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地产情报站(ID:dichanqbz)已获授权发布,特此感谢!
作者:站长
1997年,香港楼市崩盘。香港房价接暴跌三分之二,很多人踏错节点,刚付了首付,立马变成负资产。他们不得不卖掉房子,避免高额的月供。当时有报纸讨论,说现在是特殊时期,作为香港首富的李嘉诚应该有慈善家的觉悟,不要再追究买房人的欠款了。
结果李嘉诚说,“香港是个重合同守信用、风险自担的社会,你没看到金融泡沫只能自认倒霉,因为所有人都没看到。如果这个泡沫不破,你的房子赚一倍,我也没理由跟你分利润。”
李嘉诚一段话,反映出真实的人性。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但房产投资,本身就有一定的风险。谁告诉你买房一定稳赚不赔呢?
有次跟周老板讨论,我说,你感觉房产投资实操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我本来以为,他会讲一些判断笋盘的困难,跟房东砍价煎熬的心理战等等。 结果他说,应该是买入的那一刹那吧。
周老板说,当你买入的那一刹那,一定是战胜了各种心理压力,这非常不容易。投资,不是讲一堆大道理,投资最大的技巧是:学会锤炼心态。
“羊群效应”也叫“从众效应”:是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换句话就是,个人的行为会跟随大部队行为,而不去真正独立思考。
在投资市场,羊群效应的例子数不胜数。
我们都知道,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按照道理,如果价格上涨,那么需求量就会下降。但如果价格过快上涨,价格严重偏离价值的时候,就有了投机者入场。
一二线城市的房子,具有双重属性。按照大众的普遍需求,房子是用来住的,是刚性需求。可他们又是资金黑洞,当投资渠道过少,市场上热钱过多时,就会脱离地心引力一样上涨。一旦形成这种上涨预期,就会引发群羊效应,各种资金就会想方设法进入。
群体的力量是很强大的,群体的观点足以动摇任何异议者,尤其是在浮躁的资本市场,理性的声音很快就会落入群体情绪的窠臼,变成单纯的跟风投机。这个时候的刚性需求,也会转化成投资或者投机需求。买了的希望涨,想卖的打算涨更多。
盲目的群羊,则会一方面恐惧过快上涨的房价,一方面激情入场。稍不注意就会碰上房价下跌,恐慌性抛盘的情况出现,形成严重的价格踩踏。
所以,当决心要买房的那一刹那,你一定要比任何时候理性、冷静、有主见、不盲从。这是投资的第一步。
羊群效应发生的主要原因来自,不对称的信息。仅凭外界,或者他人的意见轻易做出结论。
我们的信息渠道发展太多,信息化程度太快了,大部分都是碎片,多元化的传播。信息的过渡泛滥,不但没有让大众距离真相更近,反而人人都能发声,你甚至无从辨别信息的真伪。
有粉丝发两篇文章给我,一篇是房地产泡沫严重,一定会崩盘。一篇是房价还要涨,金钱永不眠。粉丝说,这两篇文章看起来都非常有道理,哪篇观点对呢?
严格来说,任何一方的发声都会有立场。所有的论证、辩论都是自圆其说。在市场上,没有任何信息值得你毫不质疑全盘接收。尤其是一些为了炒噱头,赚点击率,丝毫没有逻辑只有情绪的文章。
“重要的不是别人想让你看到什么,而是你的眼界能让你看到什么”,不动脑子的人,往往智商税交的比谁都多。
很多年前,马云在一次内幕分享会上说:一定有一种力量存在,这种力量是你不懂的。它超越你的能力。对于未来,你不要以为你会算命。错的概率很大。
1925 年, 仅有 7. 5 万人口迈阿密市居然有 2.5 万名地产经纪人, 出现了 2000 多家地产公司。当时还有无数银行家、企业家大量买房。第二年,佛罗里达房地产泡沫崩盘。
1989年, 日本的房地产价格疯狂飙升, 国土面积只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日本,其地价市值总额竟相当于整个美国地价总额的3. 24倍, 次年, 仅东京地价市值就超过了美国 地价市值总和。第三年,日本房地产崩盘。
1984~1997 年, 香港房价年平均增长超过 20% , 1996 年, 香港竟出现买房前必须先花 150 万港元买一个号的怪事。 就在香港的房地产泡沫达到顶峰时。次年,东南亚出现金融危机。香港楼价大幅下跌。
回顾三次楼市崩盘,市场上也不乏理性和警示的声音。但太多人屈从于发疯的房价,反而失去了常识判断。当然,站长也相信中国政府的执行力,看好中国经济,但是,面对市场,一定要保持敬畏之心。
当市场足够狂热的时候,你已经失去了最好的进入机会。这个时候,不要过来再问,站长,XX又涨了,我能不能买;我朋友已经赚了几十万了,我好后悔没早点买等等等等。
这个时候,你能做的,就是跟自己浮躁的心死磕。不断跑盘,选盘,提高看房的能力,多储存一些中介的电话,就是不买。耐心播种,长期潜伏,等下跌。
等下一次牛市再来的时候,市场会给你反馈的。
—END—
私募圈
simuquan007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