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最值得观察的是高学历的专硕还有几年可卖?高学历一旦无法对应高薪水,那么大家还愿意不愿意花钱去买学历呢?一旦卖不掉,高校又要怎么转型?这些话题细细想想都蛮有意思的。
今年考研结束了。2025年报名人数为388万,相比2024年的438万减少了50万人,这也是继2024年后连续第二年报名人数下降。
考研报名人数下滑,有多个因素,比如最近几年就业市场不好,很多高校纷纷扩招。而考研的人,每年至少一半以上是往届生。读研的机会多了,往届生二战三战的数量就会下滑。
其次,还有个重要的因素。2019年以来,985高校的保研率逐年升高,这造成名校统考的名额大大缩水。很多人考研是为了实现学历背景提升,比如本科双非的,至少考211;211的考985硕;普通985的考清北等等。
2025年研究生录取一共是130万,保研的20万,剩下110万是统考名额。乍一看,1: 3.5,考中几率不低。但是保研的20万基本都是985高校和强211。比如清北复很多专业不接受统考,100%是保研上来的。有些强211,专业招生100多个,几个统考名额,全是象征性的,比如央财。北大的城市规划每年统考名额1-2个。所以这种情况,很多人考研没有了意义。本科读双非,硕士继续读双非,其实在就业市场上没多大优势。还不如本科直接工作几年。这个性价比划不来,这也是考研人数下滑的一个因素。
考研报名人数下滑,有多个因素,比如最近几年就业市场不好,很多高校纷纷扩招。而考研的人,每年至少一半以上是往届生。读研的机会多了,往届生二战三战的数量就会下滑。
其次,还有个重要的因素。2019年以来,985高校的保研率逐年升高,这造成名校统考的名额大大缩水。很多人考研是为了实现学历背景提升,比如本科双非的,至少考211;211的考985硕;普通985的考清北等等。
2025年研究生录取一共是130万,保研的20万,剩下110万是统考名额。乍一看,1: 3.5,考中几率不低。但是保研的20万基本都是985高校和强211。比如清北复很多专业不接受统考,100%是保研上来的。有些强211,专业招生100多个,几个统考名额,全是象征性的,比如央财。北大的城市规划每年统考名额1-2个。所以这种情况,很多人考研没有了意义。本科读双非,硕士继续读双非,其实在就业市场上没多大优势。还不如本科直接工作几年。这个性价比划不来,这也是考研人数下滑的一个因素。