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只有大润发-飞牛网一家,在谋求基于超市或大卖场门店做急速达类业务。
2015年开始,沃尔玛、家乐福,这两家与大润发齐名的大卖场国际品牌,分别对接到各类外卖到家类APP平台,以及还有永辉超市和欧尚。
同时,这些外卖或到家类互联网平台,也一直渴望和大润发建立合作。
据悉,物美超市控股的DMALL多点,就多次希望能对接上大润发门店。2015年11月,现任酷派集团CEO,也是前多点创始人的刘江峰,在广州一次偶遇黄明端的会议上,就提出希望能与大润发合作。
就是大润发自己,也在2016年陆续接入美团和百度外卖平台,还有即将接入的饿了么。据悉,目前业绩量还很不错。来自这些外卖平台的订单,在部分大润发门店,能做到日均200单以上。按照60元客单均价计算,每年能为大润发单一门店,创造430万元营业额,差不多能为大润发单一门店全年平均营收提升1.5-2%。
国内三大外卖平台都在接入大润发门店,飞牛急速达,如何与这些外卖平台做出区别。或者说,
飞牛急速达如何与这些外卖平台,保持既合作又可能存在竞争的关系
。
还有京东到家,对外喊出的也是超市商品一小时送到家。而且京东到家上,对接的商超大卖场,也远不止一家。急速达要去应对的同业态模式,还不止一家。
或者说,急速达看似并非独家的业务模式,在多零售品牌对接多线上平台的当前环境下,模式优势和成功筹码又在哪里?
这些疑问,早在去年三季度,飞牛内部筹备急速达项目时,即已考虑到。
在袁彬看来,急速达和已对接的美团、百度和饿了么业务,虽然可能存在一点小冲突,但并不担心,也互相不干扰。
袁彬认为:“跟这三家主流外卖平台的合作,对大润发是一个业务增量的合作,而且这三家也肯定不会自己到线下开店。
还有,因为市场容量足够大,三家外卖平台的客群和飞牛急速达的客群,并不完全重叠。”
梳理外卖客群的标签画像,飞牛网发现,外卖客群与急速达客群不仅不太重叠,差异化还很明显。
外卖客群通常以个人消费为主,消费集中于工作日的中午时段,年龄更为年轻,到店行动力趋懒。对门店快消品的购买需求,建立在先解决订餐外卖之后,才部分转化到超市商品的购买。
飞牛急速达面对的更多是家庭类顾客,购买决策可能更多是父母及主妇群体,这类群体也很少去外卖平台订餐,并且也大多是大润发原有客群,不过,因为到店频次也有或多或少的差别。
现在有了急速达,这类客群就很容易转化接纳飞牛急速达服务。
急速达对这类顾客,自然无需经过外卖订单的中间环节,是“需求和满足”的无缝衔接。
“急速达服务就是顾客家里的冰箱、储物柜,随时可以为顾客家里补充最新鲜、最便宜、最便捷的货物”。袁彬强调到,配合大润发品牌已有的磁铁效应,把原本单纯依靠门店难以吸引的顾客,也吸引过来。
连接从“频繁到店”和“从不到店”之间的所有客群,并满足其各类购物需求。急速达的核心打法,初见奥妙。
除了客群的不同,外卖和急速达另一个显著不同,是客群对收货时效的需求不同。袁彬认为:“外卖顾客下单急速,对收货比一小时急速达还急,希望半小时超急速送达。”
而飞牛急速达的客群,下单决策上就没有以小时计算的急迫性。收货上,也比外卖灵活,不像外卖那样有半小时时效要求,有的顾客就希望能晚上到家再收货。飞牛一小时急速达收货,就有顾客指定收货时间的定时达选项。
满足及时性和计划性需求,收货时效上提供急速和定时的柔性选择。这是袁彬面对外卖平台,为急速达打造的差异化体验。
在袁彬为急速达打造的全盘计划里,一家人办事,比两家人整合要更好。
对大润发、飞牛网以及顾客三方的价值共赢上,一家人的办事方式,甚至是唯一的可选项。
对比类似各大到家类互联网平台,其模式毕竟首先是一种开放式平台。商品来自各种各样的商户,配送也是平台方和商家混合,商家和平台的系统数据上很可能存在难打通的问题。商家自身的数据系统不够先进,也是较普遍的现象之一。
