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Q3末市场快速转向,由此前震荡下跌转为快速上涨,全行业季度涨跌幅均收正,前五行业分别为非银、地产、综合、商贸零售、社服,风偏回暖的弹性特征明显。四类画像重点特征如下:
1)加仓选手:均衡风格选手的弹性强化,Q3加证券、软件开发、电池&光伏,减国有行、电力、贵金属;
2)减仓选手:哑铃配置下价值风格的强化与平衡,Q3加保险、国有行、电网,减电力、医疗器械、电池;
3)调仓选手:转向追求弹性的偏价值选手,Q3加地产、电池、证券,减电力、国有行、通信服务;
4)极致风格:最极致的成长、价值选手风格内调仓,成长减电池、加光伏,价值减电力&煤炭、加国有行&地产。
对比来看:共识较强的卖出方向包括白酒、工业金属、贵金属、电力、通信服务,价值红利风格在市场占优风格变化中资金面同样承压。共识买入包括证券、港股互联网、白电、保险、光伏。
3.1. 加仓选手:均衡风格选手的弹性强化,Q3加证券、软件开发、电池&光伏,减国有行、电力、贵金属
加仓选手画像:均衡风格选手的弹性强化,Q3加证券、软件开发、电池&光伏,减国有行、电力、贵金属。
加仓最为显著的选手特征为均衡配置,体现在行业配比相对公募整体超低配水平均未有±5pct以外。24Q3行业操作行为体现为追求弹性,加仓证券、软件开发、电池&光伏,减仓国有行、电力、贵金属。且加仓选手重仓股口径下全行业净买入金额也仅为5亿,表明仓位的提升更多体现在前十大重仓股以外、加仓行为较为分散。
加仓选手行业配置:超配非银、机械,低配电子、电新,Q3加非银、电新,减通信、银行。
从净买入看(剔除股价波动),24Q3净增持前五行业分别:非银(5亿元,单位下同)、电新(3)、电子(3)、计算机(2)、传媒(2);净减持前五行业分别:通信(-2)、银行(-2)、食饮(-2)、公用(-2)、地产(-1)。从持仓市值的绝对值占比来看,加仓选手24Q3重仓前五行业分别:电子(13%,单位下同)、电新(10)、医药(10)、食饮(9)、有色(7),重仓行业配比较为均衡,成长价值并重。从相对主动偏股型公募整体的超低配情况看,24Q3加仓选手超配非银(4pct,单位下同)、机械(3)、传媒(2)、有色(2)、计算机(1);低配电子(-2)、电新(-2)、军工(-2)、化工(-2)、汽车(-2)。
(注:为避免股价波动导致在判断实际买卖方向时出现偏差,我们本文计算的净增持市值是通过净买入股数乘以区间成交均价所得,下同)
加仓选手前30大重仓股:50%更替,与整体主动偏股型公募重仓差异37%。
24Q3加仓选手前30大重仓股较24Q2共15只出现更替,占比50%,均衡配置选手在市场快速转向背景下,及时应对调仓;与主动型基金整体的前30大重仓股差异较小,差异个股达到11只。
从变动来看,Q3加仓选手前30重仓追求弹性。
加仓选手退出重仓个股多为稳定价值股,如中国移动、工商银行、中国核电、陕西煤业。新进个股则具备估值业绩弹性,包括多只券商股,以及光伏、电池、半导体等成长属性个股。Q3前30重仓中净增持领先个股为阳光电源+1.2亿、广发证券+1.2亿、腾讯+1.1亿、亿纬锂能+1.0亿、华泰证券+0.9亿,减仓领先个股包括贵州茅台-1.1亿、紫金矿业-0.4亿、中际旭创-0.2亿、美的集团-0.2亿。
3.2. 减仓选手:哑铃配置下价值风格的强化与平衡,Q3加保险、国有行、电网,减电力、医疗器械、电池
