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数字营销微刊
关注数字经济,引领数字营销;把握行业发展大势,努力做数字产业发展的思考者、发现者、传播者;跳出传统营销思路的束缚,洞察现代企业的数字化生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他化自在天  ·  春节假期第9天,就送俩隐藏图 ·  14 小时前  
廣告狂人  ·  被这些开工文案笑死! ·  21 小时前  
品牌几何  ·  横空出世的萌新DeepSeek何以撼动行业顶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数字营销微刊

用年轻人喜欢的故事做国潮

数字营销微刊  · 公众号  · 营销  · 2019-08-19 20:04

正文

本文共计2532字 | 阅读约需6分钟

最近,国漫《哪吒》的上映,又将国漫带入公众视野。不知从几时起,国风、国漫、国潮营销,似乎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李宁时装周的惊艳表现,大白兔和光明的跨界玩转,回力、安踏的大势出圈,都让人眼前一亮。


国潮一边是并蒂开花的盛况,一边又不断地面临着争议和吐槽。对此,北京中创文旅文化产业集团的合伙人兼副总裁邸亮,在国潮盛行的当下,用理性和客观的态度,与我们分享了他对国潮的看法,剖析了国潮出现的原因,解读国潮的困境和未来走向。

国潮的定义?

年轻人眼中的“中国潮流文化”


目前,国潮的定义陷入了一种暧昧模糊的境地,有人认为国潮就是“国产潮牌”,似乎印了一个中国风LOGO就是国潮,而更多的人,会把国潮和“国货潮品”挂钩,无论是六神花露水和RIO鸡尾酒的跨界神玩法,还是频繁跨界的以故宫为代表的美妆营销,亦或是,称霸时装周的李宁,用“少不入川”系列打动年轻消费者。



对此,邸亮给出了他的定义,即国潮是“年轻人眼中定义的中国潮流文化”。他认为,国潮不只是产品和品牌,这个概念过小,只是把它定义在潮品或者是潮牌上,只代表一部分中国文化或者中国企业,整体代表来说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潮流。关于“潮”字,邸亮觉得,这是小众文化被大众社会广泛认知的现状,这些小众文化包含了音乐、动漫产业的电影,比如前段时间上映的哪吒,95后等年轻人会更接受丰富多元的文化类别,区别于过去“主流”“非主流”之分,受众人群很多,应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国潮”会更为准确。


国潮的发展风头正盛,问及国潮崛起的原因,邸亮认为,第一个原因是国家政策的推进,这一代领导人对于中国文化的崛起,以及传统文化的自信等,从宣传维度和政策层面给予了较大的扶持。


第二个原因是消费者层面,现在的消费群体集中在95后年轻人,他们的消费实力加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像是之前故宫的一些文创,还有现在各地的博物馆“全面开花”,一方面强调国家的高度,再一个就是消费层。



“除此之外,IP运营方还有一些机构、企业,在看到风口以及产业规律的时候,应该在中间做好自己的服务,做好产品,以优异的服务产业产业来迎合国朝的崛起。”邸亮补充道。


国潮出圈,

“有据可查”是关键


将营销和中国传统文化巧妙融合,不失为国潮营销的好方法。在一系列出圈的营销案例中,中华老字号品牌“内联升”成功实现了IP合作跨界,“大家对它的印象是比较保守的,做的又是布鞋,但是内联升的营销用了很多灯管、线下快闪,并与《大鱼海棠》这样的国漫IP合作,呈现出新的概念,能够让年轻人关注这个品牌,关注传统的布艺文化。”邸亮解释,“我觉得这个案例的作用,主要是让年轻人关注国潮,关注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一方面是营销,一方面是文化。


李宁的“少不入川”系列也让邸亮印象深刻,“我觉得从图像、主题、传播、营销各个端口都已经形成一个闭环,它这一套东西出来以后,不火都难。”目前国潮营销出圈的案例中,李宁成功利用了“长安少年”这一形象,与中国历史相关,并蹭上了最近的热点《长安十二时辰》,“里面坐禅少年这个主题,它的图形设计,包括整个营销,其实全部都围绕着唐朝的概念。”邸亮说。



在邸亮看来,目前国潮品牌,逐渐抛去了追求与明星、流量的合作和连接,而是去找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去挖掘产品本身,这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而安踏的白虎系列,打造了“青龙白虎”这种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两个有特色的经典形象,做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个系列,找到了传说点,变成了产品和视觉体验化。邸亮觉得,这个系列还可以改进,目前缺少一个依据,白虎的源头在哪里?有待考究。


 “中创坚持的原则是,所有内容都是有据可查的,我们所有方案输出的营销点一定是有依据的。”邸亮举了中创的例子,“比如做茶文化,要深挖茶的配方,现在的营销大多数是停留在表面,像一些品牌,跟故宫跨界合作,用的却是天坛的图片,颐和园的元素,经不起推敲的,玩国潮,一定要懂它,才能说服品牌商。

国潮同质化严重?

要挖掘不一样的故事


目前,中创的文化产品很多是文创类型,原则是忠于历史,在历史故事里挖掘信息。“中创并不太讲国潮的概念,更多的是把传统文化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核心是先找到有意思的故事,把它变成新的主题和年轻人喜欢的图案。”邸亮介绍。


在过往的案例中,中创跟伊利合作的牛奶、中信合作的联名卡、得力、百草味合作的产品,每个案例在行业中都有一定的影响力,目前还是偏传统品牌,未来中创会选择与徐福记等传统食品品牌跨界合作,邸亮说,“这个不单纯是产品的包装,产品设计,还有一些故事点,会联合做一些合作。


当下,被不断探讨的还有国潮的同质化问题。邸亮认为,同质化很正常,全国各地的博物馆都有自己的文创产品,很难避免出现雷同,但是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风格。“中创保持了本身唯美的风格,并有一些长期合作的资源,可以不断挖掘一些历史的故事点。今年我们加上了一些矢量的素材,偏艺术化的风格,从团队、课题多方沟通,找到年轻人喜欢的玩法和风格,不断尝试,必须有所创新。




邸亮介绍,中创最本质的特点在于,挖掘的故事点是否够深。比如说做茶叶文化,找到乾隆最喜欢的茶叶,这是一般人不知道的知识点,中创有专业的研究博物馆学的团队,与高校老师合作,挖掘历史典故,需要做大量前期的工作。


在邸亮看来,国内国潮最大的问题是跟风,对消费者而言会造成视觉上的疲劳,未来3到5年如何让疲劳经久不衰,相关机构要做好引导。“跟风很难避免,但是我相信,不管什么时候,总会有留存下的一波,我们中创已经做了十年的国潮,能够一直坚持历史的挖掘,再加上源源不断渠道、设计、风格的创新,不同的商业板块联动起来。


国潮的挖掘,现在还是停留在视觉表面,未来还有很大的竞争力,国潮品牌需要沉下心来,虽然同质化是当下这个阶段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但在竞争白热的情况下,寻求差异化会是必经之路。





MORE |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