可以说,这种一开始就是彼此之间互相算账的合作方式,总不像大润发和飞牛网一家人融合得更透彻。
对线下商家或门店而言,其实也会有担心。平台获取门店各类数据、顾客行为之后。平台方与A门店和A门店的竞争对手B门店怎么合作,其主导权则完全为平台方所把持。
行业认为,即便是资本层面有占股的合作(比如沃尔玛门店入驻京东到家平台),只要不是控股层面的合作,在业务合作上也面临一定的整合困难。2015年京东入股永辉超市之后,永辉在京东到家的门店直配业务,就曾出现过不同层面的整合困难。
袁彬觉得:“这种合作,底层层面就是都想从对方获得利益最大化,又都不想把自己的核心资源吐出来。”
时间走到2016年10月,“新零售”的横空出世,宣示着零售业迎来了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时代风口。站在风口的牛,凭什么不借风起飞。
“一小时急速达,本质上就是飞牛在全国一下子开了370多家盒马店”。风头正劲的盒马鲜生,引来包括各界的关注和应对思考。
《零售老板内参》(微信ID:lslb168)观察到,盒马以线下获客带线上锁客的模式,得以广为关注的条件之一,是盒马宣传其强大的物流体系,能确保五公里半小时送达的极致体验。
飞牛急速达不像盒马,因为以生鲜为主,时效要求需要外卖平台。但是三公里一小时急速达,也考验着飞牛急速达的物流服务。一定程度来说,急速达能否成功,一小时究竟能不能急速达,是前提条件。
“飞牛急速达物流核心团队自建,门店会有基本配置的物流员工”。飞牛网内部希望,对急速达的配送人员,不仅要求完成配送任务,还要承担销售服务人员的角色。跟顾客之间要有互动和情感连接,给顾客建立起感情和服务的联系。
会有统一服装,统一头盔,统一载具,可配送热食、常温和冷链等全温区商品。袁彬总结到:“我们定位叫社区好邻居,消费者的采购代表。”
配送时间九到九,即上午九点到晚上九点。为了确保自建物流团队在服务品质上的可靠性,这批物流人员会获得大润发门店正式员工待遇,享有五险一金。
如何使用并管理这些物流人员,都在关乎急速达成否既稳妥跟上业务的增长,又不至于成为成本上的负担。
飞牛网的做法,更为灵活多变。首先,初期配送团队,会以外招和内部转岗为主,并根据订单爬坡变化,随时分批调整物流人员配置。
另外,人员效能管理上,这些配送员在门店并不专职只做配送。没有订单配送,还会兼职做一些门店固有工作,不会让员工产能闲置。员工收入上,也会相应高于门店其他员工,还要保证员工正常休息和福利权益。
如果订单增加,配送员调配不足,门店其他员工,也可以很快支援过来。如果订单量过大,比如在年度大促期间,“我们也会提前准备好,寻找外部配送合作方来完成配送”。袁彬介绍到。
一小时急速达,确保了物流配送是关键。另一个关键点,是急速达,在为大润发门店做业务增量的同时,能否给飞牛自身带来发展引擎。
毕竟,原本飞牛网对外传达的是一个B2C购物网站。而现在,急速达业务是否会让飞牛网整体发生变化,变成一个只是配合大润发门店的O2O下单快送平台?
对飞牛网4年来建立的核心自营业务来说,急速达的成功,一定程度上,不得不让人觉得有存在飞牛网核心业务模式被改变的可能性。
即未来飞牛网,因为主要聚集的客群和订单,均来自急速达。而自营业务本身庞大的运维成本,是否在业务在向急速达倾斜的过程中面临调整?
袁彬的答案是否定的。
袁彬认为,“萎缩不一定,但也可能不再像以前的模式,花费巨资用于线上引流。日常运营及大促期间,也不需要过多伤害商品毛利率,打出过低的折扣率。未来飞牛基于大仓的自营业务,和门店急速达业务,将是一个互补又互帮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