前提。建筑工业化标准体系的建立是企业实现建筑产品大批量、社会化、商品化生产的前提,这必将加速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建筑工业化发展纲要》(建字188号文)指出,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制定统一的建筑模数和重要的基础标准(模数协调、公差与配合、合理建筑参数、连接等),建立和完善产品标准、工艺标准、企业管理标准、工法等,不断提高建筑标准化水平。
目前我国出台的《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已于2016年正式实施,首次明确了“预制率”和“装配率”的要求和界定,预制率不低于20%,装配率不低于50%。虽然国家对建筑标准化有参数,但并未出台行业强制性准则,产业链中很多环节并未按此标准执行,这些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2017年1月1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3-2016、《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2-2016、《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2016。目前我国形成了从设计、生产、施工到验收较为全面的装配式建筑国家规范,涵盖钢结构、PC结构、木结构三大建筑形式。
模数化是标准化设计的实现手段:统一建筑工业模数可简化部件与部件之间的连接,并且可以为设计组合提供更多途径。在设计中,一般以建筑物成品部件或者重要部品尺寸作为基本模数,也可依据空间的合理模数以设计结构的结构尺度。
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起开始实施建筑模数协调标准,几经修改。我国采用的基本模数是M0=100mm,这个模数可以使不同建筑物及其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尺寸统一协调,是建筑设计标准化的基础。目前我国现有的模数分类标准大致可分为三类:1)规定数列、定义、原则和方法的总标准;2)专业的分标准;3)专门部位的标准(如楼梯、厨房等)。我国的建筑模数化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比如:1)模数化体系尚不健全;2)应用标准(对应前第3类)编制的数量不足;3)模数化设计方法滞后。要实现住宅工业化、标准化,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建筑模数标准。
1.3 建筑工业化将实现全产业链协同工作
1.4 信息化是建筑工业化的高效通道
1.5 产业链分析:装配式建筑、整体厨卫是典型的建筑工业化技术
二.人口结构的改变决定建筑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2.1 老龄化是推动建筑工业化的根本动力
2.2 近年来农民工平均年龄逐年提
2.3 建筑企业利润对施工人工费敏感程度高
人工成本上升将压缩建筑企业的利润空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建筑业农民工工资以平均每年12.4%的速度增长。从2009年的1625元/月上涨到2016年的3687元/月(同期农民工月平均工资由1417元/月上涨至3275元/月),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将对劳动密集型的建筑企业造成成本冲击。
以龙元建设/上海建工为例做测算。假定龙元建设2014~2016年的各类土建施工人工费上涨1%,其利润(所得税按照平均所得税税率计算,下同)分别下降11.32%/15.41%/7.72%;上海建工在土建施工人工费上涨1%,其利润分别下降14.31%/8.58%/10.71%,建筑企业的净利润受施工工人费变动影响明显,敏感程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