减仓选手画像:哑铃配置下价值风格的强化与平衡,Q3加保险、国有行、电网,减电力、医疗器械、电池。
减仓选手超配电新、银行、公用,具备哑铃配置特征,Q3行业操作行为体现在价值风格的强化与平衡:1)“强化”在于继续净买入保险、国有行、电网的价值属性较强细分,卖出医疗器械、电池等成长细分,哑铃两端整体更偏向于低估值一侧;2)“平衡”在于对一些价值行业也有显著减持,如电力、白电、煤炭开采。减仓选手在行情转向中依然维持着持仓性价比的动态调整,对于市场回暖有着更加审慎的态度。
减仓选手行业配置:超配电新、银行、公用,低配食饮、电子,Q3加银行、非银、交运,减医药、公用。
从净买入看(剔除股价波动),24Q3净增持前五行业:银行(8亿元,单位下同)、非银(6)、交运(5)、环保(2)、机械(1);减仓前五行业:医药(-12)、公用(-11)、电子(-6)、电新(-6)、家电(-5)。从持仓市值的绝对值占比来看,减仓选手重仓前五行业:电新(23%,单位下同)、银行(12)、公用(8)、电子(8)、医药(7);持仓占比后五行业(除综合)分别:钢铁(0.01)、商贸(0.1)、社服(0.3)、建筑(0.3)、环保(0.5)。对比主动偏股型公募整体,减仓选手超配前五行业:电新(10pct,单位下同)、银行(9)、公用(7)、农业(2)、非银(2);低配食饮(-7)、电子(-7)、医药(-4)、汽车(-3)、军工(-3)。
减仓选手前30大重仓股:50%更替,与整体主动偏股型公募重仓差异77%。
Q3减仓选手前30大重仓股较Q2有15只出现更替,占比50%,整体变动程度较高;与主动型基金整体的前30大重仓股相比,差异个股达到23只,占比77%。
从变动来看,Q3减仓选手重仓前30表现为价值风格再平衡。
Q3减仓选手重仓前30退出个股集中于成长风格的医疗器械、电池、光伏等;新进个股包括大金融、电网,而价值风格则对应行业内做出平衡,如白电中海尔智家退出、美的&格力新进,银行内部中行&建行增持、工行&农行减持。前30重仓个股中,净买入较多的为中国银行+6亿、中国平安+5亿、建设银行+4亿、药明康德+4亿、思源电气+4亿,净卖出较多为宁德时代-5亿、泰格医药-4亿、阳光电源-2亿、工商银行-2亿、农业银行-2亿。
3.3. 调仓选手:转向追求弹性的偏价值选手,Q3加地产、电池、证券,减电力、国有行、通信服务
调仓选手画像:转向追求弹性的偏价值选手,Q3加地产、电池、证券,减电力、国有行、通信服务。
调仓选手在Q2末仍为明显的重仓价值股,重仓股集中于公用、银行,但在Q3行情回暖背景下迅速调整持仓风格,配置转向追求成长弹性。Q3行业操作行为一方面减电力、国有行、通信服务等红利价值,另一方面加仓估值弹性,其中包括困境反转且风偏敏感性行业的券商、地产,也包括具备估值修复空间的食饮、电新核心资产。从后文重仓股变动来看,增配个股多为行业龙头,也体现了行业配置显著转向更多是风格选择而非个股选择。
调仓选手行业配置:偏价值风格但追求阶段弹性,Q3加非银、地产、食饮,减银行、公用。
24Q3净增持前五行业:非银(10亿元,单位下同)、地产(9)、食饮(8)、电新(7)、计算机(5);减仓前五行业:银行(-19)、公用(-15)、通信(-14)、石化(-9)、电子(-9)。从持仓市值的绝对值占比来看,重仓前五行业分别:电新(9%,单位下同)、电子(9)、地产(8)、食饮(7)、非银(7);持仓市值后五(除综合)行业:美护(0.2)、环保(0.3)、农业(0.3)、钢铁(0.3)、石化(0.4)。从相对主动偏股型公募整体的超低配情况来看,调仓选手超配地产(6.6pct,单位下同)、非银(5.5)、交运(4.4)、商贸(2.6)、公用(2.5);低配医药(-8.5)、电子(-6.6)、电新(-3.0)、通信(-2.5)、有色(-2.0)。
调仓选手前30大重仓股:73%更替,与主动偏股公募整体差异为53%。
24Q3调仓选手前30大重仓股较24Q2有22只出现更替,占比73%,行业层面较大变化同样反映在了个股层面;与主动型基金整体前30大重仓股相比,差异个股16只,占比53%。
从变动来看,24Q3调仓选手重仓个股大量价值股退出。
退出个股集中于公用、银行、石化等红利价值属性行业,新进个股则体现弹性追求,包括核心资产的食饮、电新,困境反转的证券、地产,以及港股互联网。净买入额领先的为宁德时代+4亿、贵州茅台+4亿、阿里巴巴+4亿、阳光电源+3亿、腾讯+3亿;卖出领先个股为长江电力-3亿、中国船舶-1.3亿、立讯精密-1.2亿、格力电器-1.2亿。
3.4. 极致风格:最极致的成长、价值选手风格内调仓,成长减电池、加光伏,价值减电力&煤炭、加国有行&地产
极致成长/价值选手画像:最极致的成长/价值选手仅在风格内调仓,成长减电池、加光伏,价值减电力&煤炭、加国有行&地产。
最极致的成长选手基本为重仓电新,其余行业均为底仓;最极致的价值选手重仓银行、煤炭、家电、公用。两者Q3调仓均坚守能力圈,仅在各自的原有风格内作出调整,:1)极致成长对于电新各细分调仓,增持光伏、减持电池,但整体对电新依然呈现资金净流出状态;2)极致价值增持国有行、地产开发,减持电力、煤炭、白电,即使是细分内部也存在平衡操作,如白电中增持格力电器、减持美的集团。
极致成长/价值行业配置:成长选手绝对重仓电新,但对电新总量减持;价值选手重仓银行、煤炭,减公用&煤炭、加银行&地产。
从净买入看(剔除股价波动),24Q3极致成长选手净增持均不明显,减仓前五行业为电新(-21)、有色(-14)、食饮(-9)、机械(-7)、农业(-7);极致价值选手净增持银行(25)、地产(20)、非银(8),净减持公用(-24)、煤炭(-20)、家电(-9)、石化(-9)。从持仓市值的绝对值占比来看,极致成长重仓电新60%,极致价值重仓银行22%、煤炭12%、家电10%、公用9%、地产9%。从相对主动偏股型公募整体的超低配情况来看,极致成长选手超配电新48pct;极致价值超配银行20pct、煤炭11pct、公用8pct、地产7pct,低配电子-14pct、电新-11pct、医药-11pct。
极致成长/价值选手前三十大重仓股:10%/20%更替,与主动偏股公募差异为63%/87%。
Q3极致成长/价值选手前30大重仓股较24Q2分别3、6只出现更替,变化较小;与主动型基金整体前30大重仓股相比,差异个股19、26只,占比63、87%,体现公募整体重仓风格更偏成长。
从前30重仓股变化来看,极致风格选手在各自成长价值风格内调仓,未有明显转向。
极致成长净买入领先个股为锦浪科技+6亿、新宙邦+6亿、比亚迪+5亿、晶澳科技+5亿、德业股份+4亿,净卖出为璞泰来-10亿、宁德时代-10亿、亿纬锂能-8亿、天赐材料-5亿。极致价值净买入领先个股为招商银行+8亿、格力电器+6亿、中国太保+6亿、万科A+5亿、工商银行+5亿,净卖出为中国神华-7亿、美的集团-7亿、中煤能源-5亿、陕西煤业-5亿、潞安环能-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